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音乐好听又好学(什么样的音乐能长在年轻人的)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言慧巧
“难听”似乎已成为当下华语乐坛新歌的标配热搜,光这一词条就已累积了上近五十亿阅读,上百万讨论,从国民歌手到偶像艺人几乎无一幸免。
从韩流席卷亚洲起,公众似乎就默认流量歌手的音乐输出等于流水线产出的设定。到近几年,只要是内娱流量歌手发的歌,几乎都会被盖上这一印记。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以及大众的刻板印象,如何将“杜绝作品流水线化”落到实处,在团体创作、运营和传播上闯出条新路,行业内的探索其实一直没有停止。
就在INTO1前不久发行的新EP《万里》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份回应这个问题的正确答卷。
《万里》整个发行期间,不仅实现了试听平台的数据反馈,收获了乐迷及行业的正面评价,还意外获得了“好听”为关键词的热搜,相关话题讨论从“团”回归到了“作品”上。经历流量退潮、清朗行动的乐坛,在从业者普遍迷茫之际,INTO1的这张新作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或许由此,我们能从中找到解决这行业难题的可能?
是“陆”也是“路”,更是脚踏实地如何杜绝音乐作品的流水线化?INTO1给出的答案是:沉浸。
“沉浸”概念的第一个准则是慢下来。EP中直接将“海、陆、空、宇宙”两年规划四个主题概念中的“陆”具象为了“在路上”。
于是,广东曲《点睛》、宁夏曲《风吹沙成海》、重庆曲《明早老地方,出发》三首单曲,由分成3个小分队的成员们在音乐制作人的带领下到实地采风后共同创作完成。起陆曲《万里》则是成员们集结后的总结。歌曲之外,还衍生出了一个与EP同步跟进的音乐采风纪录片——《音途万里》。
在哇唧唧哇音乐中心副总经理黄楚雯看来,INTO1的音乐输出不该完全被“偶像音乐”、“难听”的行业现状左右:“属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或者价值观的部分,我们还是会坚持。”就INTO1的国际属性以及发展计划来看,在音乐中融合中国文化必然是他们需要坚持的态度之一。
第二个准则是沉下去,沉到文化中去感悟、去融合。
INTO1到达当地后,与他们碰撞的是广东佛山的舞狮传承人、宁夏的西夏瓷传承人和泥哇呜传承人、流动艺术家以及重庆的拾荒艺术家、民间橄榄球队。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世界音乐文化以及城市街头文化的代表群体。INTO1的成员们也都用自己的方式“沉浸”其中,从文化中汲取灵感、释放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音途万里》记录了成员们的实地采风
我通过自己的舞蹈与西夏瓷器的敲击相结合、从中找到舞蹈的灵感节奏,在最终的开窑仪式中和艺术家老师以沙与火相结合而起舞引出手碟和泥哇呜。”——INTO1刘宇“醒狮讲究的‘精气神’是我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我们最终将舞狮、大头佛以及打鼓这些醒狮文化中的要素和舞蹈结合起来,排出了我们的醒狮秀。”——INTO1伯远“我用了我擅长的一个西洋乐器——吉他来和西夏文化碰撞,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开窑仪式,点燃了希望之火。形形色色的中国声音让我很有感触,以后我也要想要加到编曲里。”——INTO1张嘉元
可以看出,INTO1通过此次采风之旅已然顺利融合到当地文化中,不是走马观花的游览式体验,而是像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当代青年,去触摸、聆听、切身体验,然后抓住当下的灵感,完成即时创作。
