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河鲜吃多了会有什么寄生虫(沈阳人常吃的这种海鲜)
很荣幸,各位帅哥美女都来关注沈阳网
小编微信号:254071148 你敢不敢调戏
这个季节吃什么最爽
不用怀疑
生蚝配啤酒
日子赛神仙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夏季的生蚝超级鲜
产量高,价钱也实惠。
蒜蓉生蚝、柠檬汁生蚝、
压锅生蚝、炭烧粉丝生蚝
......
但一定谨记
生蚝真不是
你想吃就能吃的
错误食用中毒的很多
↓↓↓
深圳4名年轻健壮的健身教练
却被“两打烤生蚝”放倒!
吃宵夜后腹痛、呕吐
还有温州苍南一名50多岁大爷
喝了2两白酒,
吃了小半碗生的生蚝,
出现双下肢淤青、溃烂外,
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
怎么样老铁
知道生蚝的威力了吧?
足以要了性命
老铁们一定注意到
上两个事件都因为它中毒
海洋创伤弧菌
那它到底是什么细菌?
吃生蚝被感染的主要是创伤弧菌,又叫“海洋弧菌”,和霍乱弧菌同属于一类细菌物质。
每年5—10月海水温度较高,海水中的创伤弧菌容易生长繁殖。
而此时,海鲜类食品大量上市,所食用的生蚝等海鲜就更容易聚集更多的创伤弧菌。因此,人体的感染几率会更大。
突然好害怕
那么所有海鲜
都有这种病菌吗?
吃海鲜就很容易感染吗?
哪些途径可能感染“创伤弧菌”?
1、直接通过伤口侵入身体:
一般在鱼虾等新鲜海产品的表面,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创伤弧菌。
如果在清洗处理过程中不慎被刺破了手,就会增加创伤弧菌从伤口侵袭身体的感染几率。
此外,海水中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创伤弧菌,当皮肤上存在伤口时,且经常泡在海水中,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2、食用生的含有创伤弧菌的海鲜:
一般来说,生制海鲜上都会存在大量的创伤弧菌,比如说生蚝、生牡蛎等海洋软体动物。
那就意味着不能吃海鲜了?
但这也不意味着只要吃海鲜的人就会感染,这类感染属于一种“机会性感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感染。
慢性肝炎人群、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人群、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人群、存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等人群,更容易通过生吃海鲜而感染创伤弧菌。
那么一旦感染
会出现什么症状?
感染“创伤弧菌”有什么危害?
一般在创伤弧菌从伤口侵袭到人体12小时之后,会导致身体的皮肤出现红肿、疼痛以及起水泡的情况,感染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如果不能做到及时处理,上述情况很快会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所以,发现症状后应将溃烂部分切除,甚至截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进食生海鲜”而感染创伤弧菌的潜伏期一般在12小时到四天左右。
看完以后真的好吓人!
那以后还能吃生蚝?
吃海鲜了吗?
不要害怕
海鲜当然可以吃
但是吃海鲜时
一定注意一些问题!
生蚝等贝类一定要熟吃
专家介绍,诺如病毒依附在蚝的消化系统,可以浓缩到周围海水的99倍,很难透过清洗去除蚝体内的诺如病毒,淨化处理也效果不大。
因此,进食生蚝或未经彻底煮熟的双贝类海产风险特别高。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海鲜啤酒同吃惹痛风
在吃海鲜时最好别饮用啤酒。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
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
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
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
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时,虾体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质也已经部分变性,产生了胺类物质,无论怎么样都达不到活虾的口感、风味和安全性。
海鲜维C同食会中毒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打包来的海鲜要冷藏
如果海鲜已经高温彻底烹熟,那么只需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热后即可食用。
如果海鲜并未经过充分加热,但已经死去,那么应当放进冷藏室,下一餐之前化冻,然后彻底加热烹熟,不要再贪恋生鲜口感。由于海鲜类食品的蛋白质质地细腻,分解很快,拿回家之后应当在一天之内食完,不要长时间存放。
老铁们记住了吗?
快提醒身边的好朋友!
这个季节不要瞎吃海鲜啦!
▍内容来源:沈阳网综合新晚报、温州晚报、羊城晚报、新浪微博等
▍图文编辑:沈阳网(交流联系小编微信号:25407114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