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机场2035规划(最虹桥规划出炉)

虹桥机场2035规划(最虹桥规划出炉)(1)

上海长宁区召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总结推进大今天召开,发布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行动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重点产业目录、“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续写新篇章、实现新发展。

24项主要任务加强长宁片区政策研究、规划落地和品牌提升

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把握重大机遇、提升核心功能、突破瓶颈制约、凝聚各方力量等四方面要求,聚焦管委会关于推进区域品质提升、经济发展倍增、进博效应放大、总部经济集聚、展会产业联动发展、综合交通完善、品牌营销推广等“七个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梳理提出了4大方面共计24项主要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了推动高含金量政策措施落地赋能、加强长宁片区“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等规划战略研究、强化长宁片区品牌提升和宣传推介等3项重点任务,从而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协同开放水平,加强长宁片区政策研究、规划落地和品牌提升工作。

在“加快提升核心功能”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了2个方面7项重点任务。其中,围绕促进“五型经济”发展,提出要落实总部增能计划、提升硬核创新策源能力、促进流量型经济发展、促进服务型经济加快提质以及推动开放型经济升级。

在“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方面,围绕加快推动机场东片区“脱胎换骨”改造,将有序推动相关地块出让和存量地块城市更新。围绕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增加高端人才住宅供给,加快高端教育医疗导入,丰富特色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升长宁片区的交通通达性、职住平衡性和产城融合度。

在制定出台《行动方案》的同时,长宁区还梳理形成了配套的82项长宁片区2022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其中有15项重点任务对接刚刚出炉的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和支持商务区提升能级的23条政策措,长宁区也将积极争取相关创新举措先试先行,率先落地见效。

明确“4 6 2”的产业导向

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正式获批,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式开启新的发展篇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党中央继推进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大布局;是打造上海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心节点的重要平台、战略链接的重要枢纽;是长宁未来发展和软实力跃升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之一。

一年来,长宁区以“二次开发”“二次创业”的精气神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聚焦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东方航空等17家企业纳入商务区首批自由账户开户名单,25家以上企业申请或开通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上海汰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大虹桥首家外籍人才持永居创办的科技企业落地,“贴现通”、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金融创新政策全面实施,一批突破性政策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成色。

围绕高端产业最集聚,长宁区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线新经济成为全区第一大产业,信息服务业营收达2231亿元、占比超全市五分之一,电商平台交易额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位居全市第一。围绕城区功能最完备。长宁区着力强化“四大功能”,高质量推进产城融合,一批优质商办载体投入运行,苏河华政段、外环生态步道、人才公寓等项目取得实效,宜居安居、宜业兴业的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围绕辐射作用最突出,长宁区深化与马鞍山市、湖州市等长三角区域密切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优势互补,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根据最新发布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重点产业目录》,长宁区已明确“4 6 2”的产业导向。其中,“4”即临空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开放经济等四大经济,“6”即六大重点产业,包括航空及物流、时尚创意等长宁区“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互联网 生活性服务业”和专业服务等“人有我优”的优势产业,还有金融服务、大健康等正在培育发展的潜力产业。“2”则是绿色低碳和智能驾驶两个新兴产业生态,将进一步契合上海市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围绕“东虹桥”“4 6 2”的特色定位,长宁区将突出总部经济的能级提升、贸易功能的内涵拓展、流量价值的挖掘和创造,加快新赛道的布局培育。推动产业体征图、楼宇全景图、配套布局图、项目推进图落地见效,全面增强“东虹桥”的核心功能。

虹桥机场2035规划(最虹桥规划出炉)(2)

“最虹桥”规划出炉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肩负着一系列战略使命,而长宁区在其中拥有显著区位优势。2021年,长宁片区以不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7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近1/2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的税收,综合税收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比重达37.4%。

如今,规划一张蓝图已经展开,最新发布的“规划一张图”中,长宁以“最虹桥”为目标,规划以功能形态强聚集、住房保障促融合、公服能级再提升、水绿空间成系统、综合交通织网络为五大策略,加快重点地区用地转型和效率提升,保障生态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引导交通和市政设施用地功能复合。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以航空创新服务、“互联网 ”为核心的高端、特色和新兴临空产业集聚,塑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产业经济载体空间丰富,供给充足。通过存量转型,还将促进机场集团、中航油、东航和民航华东局、空管局等驻场单位的自有土地整体更新,强化东片区商务功能。机场空侧保障功能用地及北临空潜力更新地块用地,未来可以谋划通过城市更新转型扩容。

在住房保障方面,规划已将部分原规划商办及科研用地优化调整为租赁住房用地,建设租赁住宅(人才酒店)。加上已有存量转化以及回租的租赁住房项目,共规划配置租赁住房约10000余套。

依托苏州河步道、外环生态绿道、新泾港绿道建设,打造便捷可达的生态廊道网络,便民驿站进一步提升了外环绿带的公共服务水平;结合虹桥体育公园、临空滑板公园、临空音乐公园项目,打造体绿结合的复合型文体设施;新增临空体育中心,为商务人群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

以滨河绿带和沿路绿带为“脉”、遍布城区的各级公园为“心”,结合慢行系统构建便捷可达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依托外环绿带、临空滨河休闲片区与上海动物园等生态空间基底,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植入口袋公园等多样化休闲空间。

综合交通织网络方面,长宁区将继续推动外环线虹桥主城片区段抬升,改善外环线两侧的空间隔断,联通区域配套路网,形成通畅便捷的道路网体系的同时,功能上也逐步实现跨线缝合。

完善轨道交通及局域线网络,研究构建“大运量轨道交通 中运量公交 低运量地面公交”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推动17号线向东延伸,探索轨道交通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增设站点,提升示范区交通出行能力,以支撑重点片区发展和能级提升。

虹桥机场2035规划(最虹桥规划出炉)(3)

“总部增能”鼓励新赛道布局

做强总部经济集聚的现有优势,支持各类总部企业在长宁片区集聚业务。长宁片区聚焦“五型经济”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导向,实施“总部增能”计划。

截至目前,长宁片区总部企业认定数达到49家。2021年,长宁片区总部企业综合税收总量达27.9亿元,同比增长近30%。下一步工作中,长宁区商务委将从“双轮驱动”扩增量、稳存量,提数量和质量,通过“三维拓展”全周期挖潜能、全链条增动能、全方位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的功能,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提升长宁片区在虹桥中央商务区发展中的动力引擎作用。

长宁区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升级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升级亚太总部;关注有潜力的优质民营企业,将更多业务和功能板块归集,升级成为民营企业总部。同时,支持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独角兽公司在长宁设立总部或者第二总部。

此外,长宁区也将鼓励总部企业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和新赛道上抓紧布局。深化虹桥临空跨国企业(总部)科创园、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建设,加快打造虹桥航空服务业集聚区、联影智慧医疗产业园、虹桥高端专业服务业中心等特色园区,大力培育百秋、东航电商等交易规模百亿以上的商品交易平台。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加快探索破解总部企业痛点难点的政策制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供给,使长宁片区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作者:祝越

编辑:王嘉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