“我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因为可以与内心安宁的对话,现在的遗憾,我相信也会变成日后的期待。”——INTO1力丸“每天我们都在探索新的事物,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寻找城市艺术。重庆给了我年轻的感觉,让我想要创造一些可试验性的和突破极限的事物。”——INTO1米卡“这次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文化,让我非常震撼。对每位老师那种坚持文化传承的精神也非常敬佩。在沙漠的时候我们大家和姜龙老师以及我们的制作人大迈老师就一起创作了demo。”——INTO1林墨“重庆作为一座山城,我们爬到山上,去到一些废弃的教学楼、钢厂、剧院这样的地方。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食物或者是这样的味道、空气、景色,离开这个地方在哪里都看不到。”——INTO1周柯宇“看到非遗传承人的表演时候,很被震撼,我感觉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匠人精神。我们体验了广东当地的饮食,就一头扎进了舞狮的练习中。在练习过程中慢慢了解了非遗传承人的生活。”——INTO1刘彰
随后人们就在纪录片里就看到了不同于过往舞台上的表演和呈现,而除此之外,成员们还在此次旅程中收获了对热爱与平衡的理解,团魂在无形间有了更深的维系。
INTO1赞多在寻找和舞狮文化的融合时也提到了“平衡”,他说:
“融合对我来说,关键是要尊重并理解彼此的想法、文化。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在改变和保留独特之间寻得平衡。”——INTO1赞多
INTO1高卿尘在说起团队协作时说道:
“我们一起在群里沟通哪里不喜欢、想调整或者喜欢怎么样的音乐,然后我们就把所有的想法放在一起调整,找到平衡的位置。”——INTO1高卿尘“那些橄榄球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依然在休闲时间里聚在一起打橄榄球,充分利用每一秒去追求自己的热爱,这和我们INTO1很像,我们也是在追逐自己的热爱。”——INTO1尹浩宇
整体看来,EP的沉浸感是先从成员们的参与体验、感悟出发,再通过音画全数地渗透进作品里,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让每个走进这个闭环的听众,都能收获一份正与他们同行向前的沉浸式触感。
慢下来、沉下去后,EP的作品在数据和口碑上得到了一致的赞许。
迄今为止,EP中的四首歌都达成了作品类的微博热搜,音乐与纪录片共68次登上微博热搜,其中23次热搜主榜,同城热搜12次,话题词均为作品相关正向话题,其中#风吹沙成海好听#登热搜top16,同城热搜为当地文化相关, 实现了流量运营与试听转化的达成。
此外,作品还登上了外网趋势榜46次,带动了国际青年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理解。
虽然EP的沉浸概念的确在制作上落到了实处,但在内娱做过类似于采风、结合纪录片制作发行的EP、专辑也有一些,能拿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成绩单的作品却并不多。比起其他作品,《万里》在制作层面以外还多做了什么,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全面展示,完成参与体验的“沉浸式”在当下的音乐行业难题清单上,紧排在“难听”后面的,就是“没人听”。
随着大众的听歌环境越来越分散,想要做到既不被分化的音乐审美左右,又能在圈层外获得新的听众,这似乎已成为了所有人只能在睡前故事中听到的桥段。风风火火做完一首歌后,长年无人问津才是当下内娱音乐圈最真实的写照。
用唱片时代的理念来做音乐,没问题;但用唱片时代的理念来传播,那问题就大发了。随着守株待兔的音乐时代的覆灭,传播的广度取代了制作深度的位置,成为决定了胜负的关键。
在多年的本土文娱行业摸索中,哇唧唧哇和腾讯深谙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要满足年轻人多重的视听、精神内涵和文化审美的。从前期的企划概念、创作故事、舞蹈呈现、幕后纪录片,都是帮助一首好音乐与受众能产生更深度链接的方式。所以在音乐企划团队、经纪团队、纪录片团队和宣传团队是要协同作战的。各条业务线发挥所长,全景呈现EP的“沉浸”概念,让INTO1的音乐作品有了三维立体式的传播。
这可能才是它成功破圈的关键所在:见招拆招,先发制人。
