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调皮的家伙 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有两个男孩,同在一个班,同样的调皮捣蛋,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走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两个调皮的家伙 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两个调皮的家伙 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两个调皮的家伙 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有两个男孩,同在一个班,同样的调皮捣蛋,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走向。

小周很容易冲动,一言不合就和他人吵架打架,嘴很硬,脖子很红。每当遇上这样的事,老师总免不了联系家长。一来二去,老师也摸清了他们家的情况。

小周妈妈带着妹妹和小周一起生活,爸爸在外地打拼。小周一直都很捣蛋,妈妈对他又打又骂,他仍然没有改变,已令到他妈妈接到老师电话时既气愤又无奈:“老师,你不用理他了,他已经无药可救了。我不想管他了。由他去!”

小周不愿意让他妈妈来学校,也不愿意让他妈妈知道他的事情。他知道妈妈对他的态度——狠、冷!打得狠,又对他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失望透顶。

他还是他,一身牛脾气,屡教不改,又有点抑郁寡欢。

另一个男孩小杨,也是小周的好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着相同之处的他们最能玩到一处,小周虽然跟别的同学闹不快,但总能忍让他的好朋友小杨。

小杨也爱惹是生非,被老师找家长也是家常便饭。甚至,小杨比小周更甚。

小杨的家长很配合老师,只要有事,他妈妈都第一时间到学校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错误。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都很虔诚地赔礼道歉,表明自己当家长的态度:“非常感谢老师告诉我他在学校的表现,我知道我儿子确实是不对,我经常教育他。等他回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育他,给老师惹麻烦了。”

两个一样调皮捣蛋的孩子,两个不一样的家长,有着不一样的发展方向。

周妈妈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采用了打骂的教育方式,打骂不奏效,就对孩子表现出心灰意冷,对孩子处处表现出失望。孩子的感受是:我是坏孩子,我无可救药,我没人爱……在这样的意识驱动下,孩子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很可能会走上不归路!

杨妈妈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对孩子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她以教育为主,总是给予孩子改错的机会,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说教。这让孩子觉得:我是会犯错的孩子,但我并不是太坏,我还有机会改正。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不抛弃不放弃,他在犯错中学习,一点点进步。

小杨改变了,小周没变!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

如果家长不肯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愿意改变自己,又怎能期待孩子改变呢?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