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旅游攻略大全(环球文艺之旅-京都)
我发现最美的东西,总是藏在最普通的名字里,而这些美好的东西也会让这个平凡的名字变的独一无二。
中国有三十六处西湖,这名字仅仅是因为湖在城西,毫无深意。而钱唐城城西那一湖的胡畔,密密麻麻散落了2000年的文史佳话,于是这名字便被杭州据为己有……
中国有十八朝二十四代,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一座京都城。京都这名字也平平无奇,就是字面意思,而如今这两个字却被1300年前的那座长安城的赝品收入囊中。
京都,千年的风物依旧,变成了全世界唯一的京都。而京都也像西湖一样,让它变的独一无二的,正是一千年来那些响当当的名字和沉甸甸的故事,留在这座城的一角一隅,俯首皆是……
因此京都最难写,像哈姆雷特一样千人千面。我这里写的是去年11月份京都的秋。
犹如看完《海街日记》之后对镰仓的神往,第二次到京都是刚看完《细雪》,大抵是更想去看芦屋的,可全程游历一番,最值得回味的还是京都。
出发前细细的做了功课,竟列出37个目标景点,因为没有位置概念,不知道如何规划路线为优,于是在网上找了一个当地的导游,以便能充分利用时间。导游姓桑,是京都大学的硕士留学生,学农业经济专业,带我闲逛的那几天正在为《巢湖和琵琶湖的污染治理对比》的毕业论文挠头。在日本,通常都会在别人的姓氏后加上“桑”,示以为敬,于是应该称桑导游为“桑桑”,感觉异常别扭,感觉像是蚕宝宝在求食,于是我就托大叫她“桑酱”。
“桑酱”为人很随和,说话声音很小,已经完全继承了日本人每逢互动嘴里必嘟囔的习惯,比如去便利店买完东西离开时要道声谢,即使她自己也知道她那个音量全世界就她自己听的到,也一定要把那一句所谓的礼貌回复嘟囔完——大有那种“我在跟你说话,但跟你无关”的大和民族精神。有时候在京都街头,那种只要两步就跨过去的小路口,往来没有半辆车和行人的红灯下,我想闯过去赶路,还是会被她阻止……于是我经常开导她,“红绿灯是为了规范秩序的,不是用来让你罚站的……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在我们祖国,这种情况下等红灯,感觉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她坚称自己很爱国,但是会说出“不会有人喜欢大阪的,大阪这城市脏乱差,是最像中国的地方”这种话。
用一个专业导游的素质来衡量桑酱的话,那我是应该去申请退款的:她方向感不好,有时候会走错路,但是她人很Nice,临时变更路线也会很耐心的帮我重新查;不知道农业经济是属于文科理科,她的沟通逻辑很清奇,经常所问非所答,但是她人很Nice,我急她都不急;她文史知识几乎都是给我导游那两天听我讲的,有时候都不知道是谁在给谁导游,但是她人很Nice,即使我讲错了她也不争。总之,桑酱是以德服人的典范,最重要的是,网上大部分的导游,不是带你购物买药妆,就是带你打针看病体检,要不然就是带你吃遍米其林这种选项,我完全无法接受。
整个关西37个目标景点,在京都就有24个,桑酱把这24个景点帮我规划在三天半的时间完成,我觉得节省了不少时间。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火曜日 晴@京都 Kyoto
(一)南禅寺与哲学小道
南禅寺是第二次去了,第一次和JZ一起从银阁寺出发摸黑走完哲学小道,走出来吃饭的地方,就是南禅寺寺前的顺正书院吃的豆腐宴。
南禅寺这名字一听就跟西湖类似,像是城南的一座禅寺的代称,百度上一查,果不其然。中国境内就有六座南禅寺,其中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为唐代始建,距今1200年,(寺内的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至今发现的3个半唐代木造建筑之一);江苏无锡的南禅寺更是始建于1450年前的南朝,都历史悠久的很。而京都的南禅寺虽只有760多年历史,建于镰仓幕府末期,可是它被足利义满将军定为“天下第一、五山之上”的位次,冠绝东瀛。可是一入秋,京都南禅寺的枫景,就远远把我们历史更加悠久的国寺都甩到身后。