EP的歌曲负责听的维度,采风纪录片负责看的维度,随之上线的四支风格化Video则负责玩的维度。听和看都是用慢工磨出来的细活,而玩的内容则将四首歌的主题氛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个维度各司其职的同时,还保持了高度的统一。特别是“玩”,结合“听”和“看”的精华,用风格化Video掀起了一阵“找彩蛋”的互动。
《点睛》舞蹈版Video中的舞台设计正是来源于舞狮中必不可少的乐器——鼓,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也结合了多个舞狮表演元素;《风吹沙成海》丝绸画卷Video不仅复刻了宁夏小分队在沙漠中创作的场景,结合CG技术更是将宁夏磅礴大气的美感以更为古风、诗意的形式展现。《明早老地方,出发》冬日童话Video则在歌曲将重庆的烟火气转换成了一句“哈喽,还好吗”的问候,用冬日可爱的场景打造出了一份独有的暖意。
自此,INTO1的这张EP在制作上用实地采风完成了文化和音乐的交融深度,用好听、好看、好玩三个维度达成了传播广度,把EP的沉浸概念做到极致。
从泛娱乐走向泛文化,纪录片的真实一张成功的EP显然已不够让一个团站稳脚跟,毕竟,“搞内娱团没意思”彷佛已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
相对于日韩近乎周更的打歌舞台,内娱目前能给到像INTO1这样团体类的演出机会依然很少。这就导致内娱大多数团队在运营团体类艺人时,选择的都是让成员们各自去影视、综艺里扩张地盘。到最后,合体输出的音乐作品也随之沦为了勉强加持身份的家庭作业,团魂更是无从说起。
所以当纪录片《音途万里》的弹幕区被“我搞团就图这个”的时候刷屏的时候,不免让人好奇,“这个”到底是哪个?
其中被刷屏的一幕是这样的:奔波了一天后,宁夏小分队的四位成员坐在在沙漠夜色中行驶的面包车里,张嘉元弹起了吉他,制作人拿出了launchpad,林墨跟着伴奏放声歌唱。那组镜头的最后,刘宇、高卿尘和他们一起齐声唱出了那句:“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闯。”
除此之外,当广东小分队的赞多、伯远和刘彰三人坐在一起,讨论着醒狮大秀的编排时;当重庆三人组飞奔在橄榄球场上,作为球场对手的米卡、尹浩宇和周柯宇,都在对方赢球的那一刻的投来肯定的目光时,当身在海外的力丸录音画面出现的一刻,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弹幕。
非要找这些画面的共同点的话,似乎只有用“真”来概括了。这似乎是个让人始料未及又在意料之中的结论。因为它太简单了,简单到常常被人忽略,但殊不知,最简单的往往才是最接近内核的。
男团不仅有娱乐功能,同时也是文化产品。在哇唧唧哇和腾讯的助力下,INTO1在浮躁的行业环境里慢下来、沉下去,成为了首批拿出满足当代青年文化需要和审美的诚意之作的唱演组合之一。
INTO1可以为做好一张EP开启“万里”采风之旅。相对于行业里长期以来直接“上菜”的形式,团队为INTO1选择了一条从学习到扎根本土文化、从磨合到融合的长远道路。
包括他们早前和三星堆合作的年度国际推广曲《古蜀回响》里有大段的古风歌词,让更多海外的粉丝通过这首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和美妙。
“扎根中国,走向国际”的初衷在INTO1的每一首作品里都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INTO1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成功地走出了属于他们的泛文化之路,成为了以作品立团的范本。
在面对近期针对华语乐坛的骂声时,需要音乐行业从自身去反思的东西有很多。从市场反馈来看,“难听”词条的不断扩张预示着年轻一代的审美标准在提升、本土意识在觉醒,仅仅快餐式、标准化的工业制品已不能满足大家对音乐文化的需求。
哇唧唧哇和腾讯让INTO1去做的事情就是把他们赶出流水线的“温室”,脚踏实地的去亲身探索,从富饶的文化沃土中,从年轻人们都热爱和好奇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灵感,真实地去集体创作,真诚而走心的表达和成长。找到了真实根基的音乐,融合了真实文化情感的音乐,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长在年轻人的“好听”点上。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