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详解及练习题(小学生必背古诗75篇之第17篇静夜思)

小学必背古诗详解及练习题(小学生必背古诗75篇之第17篇静夜思)(1)

简析:李白,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善用夸张,富有个性,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十五岁时已有多首诗作得到了一些社会上流人士的推崇,二十四岁时,离开故乡到处游历 ,结交朋友 ,拜谒社会名流 ,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引荐走向仕途,从而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 ,十年漫游 ,却一事无成 。 26岁的李白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客居在扬州旅舍,九月十五的夜晚,抬望天空,明月高悬,静谧安然,诗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妇孺皆知的“千古思乡第一诗”——《静夜思》。

小学必背古诗详解及练习题(小学生必背古诗75篇之第17篇静夜思)(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历来有多种解释,一是井台;二是井栏;三是窗户;四是一种坐卧的器具;五是马未都先生认为是胡床,相当于现在马扎一类的坐具。明月的清辉静静地倾洒下来,大地好像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一轮明月无言地挂在浩瀚无边的夜空,孤寂安静。一个“霜”字又为皎洁的月光增添了些许凉意。这不正是诗人多年漂泊而事无所成的孤寂凄凉之感的真实写照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着高悬在夜空的明月,不由得又低下头来想起了那遥远的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亲朋好友,自己的童年往事……家乡,那是外出游子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个想起来就让人充满温暖的地方。也许就是家乡给了困顿中的李白以慰藉和勇气,支撑着他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