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

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社会制度为基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亦如是,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制度的优越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社会制度为基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亦如是,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制度的优越性。

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更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弱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在无形中建立起了与民生的密切关系,早已超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相关问题的解决,目的就是使得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使之拥有宜居环境,这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项原因。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之策。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将生态文明建设解构为“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两大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开展一切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并在其中贯穿“八个坚持”理论,为各方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参考,并通过汇总各方的建设成果,总结、归纳出了“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提出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

强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主体

确保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应当以已经或是可能会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攻克的挑战。人民群众唯有生活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下才能获得满足感、幸福感,我们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优先考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一切可以应用的资源防治污染、阻断疫情,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干净、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其次,应该以人民对生态环境最迫切的要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入手点和最终目标。目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干净、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这充分说明绿水青山已成为了人们最迫切的诉求,这要求我们重新梳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这样才能做到生活之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的统一,使得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再次,要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于中国人民而言,优质、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平且宝贵的公共产品,更是一种普惠性极强的民生福祉,所以面向人民群体提供公共服务时应该保证人们对生态产品和服务质量与数量的要求,应该及时足额发放生态补偿,在绿色投入上有所倾斜,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放到与新型基础设施、一般基础设施建设同等的高度,主动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积极践行并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思想。

突出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动员全体人民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份人人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事业,所有人的付出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使之进程得以加快。另一方面,动员全体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起到一种集思广益的作用,这也是创造奇迹的关键。八步沙、右玉县、库布齐、塞罕坝等生态恶劣区域的就通过广泛动员,使得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植树造林活动当中。 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求做好日常卫生工作之外,还要从多个维度开展卫生运动,如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调整饮食习惯、改善人居环境、关注社会心理健康等,要体现生活方式的绿色性。爱国卫生运动是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们要动员全体人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当中,就个人而言,应该实现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就集体而言,要实现社会团体特别是工青妇人民团体效用的最大化。

优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下长期处于一种“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社会主义生产力始终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为要务。人民群众的需求一直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着眼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对美丽的环境充满了向往,这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新目的。我国为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可持续性,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且升级的不同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而着手进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明智且有效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采取的许多环保和治理政策也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和检验。唯有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全面协调,并将之作为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进步。这也从更侧面说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科学规范,才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婷婷,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2年辽宁省副省级重点立项课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视域下大连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优势及机制研究》(编号:2022dlskzd061)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