教师用戒尺教育孩子 老师称拿起了戒尺

日前,四川绵阳一位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学校开除一事引发社会热议。家长称自己教育孩子有“惩戒权”。老师则称“拿起了戒尺”,但却被家长认为“不配”。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请把“戒尺”还给老师!还有网友建议:既然是惩罚,就应该有惩罚。教师为何不能惩戒学生?该不该教育孩子?该如何惩戒孩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这件事!

一、家长表示自己教育孩子有“惩戒权”,老师却说“拿起了戒尺”,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伤害老师的情感。

家长表示自己教育孩子有“惩戒权”,老师却说“拿起了戒尺”,但却被家长认为“不配”,对此,有网友称:当家长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责任:当父母是没有责任对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有些家长甚至会觉得“既然是惩戒就应该有惩戒”,因此教育孩子时“不会手软”,而老师却说:作为老师要拿起戒尺严格管教孩子才能更好地教别人,孩子因为缺乏正确引领会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错误,影响身体健康。而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同时也伤害了自身和家人!同时还会伤害到教育、教学人员的情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用“惩戒权”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家长和老师负责就是了吗??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师素质差的人也做得到这些地步!

教师用戒尺教育孩子 老师称拿起了戒尺(1)

二、该不该教育孩子?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有没有惩戒权并不是判断教育孩子是否正确的标准,因为如果孩子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就是不合适的。没有对错,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该不该教育孩子不在于你多大年纪有多大,而是在于你对待孩子是不是正确。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如果您给您的孩子定了规矩:犯了错误得挨打!那么孩子又该如何处理呢?那就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吧!

教育是一门艺术!老师把好关!惩戒权不等于对学生粗暴对待、打骂就可以。如果一位老师发现学生打人或者犯了错误,应当及时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处理,绝不姑息!;不能对学生体罚;但要耐心教育,对犯错误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等教育,这既是为孩子好,也是为我们自己好。毕竟这只需要我们做点小事就可以了。比如罚站,罚蹲(罚站三分钟、扣1分)等等都只是小惩罚措施而已,如果能对同学起到警示作用就更好了。

教师用戒尺教育孩子 老师称拿起了戒尺(2)

三、该如何惩戒孩子?

在《教师法》中明确提出: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应当合法、适度、文明。没有暴力、威胁、侮辱,没有虐待,学生等行为。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必须以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超越法律、道德和学生利益,也不能损害学生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要让学生知道教育惩戒是合法的,并有能力去解决和避免它在学生中造成的伤害。根据《教师法》第七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条规定的目的是维护学生权利:受教育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孩子长期被忽视、放任自流。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约束,依法管理。当然惩戒不是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但是在合法的范围内也应该给予惩戒。

教师用戒尺教育孩子 老师称拿起了戒尺(3)

《教育法》中规定惩戒权“任何人都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实施惩戒不能侵犯人权”、“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应当尊重社会公德”,所以,惩戒措施本身并不违反法律法规。”,教师可以惩戒学生并没有法律依据或“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次是违法行为,以后可以直接接受处罚了。”而这样的条款在现实中根本不适用。”(网友留言)。我们一起成长吧!!<</p>“打回去试试、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不应该因为害怕就这样被开除吗?”这是一个网友的提问!#《中国教育惩戒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实施惩戒

四、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携手把“戒尺”还给老师!

虽然,我们都希望把“戒尺”还给老师,但是,如果孩子犯错,而老师又没有办法教育他们,又该如何解决呢?作为家长,要想清楚:孩子是否听话,是由他们的家庭教育来决定的。而不是由老师决定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犯了错,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是老师不对,应该批评教育,有些家长也有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的过程,想让孩子走出阴霾、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成效;要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毅力是不容易的,而且只有你能够坚持下来了,你才能够感受得到,只有你能够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换来他们心中的那份温暖的笑容!

教师用戒尺教育孩子 老师称拿起了戒尺(4)

家长要知道:如果你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和挫折,那么他/她就不会进步、不会有出息!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好!”让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成长的环境,一起让“戒尺”还给老师:愿你少给孩子一些麻烦与烦恼,让“戒尺”更有利于孩子们阳光成长!???你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说出您的看法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