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弘一大师(弘一法师这个世界)
◀ 弘一法师在俗时留影
1936年,弘一法师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 ▶
- 弘一法师 -
这 个 世 界 , 我 总 要 来
在俗的李叔同与在僧的弘一法师,都义无反顾地活成了世人眼中的“传奇”。其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看起来似乎过分完满!而显然,弘一法师确确实实地把握住了。因为他是个极致认真的人,是学生丰子恺说的,“一个十分像人的人”。这样一个深尝世间滋味,探骊艺术之珠,于佛理勇猛精进的人,他是自己活出的大慈悲,大欢喜,大智慧。
历来论述研究弘一法师的文章相当丰富,层见迭出。此处,只就弘一法师充沛的人生中抽绎出一鳞半爪讲谈讲谈,虽是逸事重提,但敬仰怀慕之忱是十分诚挚清晰的。
壹
弘一法师对于即将往生是自知的。
1942年中秋节前后,他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一贯地轻微、沉重。只是多了几分苍凉。之后,他仍然为同道写柱联,为善男信女写“南无阿弥陀佛”与“经联”字幅。八月二十三日,有些病着了。到了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清水。至弥留之际,写下 “悲欣交集”。九月初四,弘一法师示寂于晚晴室,右肋而卧,好像假寐,没有痛苦,没有悲哀。
致刘质平(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藏)
质平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前所记月日,系依农历也。
谨达,不宣。音启。
“这个世界,我总要来。”临去前,弘一法师偶尔会有这样的言语,“释迦牟尼佛与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尽的因缘,我们与未来的世界亦然。”
弘一安身之清末民国,时局混乱,河山破碎。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文涛蹈厉奋发而生长成绚烂的李叔同,李叔同一意孤行而升华为遗世独立的弘一法师。
这中间,万事缠绕,但是人生足迹与心路历程却十分明朗。弘一法师生于天津望族,书香门第,小时候即聪颖过人。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词,从篆刻家唐敬岩学篆刻,皆造其极。年轻时,奉母于上海,遍交文坛才俊,广结翰墨因缘。留学日本,学习话剧、油画、钢琴、音乐。回到杭州,执教育人,桃李至众。在虎跑寺遁入空门,则持戒精严,潜心讲经著述。
◀ 李叔同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时的油画自画像
李叔同(左)在话剧《茶花女》中的扮相 ▶
▲ 李叔同印稿(刊印于《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
弘一法师是一丝不苟地奔向自己的命运的。在这过程中,他格外地去经营个人的品格。早在十九岁参加天津县学考试时,在文中提出官僚时弊,继而谈及“器识为先,文艺为后。”一个人的学养、内在、气度、精神境界即为器识。器识是首要的。这一观念一直贯穿弘一法师的一生,直到晚岁仍不时提起。他在致晋江许晦庐的信中说:
晦庐居士文席:惠书诵悉。诸荷护念,感谢无已。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
贰
弘一法师本身即有着非凡的器识。因了这样的认识,弘一法师于勤勉好学、克己谦恭、身体力行、和蔼慈悲上分外用力。而事实上,在弘一法师的一生作业中,品格器识与文艺学习无时不刻不是相互谋合,互为促进的。
弘一法师极富文艺才能,举凡书法、篆刻、绘画、戏剧、音乐、诗词等皆领风气之先,“文艺的园地,都被他走遍了。”同时,亲演国外戏剧,著述诸多音乐、绘画、文学等专著。他还热心奔走国事,组织、参加文艺团体。除去颖异的天赋,没有勤勉,何以能至此?
他的书法实践最是生平行历的注脚。陈祥耀老人评价他“艺事全能书独妙。“年少时,即以读《说文》,临《石鼓》为日课。年轻时,“临摹所及,上至先秦两汉,下至晋隋唐宋,碑帖逾数十种,日课积久,纸高数尺。”出家之后,经书及信札成为日常墨迹。其风格也从多重体势,“化碑帖楷行,全异古人面目,戛戛独造”,魏碑锋棱渐收,线条圆净,马一浮称其“晚岁离尘,刊落锋颖……精严净妙,乃似宣宗律师文字”。
日 课 (泉州开元寺藏)
午前 修持:十念佛名,迴向文,诵《华严普贤行愿品》。听讲:先讲《梵纲经》,续讲《随机羯磨》。
午后 读诵:读《梵纲经》每日一遍,读《四分戒本》,渐次读毕,不读含注。以后讲《羯磨》时读《羯磨》及小注,随所讲处熟读之。研习:午前所讲者,应覆讲数段。抄写:《梵纲经疏》圈点等。
一如他的书法,弘一法师最终也融入“平淡、恬静、冲逸之致”的境界。顿悟为僧后,他的克己谦恭、和蔼慈悲越发昭然。善良的本性激励着他嘉言善行、整洁宁静。
弘一法师慈悲及蚁。有一次,他到丰子恺家里,子恺请他在藤椅上坐。他把椅子轻轻摇动一下,然后慢慢地坐下去。子恺起初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是如此,就斗胆启问。他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叶圣陶回忆弘一法师更是感喟: “他的行止笑语,真所谓纯任自然,使人永不能忘,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极严谨的戒律。丐尊先生告诉我,他曾经叹息中国的律宗有待振起,可见他是持律极严的。他念佛,他过午不食,都为的持律。但持律而到达非由‘外铄’的程度,人就只觉得他一切纯任自然了。”
