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骆宾王要写咏鹅的诗(骆宾王为啥要咏)
《咏鹅》是骆宾王7岁时发行的第一首个人成名代表作,出道即巅峰。
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骆宾王为啥要咏“鹅”?
看过我之前写的有关骆宾王的系列的文章,你肯定会反驳:客人让他写的啊!
如果换个角度问:客人为啥让骆宾王写一首描写鹅的诗呢?
要想解开这个疑惑,我们必须先了解鹅在唐朝的地位。
一、古人婚姻的使者
鹅作为提亲的聘礼,说来话长,long long ago,有一个朝代叫周朝。
周朝时,男方向女方提亲时要送一只“大雁”作为聘礼,这种礼仪也被称作“奠雁”。
大夫奠雁再拜,上介受。
——孔子《仪礼·聘礼》
用雁为挚者,取其顺阴阳往来。
——孔子《仪礼·土昏礼》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 杜佑《通典·礼典》
在古人眼中大雁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最重感情的鸟类之一,象征着白头偕老。
元好问曾写过一首《摸鱼儿·雁丘词》,赞美大雁“生死相许”的美好品质。自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一书面世后,这首《摸鱼儿·雁丘词》不知感动过多少痴情儿女......
周朝人送出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大雁,可惜到了唐朝,别说雁过拔毛了,就是见一眼真的大雁都很难,物以稀为贵,平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如果一定要固守之前的礼节,恐怕唐朝的男人们要集体打光棍了!
既然一雁难求,那就找一个差不多的平价替代品吧,这时大唐男人们的眼光齐刷刷地落在了家鹅的身上,鹅顺理成章地升级为A货(中国的鹅本来就是由野雁驯化而来的)。
唐朝举国上下刮起了养鹅之风,并且不是一只两只的养,而是一群一群的养。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唐 姚合《扬州春词三首》
吃饭,睡觉和溜鹅,成了大唐人民的生活标配。
在这场“全民养鹅”的社会运动下,你不养几只鹅都不敢说自己是唐朝人。
南宋 鲁宗贵(传) 鹅图
就连皇宫贵族之间送礼也少不了鹅。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收到了一只24K纯金打造的限量版大金鹅。唐太宗无比喜爱这只大金鹅,经过一番仔细询问后,才知道这是女婿松赞干布补送的聘礼。
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结婚送鹅,养上一两只不就得了,干嘛非得养那么多鹅啊?
二、发家致富的帮手
养鹅成风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养鹅,可以发家致富!
难道是把鹅养大了,做成铁锅炖大鹅、烤鹅、盐水鹅、葱炒鹅肠......靠卖鹅肉成就辉煌的人生?
发家致富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如果能躺着发财,谁还会跑去辛苦打工,这对于唐朝人来说也不例外。
当时的唐朝人除了务农经商之外,还找到了一个赚钱的捷径——挖黄金。
在唐朝想要找到黄金(必须是合法来源),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带上工具自己去挖,这种工作特别辛苦,收获也不大,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第二种方法就是淘金,把河床中的淤泥打捞出来,仔细淘洗出里面的天然金沙。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 刘禹锡《浪淘沙》节选刚开始大家还辛辛苦苦下河去淘金,后来有人偶然发现大鹅的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金沙(因为鹅喜欢到河边游泳吞食砂土,来帮助消化),这一发家致富的捷径不胫而走,于是大家一拥而上争着去做“铲屎官”,毕竟铲屎要比淘洗金沙轻松便捷,无数人凭着铲鹅屎,淘洗炼制黄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宋 佚名 秋渚文禽图
从此养鹅淘金在唐朝蔚然成风,甚至在官府中还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招聘官署奴婢专门负责照顾大鹅的饮食起居!
