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是什么王(忠王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回老家)
说起忠王李秀成,被誉为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之柱”,他曾经统帅百万大军,连续打破清军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打出三河大捷,李秀成还向天王上书提出了著名战略“让城别走”,虽然被上级拒绝没有采纳,但足见其战略眼光。
李秀成的发达主要是在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后,因天朝战将损失殆尽,本来是一名小卒的他开始走了鸿运,由从前的理事、军帅、检点等小职,脱颖而出,成为地官副丞相、合天侯、副掌率、合天义,最后拜封为“万古忠义”的忠王。
太平天国将军的实力,那便是有刀枪便是草头王,你手下有多少兵,才能当多大的官,兵从哪里来呢?自己去开创,洪秀全只是管封赏,至于李秀成手下统率的兵力,根据其在被俘之后《李秀成自述》中说:真实自己的兵力“只有六七千之众”,后来进攻苏州之后,“自李文炳、何信义献城而降,我即引兵入城,收得其部众五六万人。” 一战成功骤然增加七八倍之多。接着,李秀成前往江西、湖北扩军“来降之人招齐,大概三十万之数”,再加上又在江西遇见脱离翼王石达开回归天朝的“得其二十余万”兵力,“部辖百余万众”,于是他成为天朝第一实力派。
俗话说,百万雄兵十万将!李秀成麾下骄将悍帅也是不胜其数。尤其是在江西招收的兵力就更多了,因为江西是太平军西征的一个重要战场,也是太平天国前期的—块重要根据地。尤其是自1855年11月石达开统率大军从湖北突入江西以后,此地始终是太平军与湘军反复争夺的主要战场,除了因为江西“米粮广有”和群众拥护可以在物力和人力上支援太平军的战斗以外,还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从地理位置上看,它西通湖南,东连闽浙,南接广东,北界鄂皖,位居东南各省之中枢。如果占有江西则东南各省便可连成一片,长江以南的财富之区也就可以不用直接攻取而获得了。正如曾国藩所言:江西毗连六省,形势极关紧要,现在贼势蔓延,非迅速剿除,则东南均难安枕。
李秀成攻占江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战略据点是江西九江的武宁,因为此地有前期暴发响应太平天国的武宁起义,群众基础好,其次这里等地处赣鄂边界,东北部与瑞昌接壤;东靠德安、永修;南与靖安交界;西邻修水;北和湖北省通山、阳新相连,扼赣鄂陆上交通孔道,为江西北面屏障,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曾长时间据守在此抗击明军。
因此,李秀成把武宁作为最重要性的根据地,同时,在这里自然是大量招收青壮年加入太平军,在武宁罗溪乡李坪源村一名叫李骏兴的兄弟四个都参加了太平军,成为忠王李秀成部下的一员,由于他们都有点文化,在太平军中可以说是混得比较好的,正当兄弟四人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可惜的是,没有干上几年,太平天国灭亡了,忠王李秀成也被清军抓住并杀害。由于他们兄弟四人都不算级别太高的战将,便逃回了老家这个山村隐居,以种地为生,诚慌诚恐地过着日子。
十几年后,这位曾经是太平天国将领的李骏兴生下一个儿子,取了个名字叫侠如,号侠黄,意思很明确,就是指望这个儿子有侠肝义胆,这个孩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民国二级上将李烈钧。
李骏兴生下儿子李烈钧,此刻距离太平天国覆灭已经近二十年了,早已经没有当年身为太平军将领时的豪情壮志了,作为穷乡僻壤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的重担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在儿子慢慢长大变得英俊的时候,往昔峥嵘岁月却时不时浮现在脑海,昔日同袍战友皆在南京的一把烈火中灰飞烟灭,他们创建的庞大帝国也早已经淹没在了历史中。他始终不明白自己如此一身好武艺为何会一败涂地,躲避乡村,因此,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后辈身上。
幼年的李烈钧时常听见父亲对自己诉说往时的光辉岁月,这些话对李骏兴来说不过是追忆往昔的郁闷之词。但对于李烈钧来说却是见证着一个信仰的建立到信仰的崩塌,自己的父辈一生留下了几多郁闷和无奈。
因此,李烈钧在其撰写的自传中写道:“先严兄弟四人太平天国时均弃儒从军,事败返回故里……稍长,见先严与诸伯叔面部或手臂均有针刺‘太平天国’四字,叩问其故,心怦怦欲动焉。及年十二,闻父辈述甲午战争,国军挫败,余虽幼,憬然若有所悟,思雪斯耻,始蓄投笔从戎之志。”
由此可见,轰轰烈烈太平天国的失败,特别是太平天国重要领导人大都遭到残忍的虐杀或凌迟处死,理想信念化为乌有,对他们兄弟的打击是有多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只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李烈钧的成长影响很大。
慢慢到了成年时期,李烈钧长得身材魁梧,而且性格爽直,被武宁彭县令录取选送江西武备学堂,后又以学术两科兼优于光绪三十年由学堂选送北京应试,合格后由北京练兵处选赴日本学习陆军。就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结识了黄兴、孙中山等,随即加入了同盟会。
李烈钧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此时清廷正推行维新,实行征兵制,李烈钧在其老师吴介璋推荐下入伍,并授以营长。李烈钧训练士兵时,技术动作要求严格,并灌输革命思想,所以他带领的队伍不仅军事动作灵敏,而且思想一致,革命气氛浓厚。对此江西旧官吏既怕又恨,企图将李烈钧逮捕谋害。幸得老师吴介璋护救,得以脱险,前去云南。当时云南总督李经羲注重训练新兵,重聘有为青年参加军事训练。李烈钧被聘担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和陆军小学堂总办兼兵备处提调。李烈钧在授课中,既讲军事,也讲政治。
1911年10月10日凌晨,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随即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是日晚,汉阳,汉口驻军起义,清廷谕令荫昌、萨镇冰率水陆两前赴鄂镇压起义,并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
此时,李烈钧奉命北上,参观清政府在天津马厂举行的秋操。途经武汉时,方知道武昌起义,并任命李烈钧为起义军重炮队司令,10月17日李烈钧返赣,他考虑到江西新军混成协已有革命基础,10月23日,继长沙、西安后,在李烈钧策动下江西宣布独立,清朝当局一片惊惶,江西巡抚冯汝骙妄图作最后挣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部署,然而,都被李烈钧挫败。
随即,李烈钧部署占领长江要塞金鸡坡炮台和马当炮台,将长江防线拦腰截断,阻住了清海军由武汉顺水东驶上海的十一艘军舰和两艘鱼雷艇,经晓以利害,清海军随即宣布起义。事后,李烈钧被推为海陆军总司令,江西革命势力因之大振。接着,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此时,清廷派重兵进攻武昌,李烈钧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迅即部署海陆两军,控制武昌事要地。使敌不敢越过长江,武昌得以转危为安。
武昌起义的爆发,加之李烈钧一系列有效保护胜利成果的举措,辛亥烈火成燎原之势,很快全国有15个省宣布独立,清朝宣告灭亡。至此,这位太平天国的后代,终于完成父辈没有完成的事业。
后来,李烈钧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任护国第二军总司令,进攻两广,又参加护法战争,讨伐北洋政府,积极主张对日抗战,要求维系人心,一致御侮。孙中山称赞云:“协和先生上马能武,下马能文,诚不可多得之当代儒将。” 被授予国军二级上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