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2)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武则天大足元年,他出生在唐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今中央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五岁时,跟随父亲从西北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地区江油县),在蜀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26 岁出蜀,他远游到了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天宝元年(742 年),42岁的李白由于吴筠的推荐,才被唐玄宗召到长安,成为翰林供奉。不久,因宦官权臣的谗谤,他被李隆基变相放逐出京,重新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出于爱国热情,参加了镇守南方的永王李璘的军队。后来,由于争夺地位的矛盾,李璘被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打败,李白被判罪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后往来于洞庭、金陵之间。这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他以61岁的高龄请缨杀敌,中途因病返回后方。第二年,病死于安徽当涂。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3)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富有民主主义的色彩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他充满爱国热情,主张坚决抵御外侮和肃清内乱,但又反对穷兵黩武。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歌颂妇女的斗争精神,并且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描写和赞美冶炼工人。像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总是以一条条有形和无形的线和人民联系着的。他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进行无情的揭露。他愤世嫉俗,傲岸不屈,一生以极大的勇气,投入反抗大官僚地主,鞭挞污浊的封建统治和争取开明政治的斗争。这种反抗封建统治集团的斗争精神,以及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是他诗歌中的民主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实质。而丰富的想像、纵横的才气、奔放的热情、新奇大胆的夸张、生动活泼的语言、高昂的情调、豪迈爽朗的风格,又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晚唐的杜荀鹤在一首《经谢公青山吊李翰林》的诗中说李白是“千古一诗人”,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

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有 990 余首,现存《李太白全集》。

[注释]

静夜:宁静的夜晚。思:思念。

“床前明月光”明月光:明亮的月光。这句诗的意思是:床前照着明亮的月光。“疑是地上霜”疑是:疑心是,以为是。

这句诗的意思是:疑心是地上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举头:抬头。

这句诗的意思是:抬起头来望那天上的明月。“低头思故乡”思:思念。故乡:家乡、老家。这句诗的意思是:低下头来思念那久别的家乡。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4)

[译文]

床前照着那明亮的月光,疑心是地上铺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望那天上的明月,不禁低下头来思念那久别的家乡。`

[简析]

《静夜思》有的题作《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很著名的一首小诗。这首小诗以叙述的语气,采取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加雕琢,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月夜思乡图,表达了远客思乡之情。古往今来,它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所传诵。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5)

《静夜思》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所引起的思念故乡的真挚感情。全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虽短短四句,但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却是非常丰富的。

诗的前两句,写秋夜客居他乡的诗人,久久不能入睡思绪万千。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射到床前,给远游他乡的客人带来了冷森森的寒意。他朦胧中乍一看,好像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霜”字用得极好,既形容了月色的皎洁,又表明了季节的特征;现在已是深秋季节,因而诗人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这两句写出了只身在外的游客,深夜辗转反侧不能人睡,短梦初醒,迷迷蒙蒙的情景和凄凉的心情。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6)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紧承上两句叙述的意思:他定神一看,地上不是霜痕,是月光。秋月是分外明亮的,吸引他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正挂窗前。凝望明月,对旅居外乡的人来说,是最容易触动思乡之情的,明月如镜的秋夜太空是多么明净、清冷啊!抬头望着这分外光明而又清冷的秋月,他泛起了阵阵思乡的波澜。想到家乡一切,惦念着家里的亲人,不知不觉地把头低了下来,完全沉浸在思乡情中。

静夜思古诗真正的原文(古诗词赏析静夜思)(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