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如何自救及互救 高层建筑火灾如何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火灾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加。高层建筑火灾与其他城市建筑火灾有何不同?市民遇到高层建筑火灾该如何逃生?平时又需做好哪些防范?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副处长程道鹏。

高层建筑火灾如何自救及互救 高层建筑火灾如何(1)

四川消防组织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演练。

高层建筑火灾有何特点?

程道鹏介绍,高层建筑楼内结构复杂,人员众多,一旦失火,火势蔓延快,易形成立体燃烧,并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导致疏散和扑救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高层建筑内的电缆、光纤、供水、排水等线路以及管道都需要通过桥架、管道井等上下左右联通,一旦发生火灾,如果各个节点封堵不严密,很容易突破竖向、横向的防火分隔,短时间内就会在多个楼层蔓延,从而立体燃烧。”他补充说,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其蔓延速度大大超过人类逃生的速度,加之电梯不能使用,要想从高楼层疏散到地面极为困难,同时消防车辆装备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受作业面、道路、水源以及水压等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火灾。

遇到高层建筑火灾如何逃生?

“火场逃生能力是现代城市人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程道鹏温馨提示,广大市民遇到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时,一定要注意这些事项。

首先要做到临危不乱。程道鹏说,高层建筑火灾虽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建筑本身具有隔火防烟的功能,不是“一烧就塌”,所以要临危不乱,通过门窗进行观察,了解火灾是在楼下、本层还是楼上,而后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如果是自己房间着火,可根据火情大小判断是否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无法扑救时可选择及时逃生,并在逃生时关好户门和楼梯间的常闭式防火门,在到达安全区域后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绝不盲从是关键。“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有毒气体,实际上很多人在火灾中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些烟气的高温、有毒以及窒息等危害,甚至因此而丧生。”对此,程道鹏说,如处于火灾下部楼层且楼道内没有明显的烟气,可以佩戴逃生面罩或湿毛巾(不够安全但比没有好)迅速逃生。如处于火灾上部的楼层或楼道内已看到大量烟气,应选择关闭入户门,并用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退到阳台、窗户等地大声呼救,等待救援,决不能盲目逃生。物业要定期组织灭火逃生演练,提高处置能力;业主要制定家庭逃生预案,知悉家里灭火器、防烟面罩的位置,并尽可能进行演练。

另外,程道鹏提醒,切忌因贪恋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已经逃离火场的人员,绝不能重返险地。

为什么不能通过电梯逃生?程道鹏解释,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启动,会联动电梯停在一楼;若没有启动并联动,电梯也会因为火灾断电或因热作用导致电梯变形,致使电梯内人员被困。同时由于电梯井直通各楼层,有毒烟气会沿着电梯井迅速蔓延,并充斥整个电梯轿厢。“因此,在逃生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要选择从疏散楼梯逃生。”他说。

如何预防高层建筑火灾?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需要注意什么?又将如何预防?程道鹏从三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是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要清醒地认知火灾离我们的生活工作不远,自觉学习掌握必要的火灾预防、隐患排查、火场逃生等消防安全技能。高层建筑主管单位和物业部门要严格落实日常巡查检查、消防宣传和应急演练等职责,利用建筑物内部宣传栏、电子屏、广播常态化宣传消防安全。要聘请专业机构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一旦发生火灾能发挥灭火、警示等作用。

二是加强火源管理,确保安全用火用电。在高层建筑内工作生活的市民,要定期检查室内电气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避免带病工作;要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防止出现超负荷用电,不购买伪劣电器产品;要杜绝床上吸烟行为,特别是醉酒后卧床吸烟等危险行为,不要把未熄灭的烟头随意扔在垃圾堆、纸篓等可燃物周围;要做到厨房人走火灭,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联网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此外,严禁在楼道、楼梯间、室内存放电动自行车或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拆卸下的电池提回家充电也不行。

三是要及时清理杂物,确保“生命通道”畅通。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内的疏散通道就是保证被困人员顺利逃生的“生命通道”。因此,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内的杂物,不能堵塞、占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能破坏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等设施,要保持防火门处于常闭状态。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还要加强小区外的消防车通道和灭火救援操作面的管理,严防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占用灭火救援操作面的行为。

四川消防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