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什么时候存在的(敦煌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白天在敦煌,孩子问了很多敦煌的问题,那么,敦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敦”就是大的意思,“煌”是繁荣昌盛的意思,“敦煌”二字彰显的是一种泱泱中华的大国气质。
作为西域入华的第一站,我们的祖先从各个角度向外国人展示我们的气魄,敦煌这个城市的名字便是最好的名片。
同样,类似武威、张掖、金昌等等,都是西汉时期起的名字,无一不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而且,这些地域也产生了诸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千古佳句。
现在很多城市把原本很美好的名字,诸如琅琊、汝南、泸州,改成临沂、驻马店、合肥,确实不如古人智慧。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个叫乐尊的和尚西行至此,又渴又饿,抬头看见三危山落日的余晖呈现出七彩光芒,认为是佛祖显灵,于是便在附近的一处土崖之上开凿了敦煌的第一个石窟。我猜他当时应该是饿昏了,看啥都有七彩光芒。。。。。
因为出了敦煌(阳关、玉门关),再往西就进入了苍茫的大漠戈壁无人区,能否活着回来,完全靠运气。所以,西行的僧侣、商人、脚夫、百姓,每每到此,都会凿个洞窟、塑个佛像啥的,以祈祷佛祖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
而那些最终能够顺顺当当回来的人,就更加相信是因为佛祖的护佑,才能平安回来,为了还愿,就把洞窟、佛像修饰的更加华丽。同时,还会把自己的一些旅途见闻、路上听到的神话传说、佛教故事、对极乐世界的美好想象等等,以壁画的形式画在洞窟之内,作为自己的家庙。
久而久之,在敦煌这个地方,便逐渐形成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一系列的石窟、壁画群,成为研究西域史、佛教史的珍贵文物。
至于“莫高窟”嘛,“莫”就是没有,“高”就是高度,连起来就是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洞窟的水准比这里高,这里是最牛x的!
如果您来敦煌的话,我建议去一趟“西千佛洞”。
和久负盛名的“莫高窟”(东千佛洞)不同,西千佛洞位于党河北岸、215国道旁,在莫高窟西面约30公里的地方,更靠近阳关和玉门关,是古时进出西域真正的第一站。
这里在几千年前是个驿站,劳累的僧侣、歇脚的商人、附近的百姓,都会来这里休息,自然就会凿一些洞窟,以做纪念。但由于在此凿窟的人大都行色匆匆,或并不富裕,所以佛像、壁画显得没那么精美、绚丽,但非常真实。而且,也正因如此,才没有遭到王道士和后来的英国鬼子的抢掠,味道更加醇正。
而莫高窟大都是富商所修,会显得更加精致、华美一些,而且,就像现在的各种网红打卡点,被关注度越高,反而会失了味道。就比如莫高窟最大的那尊佛像,僧袍在清朝时竟然被改成了龙袍,感觉着实怪怪的。
从票价上看,莫高窟动辄一两百,其实也就看三五个石窟。西千佛洞成人30元,儿童半价,1.2米以下免费,也是看三五个(疫情期间3个,平时5个)。
而且,因为去的人少,基本上凑个三五个人,讲解员就会带你转,而且是去最好、最有价值的石窟。
我们今天5个人凑了个小团,讲解员开了18号、19号等最珍贵的石窟给我们讲,每个窟都讲了半个多小时,期间我们问了一堆问题,她都一一仔细的作答,收获非常多!比莫高窟的大团 走马观花 有深度多了。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两幅刚刚勾勒完线条的飞天,虽然只有不到10笔,但飞天的造型已然呼之欲出,他们体态十分婀娜、曲线灵动,仿佛飞上天宫就是十分轻描淡写的一件事,随时可做,那么自然。不像西方的飞人,要么得披个斗篷、要么得猛的蹦一下,必须有超能力,再加上使使劲,才能做到。
正因为敦煌地广人稀、气候干燥,这些佛像、壁画才能保存至今,几千年过去了,仍栩栩如生。所以,洞内是不准拍照、喝水的,而且必须戴口罩。
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我们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看着衣衫褴褛、但满眼虔诚的先人们,站在木梯之上,靠着一点点煤油的微弱之光,小心翼翼的勾勒着心中的圣地。
我这次带娃自驾暑期游的行程,今晚到了冷湖。明后天计划是火星营地、东台、西台湖,但这边路况堪忧,小车可能很难通过,我随时给条友通报真实信息。
沿途我会持续寻找当地的美食、美景和各种故事,希望条友们给予指正、建议、关注、转发,给孩子和我一些鼓励,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