叁
夏丏尊无时不刻盼望着弘一法师回到浙江的晚晴山房,去终此一生。
只是,弘一法师最后的因缘留在了闽南。几乎整个晚年,在僧的大半部分日子,他都在闽南度过。他与泉州特别有缘,承天寺、开元寺、百源庵、草庵、福林寺、南安小雪峰、慧泉、灵应寺、惠安净峰寺、灵瑞山、安海澄停院、永春蓬壶普济寺等处均有法师挂锡弘法的遗影。
闽南佛法四言联(泉州开元寺藏)
闽南砥柱,佛法金城
岁次庚辰十二月朔,灵应寺主延请诸师,莅寺礼忏,并齐天燄口。日夜勤劳,行者疲惫。翌朝黎明,转应老法师孑身入大殿,持诵晨课。梵音圆朗,威仪端严,余亲见之,大为叹服。师道心坚固,任事正直,久为缁素所称赞。朝暮二课,数十年来精勤无阙,尤为众所难能。世衰道微,人多文弱,不具刚骨,有如师者,可谓末法芬陀利矣。谨书联句奉慈座以志敬仰,并励后贤。晚学一音,时年六十又一。
在《闽南十年梦影》中,弘一法师讲到:
“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却是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
因此近来我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
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
清初吴梅村(伟业)临终的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
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字,所以我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弘一法师常常发这样的大惭愧。他特别的性情使他愿意自己的不完满,从而晓得自己的修善不足,德行欠缺,因而努力用功,改过迁善。似乎到了晚年,他对于内里的锤炼愈加强烈了。
人生之最后,“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一世的修行功德圆满,超然曰“我到为种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泉山之大幸能埋此芳骨。身后,浮沉俗世,多了一份慰藉与宁静。
复归于婴儿(私人藏)
《道德经》句奉鄦广长者 黄昏老人
致刘质平(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藏)
质平仁弟足下:顷接手书,诵悉。吾弟病势未减,似宜另择一静僻之地疗养为佳。家庭琐事万勿介意。张拱璧已到海宁,曾晤面否?鄙人后日往南京,又须二星期乃可返杭。匆复。只讯痊安。李息上,九月十六日。吾弟如稍愈,到杭疗养何如?
看月春云诗句(上海龙华寺藏)
看月寸丝闚夜合,春云一握梦梨花。
乙巳嘉平,拉杂写旧作诗词奉企林先生一笑,弟哀。时同留学日本东京。
一法万缘五言联(桐乡钱君匋艺术馆藏)
一法不当情,万缘同镜象。
丏尊居士。已未八月,弘一演音客灵苑。
佛号与《地藏十轮经》(温州博物馆藏)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闻。胜俱胝劫中,称馀智者德。能解诸众生,一切烦恼缚。至健行定等,诸定之彼岸。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
岁在星纪四月二十一日亡母六十四年诞辰写菩萨名号并《十轮经》偈以资冥福。永宁晚晴院沙门论月。
《咏净峰寺》诗(泉州开元寺藏)
净峰峰高高更曲,半天云气芙蓉削。昙贝重重覆翠微,眼中沧海盈一掬。怪石苍松别有天,啸傲烟霞看未足。传灯此地几何年,净土依然古天竺。我来恰值海国秋,蹑屐梯云骋游瞩。莲花座上礼空王,一炷炉香薰宝箓。最爱夕阳山更幽,酣卧林峦无拘束。人生即此见蓬莱,安得乌巾占从竹。
戊申秋日,漆园后人贻华氏题句。
乙亥夏日,尊胜老人居净峰重录。
致善见法师
鼓浪屿日光岩善见法师 永春蓬壶弘一寄
惠书于十五日始转到。宣纸未收到(原纸大约存在泉州)。今另备纸书写,附挂号奉上,乞收入。略复不宣。旧五月十七日,音启。
余在永春,方便闭关养静,谢绝诸事。倘有他人询问者,乞以此告之。秋凉后,乃可往他处也。附白。
杂 录 (上海龙华寺藏)
少说话:唯以略语答他人,无大要事不与人言。
少写信:长函要函写好五日后再发。
少出山门:无大要事不入市。
少讬人事:少事为妙,讬人则人厌。
信愿行(上海龙华寺藏)
三 省 (泉州开元寺藏)
辛巳二月十六夜,梦两示“三省”二字,翼日书此以勖励。晚晴老人。
致开元诸法师(泉州开元寺藏)
开元诸位法师仝鉴:后学近欲往闽东,承诸法师、诸居士诚意挽留,至用感谢。又承开元诸位法师屡次劝命后学居住开元,后学拟于此时移居开元暂住。但有预为声明者二事,先以函陈,敬启垂察。
一 广谦老人近示寂于福林寺,广空法师等坚持己见,强迫速入铁龛,速急焚化等事,后学闻之甚为不安。后学将来命终之时及命终之后,若由旁人坚持己见,违背后学之遗嘱,唯依世情不遵佛法,致令后学一生之修持不得圆满之结果,最好一著完全破坏。
南无阿弥陀佛(上海龙华寺藏)
于时后二十六禩岁首,居古浪习南山律,芳远仁者属书,为明。
遗 言 (上海龙华寺藏)
余于未命终前,临命终时,既命终后,皆托妙莲师一人负责,他人无论何人皆不能干预。弘一。
八月廿八日下午五时写。
悲欣交集 见《观经》
九月初一日下午六时写
上海龙华寺藏
本文系公号 桑莲居艺术馆 出品
文章:果然
文中图片翻拍自:
《弘一大师法书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