南禅寺四季无料(免费)开放,这个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是从南侧的“三门”进入,这个三门不是三号门的意思,“三门”代表了佛法修行大彻大悟的三座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南禅寺的三门是座两层的门楼,楼高22米,上层楼阁名为“五凤楼”。这座门楼本身就是重要历史文物,是藤堂高虎为超度大阪夏之战中阵亡的家族人的亡灵而捐献重修的,大阪夏之战是德川家康一统天下的重要战役,距今已经390余年。
从参道走到三门门前,透过乌黑的门框就能看到寺内的青红相间的枫叶,尤其是那些红色,在阳光下被提亮,煞是好看。在日本经常能看到刻意设计出来的,从局部空间视角呈现美景的设计,近景是门框或是窗框,远景就是自然景色,叠加在一起,好像是一副3D效果的画呈现在眼前,南禅寺门前如是、大河内山庄如是、天授庵的夜枫如是、小津安二郎的镜头也如是……
(南禅寺门前)
(大河内山庄)
(天授庵夜枫)
(小津的镜头)
过“三门”我直接奔水路阁而去,整个南禅寺我其实最感兴趣、最想看的就是水路阁,因为这里是16版《古都》的拍摄场景地,而且是极文艺的空镜头,可以说是把水路阁当做京都城的城市名片来拍的。水路阁是明治时期浩大的疏水工程的一部分,是要把琵琶湖里的水引入到京都用于灌溉,水路途径南禅寺的时候,就修了这座让水流过的阁楼,其实就是给水路修了座高架桥。明治时期是日本在各方面学习西方的时期,因此这座水路阁是一座仿罗马建筑风格的红砖桥阁,所以它才如此别致。更重要的是,南禅寺满园的枫叶,让每一座建筑都在红枫的掩映之下,处处是秋意。
(2016版《古都》片段)
我还爬到水路阁顶端看了看从琵琶湖缓缓而来的琵琶水,徐徐安静的流过,倒映着红色枫。
出水路阁就直接奔西出了南禅寺,来到了哲学小道。
哲学小道也是第二次走了,上次在冬日里摸黑从银阁寺走来,一路上路灯寥寥,在我的印象里没有任何“哲学”之味,更像是一条“鬼道”,走的很是渗人。这次在白天看到哲学之道,果然换了片天地。
哲学之道少为人知的来历是,它其实也跟“琵琶湖疏水工程”有关。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这世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哲学之道就是当年参与“疏水工程”的工人们,生生的在这条小河边开辟出来的新路,因此这条道最早叫做“疏水小径”。由于西北端连接着京都大学,后来不少文人学者在附近安宅,之后在这里散步思考的文人学者多了,于是才延伸出“散步小道、思考小道、哲学小道”的寓意。最后取了最高级的这个称呼,变成了哲学之道。
现在哲学之道,由南向北走,右侧是潺潺的水渠,渠边覆满了颜色各异的垂叶,而左侧则开起了各色商铺和餐厅,变的无比文艺起来。于是在京都的秋天徜徉于此,除了轻柔的水声,还有人在哲学之道上弹琴唱歌,暇意盎然。
(二)谷崎润一郎的“空”与“寂”;京都大学食堂的大数据
哲学小道东侧的山麓上,有一座法然院。面向法然院山门的右侧,是一片高地,高地中有一片墓区,墓区中有两块石碑,左侧石碑上写着“寂”,右侧石碑上写着“空”,这里是耽美和恶魔主义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墓地。
谷崎润一郎在《疯癫老人日记》里描写了主人公去京都为自己寻找墓地的情景,主人公作为老江户人却不愿葬在东京,希望在京都找一处净土宗的寺院,最后就选在了法然院。这大概是谷崎润一郎真实的经历吧。
空寂二碑,是左寂右空的排列,左边的“寂”字碑就是谷崎润一郎的墓碑。这个寂字是谷崎润一郎自己的亲笔,碑背面所刻文字表明“功誉文林”的谷崎润一郎与其妻松子合葬此处,这个松子,就是谷崎润一郎写《细雪》的莳冈家四姐妹的原型,谷崎在神户的家,名叫倚松庵,也是取松子之名,可见谷崎对松子的感情。
照例点上了从国内带来的熊猫香烟,给谷老师点上以后,我自己也在法然院的墓园里与他对坐抽了一根。我对谷崎,完全是因为一部《细雪》而敬爱有加,促成此次独行关西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细雪》的召唤,因此在那一刻,有一种“谢谢你的文字,我来看你了的感觉”,但这种颇有些“自以为是”的感觉,很是飘忽,总感觉谷老师会觉得我特意来一趟是多此一举,在我脑海里,他就是这样的人。
