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秋意的古诗词(古诗中的浓浓秋意)

霜叶渐红,秋意渐浓,青绿色、金黄色、深红色,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装点着金秋秋色在万物之间弥漫开来,仿佛挥洒在天地间的一幅幅唯美画卷秋天的炫彩带给人色彩上的享受,同时也感染着人的情绪在风情万种的秋色中感悟古代文人笔下的秋日画卷和秋意诗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疏旷,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情致走进这个金色的季节,聆听诗人们的秋日心曲,真是别具一番情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表达秋意的古诗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表达秋意的古诗词(古诗中的浓浓秋意)

表达秋意的古诗词

霜叶渐红,秋意渐浓,青绿色、金黄色、深红色,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装点着金秋。秋色在万物之间弥漫开来,仿佛挥洒在天地间的一幅幅唯美画卷。秋天的炫彩带给人色彩上的享受,同时也感染着人的情绪。在风情万种的秋色中感悟古代文人笔下的秋日画卷和秋意诗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疏旷,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情致。走进这个金色的季节,聆听诗人们的秋日心曲,真是别具一番情意。

描写秋日色彩之美的诗篇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堪称咏颂红叶的经典。作者以白云作衬托,枫叶配白云,幽寒深远。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人用一个“爱”字点睛,赞美了“红于二月花”的枫叶,更能展现一片色彩明丽的清新境界。诗歌用凝练的文字和出神的笔法,把金秋时节枫叶红透山林、红遍原野的浓浓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说起秋色,不得不说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其二》中的秋菊:“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风怒放,异彩纷呈,令人感叹。秋菊,虽然不像春天的花那样鲜艳可人,却有一种自在从容的风韵,它用婀娜多姿的身影、坚强的品格点缀多彩的秋天,也装点着读者的心情。

雨后的秋天最让人着迷。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秋色的描写别具一番风味。诗歌通过对明月、松林、清泉、石头的描写,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的秀丽景象,让人读起来像欣赏一幅清新秀丽的秋色山水画,又像是聆听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诗歌在山水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唐代诗人刘禹锡善于用色写秋。《秋词二首》中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用白描手法,真实再现了特有的秋景,描写的秋色给人一种清爽而不黏腻的感觉。诗中山水清净,深红嵌浅黄,在山间错乱点缀,红黄相间的秀丽秋色让人看不完爱不够。诗人用秋天的色彩装扮秋日美景的同时也调染着人生的色彩,具有独特的哲理意蕴和艺术魅力,处处透露着清新脱俗,恬静高雅,赏心悦目,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仔细想来,“秋”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词里永恒的主题,被诗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内涵。所以,它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就很复杂。秋天,如诗、如画、如梦,它美在清高、旷远、静深、厚大。秋的清高里有恬淡,旷远里有精深,静谧里有清净,厚重里有博大。生活处处是美好,用心品诗词,用心读生活,会让人心静如水。让我们从诗词中找寻一幅美景,一份纯真,一丝真情。

来源: 解放军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