妇人工巧者入于掖庭,其余无能,咸隶司农。
——《唐六典·刑部都官》
五岭内富州、宾州、澄州、涪县,江溪河皆产金。居人多养鹅鸭取屎,以淘金片,日得一两或半两,有经日不获一星者,其金夜明……
——刘恂《岭表录异》
鹅真是个好宝贝,它不仅能帮着讨老婆,还能发家致富,甚至有时候还能用它改善一下伙食。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也是家鹅最得宠的时代。养鹅不仅成为唐朝成功人士的标配,还深受许多文人的喜爱。
骆宾王家里也曾经是一个养鹅大户,鹅并没有使骆家发财致富,却让骆宾王写出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咏鹅》,也算是鹅对骆家的一大贡献吧。
三、看家护院的门神
鹅的攻击性极强,神挡啄神,佛挡咬佛,堪称家禽界的扛把子,有些地方还用鹅代替狗,看家护院。
小时候在乡村长大的小伙伴们一定知道,狗可以惹,鹅千万不能惹......
“鹅”字的本义有勇猛、独立之意。
《康熙字典》说:“长脰(dòu)善鸣,峩(峨)首似傲,故曰鹅。”“鹅”字是会意兼形声。“我”本义为“执戈之人”,既是勇猛的人,也是标志性的人、大人。“鹅”即表示“执戈之鸟”,即勇猛的、守卫的大鸟。
鹅自带武器,帮你看家护院,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丢作业了。
大家都听说过斗鸡,斗牛,其实魏晋时士族们还有斗鹅的活动。
为什么鹅具有这么强的战斗力(攻击性)呢?除了鹅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之外,还和它的眼球构造有关,据说在鹅的眼里,所有生物看起来都比自己小,所以天不怕地不怕,跟平头哥蜜獾有一拼。
四、文学中鹅的意象
“鹅”进入诗文成为一个固定的意象,主要归功于王羲之。
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他认为养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从鹅的动作中领悟书法的道理。
宋末元初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局部
据《晋书·王羲之传》等多种古籍记载,会稽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鹅,这只鹅叫声非常好听。王羲之知道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就带着一帮亲朋好友,驾着马车,组团去欣赏这只闻名会稽的大鹅。由于出行动静太大,连养鹅的老太太都知道王羲之要来家里看鹅。这可愁坏了老太太,拿什么招待王羲之呢?干脆就拿这只鹅招待王羲之吧。等王羲之到来时,这只鹅早就被杀掉煮熟了,王羲之为此感叹惋惜了好几天。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为了拿到偶像王羲之的墨宝,策划了一个十分周密的方案:他养了一群很好的鹅,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的鹅如何如何好。王羲之知道了,就乘船去观看,一见倾心,想把这些鹅全部买走。可道士不干,说如果王羲之愿意帮他抄写一份《黄庭经》,就打算把这群鹅全部送给他。王羲之本来并不轻易替人抄经,看在这群鹅的份上,还是欣然提笔。之后就把这些鹅装在笼子里,非常快活地带回了家。
王羲之爱鹅,被载入史册,广为流传,“鹅”即成为一个文人的共同意象。
后人曾经把鹅称为“右军”,后世诗人写到鹅,大都离不开王羲之“黄庭换鹅”的典故。
清 陈洪绶 《羲之爱鹅图》
唐代诗人李白把“黄庭换鹅”的故事写成了诗歌: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唐 李白《王右军》
杜甫善书法,也很爱鹅,也写过一首有关鹅的诗:
房相西亭鹅一群,
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
为报笼随王右军。
——唐 杜甫《得房公池鹅》
鹅的身份看似普通,然而它在文人墨客眼中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鹅羽毛洁白,无一杂毛,正如人品,不可玷污。
鹅昂首挺立,不与人媚,正如人格,独立自由。
鹅悠游水上,姿态优雅,正如隐士,潇洒不俗。
鹅体大鸣亢,勇猛顽强,正如君子,大勇无惧。
鹅正是文人雅士所追慕的人格象征,因此,听其鸣,观其态,赏其色,得其神,怎不令人欢喜羡慕?
鹅去掉右边的“鸟”,不就是“我”么,鹅的品格不就是人的品格么?
封面图片:宋末元初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局部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