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印度这个国家有许多奇特的制度和习俗,比如种姓制度、童婚制度、圣女制度等。另一方面,印度又堪称是一个“不作就不会死”的国家,经常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而霸占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最令人侧目的是,从二战后独立开始,印度举国上下都有一种奇妙的自信,认为印度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因此在冷战时期,印度既不加入苏联阵营,也不跟随美国阵营,而是自己联合其他国家搞了一个不结盟运动,还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想要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1)

▲印度首都新德里街头

为成为世界强国,印度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先是效仿美国控制南美的方式,印度也在南亚地区称雄,将其变成自己的“后院”,悍然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尼泊尔,甚至是马尔代夫与孟加拉国。其次,为增强军事实力,印度耗费巨资高价购买世界强国的先进武器,每年多达数百亿美元,基本上是什么贵就买什么,什么先进就买什么。就这样,印度的国家军队硬是建成了“万国造”,表面上看起来是装备先进、队伍庞大,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首先,印度军事装备大多建立在大量进口国外产品的基础上的,本身的军工体系十分薄弱;其次,各国的武器装备并不配套,想要协同作战难度较大。因此,印度军队的实际战斗力明显有待商榷。

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2)

▲阅兵式上的印度军队

然而不论现状如何,成为世界强国一直是印度多年来的夙愿,并且印度也确实在为之努力。在印度人民眼中,印度将要超过法国和英国,跻身世界五大国行列。这种信念强烈得已经足够让印度人忽略自身的真实国情,一意孤行地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世界强国。不过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印度成为世界强国注定遥遥无期,即使其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接近14亿。子渊为何会这么说呢?究其原因,只有四个字,“先天不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印度有哪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3)

▲位于斋普尔的第一座英印总督府

第一,印度的稳定性存在先天不足。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几千年来,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地名而已,王国与邦国林立,从来都没有成为过一个完整的国家,一直到英国殖民时才在殖民者的武力之下强行聚合。放眼世界,任何一个世界级强国,起码是能维护国家统一和完整的,拥有较强的内部凝聚力。反观印度,历史上从未有过统一,而且连国家独立都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求来的。此外,印度自建国以来,一直没有废除落后的种姓制度,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连最基本的厕所问题都解决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民众连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哪里还会有心思去建设国家?

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4)

▲居住在贫民区的印度妇女

第二,印度的军事实力存在先天不足。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除了经济就是军事。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凡是强国,必然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要么征服过世界,要么打败过其他世界级大国。最典型要属美英俄法中五国,拥有自己的军事体系和先进的军事装备。反观印度,历史上多次被其他国家入侵统治,近代以来的武器装备也高度依赖于从国外采购进口,本身的军工体系十分薄弱。加上印度政坛派系林立、经济发展疲软,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本国的武器装备研究制造。至于印度士兵的战斗力,其实从中印战争的结果就足以看出,印度在军事方面完全没有成为世界级大国的基础和潜力。

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5)

▲阅兵式上的印度军队

第三,印度的战略位置存在先天不足。作为世界级大国,其战略位置必须优越,周边国家不足以对自己构成威胁。二战结束后,在英国的故意操作之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获得独立,不过印度方面野心太大,始终想要吞并巴基斯坦,因而爆发“印巴战争”并与巴基斯坦彻底交恶。就这样,印度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始终被巴基斯坦所牵制,而巴基斯坦也因此成为印度崛起之路上的永恒障碍。

印度是否是人口第一大国(印度面积广阔人口众多)(6)

▲乘坐火车的印度民众

综上所述,印度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基本没有什么希望。只要印度的内乱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不起来、没有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摆脱不了巴基斯坦的牵制,那么印度就永远没有安宁之日,而且不可能跳出这个怪圈。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只是阻碍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还有许多因素也在牵制着印度的发展。所以说,印度虽然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却注定与世界强国无缘。

参考资料:

《列国志:印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