出法然院回到哲学之道,走到哲学的尽头,就一路下坡前往京都大学。午饭受桑酱之邀,去京都大学吃食堂,这是以往自己闲逛从没有过的礼遇。
我刚得知桑酱在京都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问她森见登美彦在他们学校火不火,她竟然没听过这个名字。森见登美彦是京都大学农学部毕业,但据说跟桑酱学的农业经济不是一个专业。森见登美彦的“四畳半神话大系”可是把京都大学捧入文坛的神作,这个快要从京都大学毕业的小姑娘竟然毫无所知,这个让我很是惊讶。
我去用餐的食堂,全称叫做“京都大学生活协同组合-中央食堂”,由于大学生活已去我远矣,留存在我脑海里的食堂印象,还是大长条桌子和大长条凳子的样子。京都大学的食堂,怎么说呢,就是日剧或是电影里的那个样子,基本上就是快餐厅的布局,一张桌子配四把椅子,有一些桌子中间被隔断拦着,这样两边吃饭的陌生人就不会打照面,避免尴尬了吧,这个设计简直是——对想要搭讪的男生来说,极为不科学。食堂里如我所料的安静,甚至我隔壁桌还有一位熟睡的老爷爷,不知道他是不是穷尽一生还没毕业……
饭菜清淡,品种也算丰富,而且很便宜。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点菜的结账小票中,竟然推算出我这一餐含有蛋白质多少,盐分多少,蔬菜比例多少,继而推算出这一餐有多少卡路里,然后对比男女所需的营养成分,告诉我这一餐是不是补充够了营养和能量。这让我特别吃惊,他们是怎么精确把握每种成分的比例,然后做成一大锅菜,最后把这一大锅菜准确分配成营养等分的诸多小份儿的?我觉得这个吹牛逼的成分极大。但是这张小票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三)《古都》和《源氏物语》诞生地
第一次和JZ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草览京都,由于太过匆忙,以至于不敢对京都下笔,但是为了完成和JZ一起的旅行故事,于是在京都的部分,就写了一部小小说代替,同时表达我对京都的敬意。小说其中提到过穿越中遇到川端康成的场所,就在佟家客栈,那里正是川端康成写《古都》的地方。
如果你去京都旅游,盘缠带的足,想体验最最传统地道的日式旅馆,那么你可以选择日本京都最有名的“御三家”旅店,分别是俵屋、佟家和炭屋。都是百年历史以上的老店,其中俵屋和佟家都是三百年起,两家还门对门挨着。两者相比,俵屋是“御三家”之首的地位,不过因为川端康成在佟家的16号房写了《古都》,三岛由纪夫也在佟家写了《金阁寺》,而且卓别林和约翰.列侬也曾下榻佟家,因此佟家对于文艺爱好者地位自然不同。
佟家很好找,就在乌丸线京都市役所前站下车,京都市役所正对着本能寺,从本能寺所在的役所前站,沿御池通大道向西走两个路口,就能看到佟家客栈的招牌。我让桑酱帮忙说明了来意,门店经理很客气的把我们引进去,但听说我们想看16号房的时候为难了起来,说有客人的时候不便探访,于是就只能在前厅转了一圈,悻悻退出。门店经理一再抱歉,并说希望我们之后能有机会能入住佟家,我满口答应,但是心里估计这是要食言,“御三家”的价格随随便便都是六七千人民币一晚起住,我怕是无福消受了。
从佟家被人好言劝退之后,天色已晚。当日还有一处文学景点想要探访,就是《源氏物语》的诞生地——《庐山寺》。
《庐山寺》紧邻着京都御苑东侧。从佟家客栈步行过去大概要30分钟。
紫式部是平安朝晚期的人,真名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藤原家之女。
日本自圣德太子大化革新开始学习唐土文明之后,一直到武家(源平两家)夺权之前,整个平安朝最重要的文臣权贵就是藤原家(中臣镰足的后人)。所以紫式部世出名门是不会错的,因此才得以熟谙汉学,《源氏物语》通篇白居易的诗赋摘抄便可见其文学功底。而《源氏物语》的诞生地——庐山寺,就是藤原家的旧邸所改。
摸黑走到庐山寺门口,早就天沉,庐山寺大门紧闭。但一路走来都是《源氏物语》执笔地的字样,那个代表了权贵而盛极一时的“藤原”二字,终究还是败给了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