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是晋朝哪个皇帝说的(皇帝能说出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是晋朝哪个皇帝说的(皇帝能说出何不食肉糜)(1)

说“何不食肉糜”这哥们,是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缺心眼皇帝,不仅提议百姓“喝肉粥”,还曾研究过蛤蟆叫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

《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但要说晋惠帝司马衷傻实成了吧,似乎也不是。

由于皇后贾南风专权,伪造司马衷的诏书,废皇太后而杀之、杀太宰司马亮,诱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何不食肉糜是晋朝哪个皇帝说的(皇帝能说出何不食肉糜)(2)

著名悍妇贾南风

永安元年(304年),晋军在荡阴战败,司马衷面部受伤,身中三箭,本应护佑左右的百官及侍卫全都跑的没影了,只有嵇绍(嵇康的儿子)整理冠冕,挺身护在皇帝身前。

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倒在皇帝车架的直木上,司马衷赶紧叫道:“他是忠臣,不要杀他!”

军士厉声作答:“我们只奉命不伤害陛下一人!”

随即手起刀落砍死了嵇绍,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司马衷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晋书·卷八十九》: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嵇)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由此可见,似乎白痴皇帝司马衷,也没傻到心眼全堵上,最起码懂得感恩这骨碌还畅通,这点说不定,比现在很多人都强点!

另外,值得感慨的还有,嵇绍的父亲嵇康(竹林七贤之一)是怎样一个恣意任行、游戏天下的性格。而他死后在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教育下长大的嵇绍,却是一副忠君敬上的风范。可见教育对人格的改变是决定性的,“龙生龙凤生凤”未必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何不食肉糜是晋朝哪个皇帝说的(皇帝能说出何不食肉糜)(3)

竹林七贤

不过这些都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我们还是要回到“食肉糜”这个问题。

当大臣汇报百姓遭遇饥荒吃不上饭,司马衷给出的“何不食肉糜”的解决方案确实“骨骼清奇”。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疑问呢?

比如,我们经常能发现,父辈出行依旧会去等公交车、挤地铁,这时我们经常会嗔怪父母,为什么不叫个“滴滴”?

我们的逻辑很简单,父母年纪大了,挤公交车、地铁不安全,叫个专车多好?咱也不差那几个钱?!

但我们是否想过,父辈是否有能力顺畅的在手机上操作,从叫车到支付的全流程?

因此,马云才会有“滴滴出行的普及,让自己父母打不上车”的感慨。要知道,这不完全是代差的问题,还涉及两代人对社会认知体系的不同。

我们不能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强加在父辈身上,就像司马衷不能理解,喝碗肉粥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老百姓想不到。

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叫做“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这话多少有点道理,但其实受限制的,又何止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理解能力”又何尝不是在受限制之列?

生活在不同时代、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

就像之前提到的嵇绍,如果他一直生活在嵇康身边,他也会成长为一个鄙视官吏的名士。但山涛家里的环境改变了他,将他塑造成了一个乐为君死的忠臣。

另外,很多人对已经拥有的东西,都天然而幼稚的以为“这本就是应该拥有的”。从不去考虑这种“天然应该”拥有的东西,有人曾为此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所以,司马衷不觉得“喝肉粥”有什么难度,很多人也不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多珍贵,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应该”的。

那么,司马衷和“应该的”谁是白痴呢?抑或二者都是,或都不是?!


何不食肉糜是晋朝哪个皇帝说的(皇帝能说出何不食肉糜)(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