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

引言: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北方广袤的边疆地区,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而突厥作为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是匈奴人游荡在西域地区的一个分支,自古以来都是让中原封建统治者最头疼的存在。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1)

唐高祖李渊

在唐朝开国时期,唐朝的社会依旧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唐高祖李渊,既要增强国力,又要保证百姓的生活与安定。但是东突厥经常出兵,袭击大唐的边陲之地,让原本就不太稳定的大唐又陷入了一片新的混乱之中。

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才开始着手整顿边疆军务,对东突厥采取了报复性的打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颇有魄力和政治手腕的大人物,在他的连番进攻下,东突厥全军覆没。此后,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加强与巩固中央政权,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以统领各个羁縻府州。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2)

汉武帝

一、唐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的原因

都护府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为了扭转战争中与匈奴僵持的被动局面,汉武帝对之前的和亲政策进行了调整,决定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考虑到匈奴的强悍战斗力,汉武帝想要找人结盟,共同对付匈奴。

他听说西域有个叫大月氏的小国与匈奴人有过恩怨,所以想与大月氏联手。但那时候,交通不便,汉人对广袤的西域一无所知,于是汉武帝便派出张骞,以通商之名,前往西域寻找大月氏,之后又打通了河西走廊,与西域进行贸易。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3)

张骞出使西域

到了元前108年,西汉军队先后攻占楼兰、车师,击败西域大国大宛。从此,西域各国人心惶惶,纷纷派人来汉进贡。看到西域有许多中原闻所未闻的生物,又见识到了大宛天马群的壮丽,汉武帝发觉西域在汉朝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派遣兵力驻扎在轮台、曲犁等地,并派遣使节,负责维护汉与西域各国之间的通道。

而随着区域形势的逐步稳定,渐渐地,从西域到汉朝的路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信使、商人,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乌垒城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设立了官署,驻军屯田,实行政令,西域地区从那时起就是中国的土地了。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4)

王莽

到了新莽时代,王莽对西域诸国的霸道统治,导致了西域与中原的分裂,西域大乱,李崇被杀,西域和中原的联系被切断。东汉建立后,西域十八国曾要求刘秀重建都护府,但是光武帝认为后汉新立,国力衰微,无法分心于西域。

一直到永元三年,班超平定西域动乱,恢复了都护府。但在班超回朝之后,西域却时不时发生叛乱,就连都护府的设立也是时断时续。而在朝堂上,太监、外戚交替干预朝政,政局黯淡,权力斗争频繁,朝廷对西域的都护也是十分忌惮,担心他们联合当地势力,建立自己的统治,因此,东汉对西域的管理很差。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5)

隋炀帝

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再次陷入混乱,再也无法掌控西域。即便是隋朝统一了,隋炀帝也只能远眺西域,感慨不已,直至大唐成立,中原王朝才重新掌控了西域。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朝廷在西州设立了都护府,同年九月又在交河市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平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统治西域各个地区,其管辖范围自今新疆至咸海东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地区。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6)

武则天

长安二年,武则天将北庭都护府设于庭州,与安西大都护府一起分治天山南北。至此,西域在唐朝时期的统治格局已基本成型。盛唐时期,大唐曾踏入中亚,征服了无数的国家,与阿拉伯帝国的分庭抗礼,让大唐的声名远扬,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都护府的设立,让当地的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中原的统治体制,让中原和西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西域诸国对大唐的臣服,不是简单名义上的臣服,而是都对大唐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7)

二、都护府制度在唐朝的发展

安西和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最高的军事和行政机关。唐朝就是靠着这两个机构,才能在西域实行政治、军事上的统治。唐朝在都护府中设立了都护和副都护两个职位。大都护在都护府中地位权力最高,官从二品,地位仅在三公之下。大都护的职责主要是对管辖区域内的政治、军事工作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指派各级官员,指挥边境防卫。《通典》中《职官·都护》还有一些记载:“掌所统诸蕃慰抚、征讨、斥堠,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勋功。总判府事。”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8)

唐朝都护府的职能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管理职能、抚慰职能以及征讨防御职能。所谓管理职能,就是都护府西域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进行统一的管理,管辖当地所有羁縻府州,总揽当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工作。而在都护府中,各级官员的设立,也表明了都护府的制度十分健全,管理功能尤其突出。

所谓抚慰职能,就是指安抚已投降的突厥、铁勒、薛延陀等少数民族部族,这是都护府最大、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自从东突厥覆灭之后,“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面对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降部,唐朝命令各部族,顺其风俗,采用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其进行合理的安置和安抚,这是朝廷巩固北方边陲的一个重要举措。安抚合理,有利于边疆长期稳定;如果安抚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当地部落的叛乱。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9)

北庭都护府遗址

所谓征讨防御职能,就是抵御外患、镇压叛乱的责任。突厥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逐水草而居。如此分散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很容易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在经历了很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后,他们会向南方进犯大唐,将严重影响中原地区的安定与发展。都护府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中原王朝监督这些游牧民族,在他们制造叛乱时进行及时的镇压,也像一道厚厚的屏障,守护着边疆的稳定。

除此之外,这两个大都护府都设立于西域的中心,这其实也就是在向四面八方的西域民众发出信号:你们正在强盛的大唐的管辖之下,不要做出有违民族团结之事。这种政治力量的宣告,让整个西域都在唐朝皇帝的威严之下逐渐被同化,进而实现各民族的大融合。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10)

安西都护府

三、唐朝都护府制度带来的影响

首先,中原王朝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这就意味着,西域将正式归属于中原,让中原王朝的领土范围进一步扩大。伴随着中原和西域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原对西域的掌控力也越来越强,让西域真正成为了中国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其次,唐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对于巩固边陲、加强对西域的军事控制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中心地带相隔甚远,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行军、后勤大多依靠人力或者牲畜,因此一旦发生战争,朝廷派出的部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抵达指定地点。特别是在远离主城的地方,军队的推进需要更长的时间,也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兵力,长途跋涉对军队作战能力的影响很大。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11)

唐朝军队

而设立都护府后,中原王朝可以在当地屯田驻军,沿着河西走廊和西域建立驿站,让两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特别到了唐朝,在去西域的必经之路上,每隔三十里就会有一座驿站。在唐玄宗时代,河西走廊是唐朝时期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史书中曾这么描写河西走廊一带:“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最后,都护府的设立,还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经贸文化的交流。《旧唐书·舆服志》中有关于这一现象的记载:“开元以来,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撰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中原人对西域文化的喜爱程度很高。

唐朝在西域建了几个都护府 唐朝西域都护府(12)

中原道教、儒学、中医学,都是从这个时候传入中亚,受到了诸国的称赞与尊崇,所以,很多国家都派出了使者,与大唐交好。丝绸之路对于盛唐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都护府的设立,更是保证了这条丝绸之路的畅通。

结语:

唐朝对西域的统治,不仅带来了维护稳定的“边疆缓冲地带”,同时也是“以文化为中心”辐射出去的一个重要纽带。也就是说,唐朝都护府制度的设立,不仅仅是扩大了大唐的疆域,更是对大唐深厚文明的传播,让世界感受大唐的浩瀚,见识到大唐磅礴的力量。

虽然大唐已离我们远去,它的辉煌盛世也只停留在百年前的历史画卷里,但是,它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将会在今天的“一带一路”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通典》《旧唐书》

《唐会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