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八维)

文/林秋萍

为寻找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从先辈的足迹中汲取精神力量与艺术养分,在阳光灿烂的仲夏时节,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下,我们来到了有着红色印记的多祝镇八维村。

来到这儿,映入眼帘的是八维村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八维红色文化展览馆和村委会旁巨大的党旗雕塑,在阳光的照射下,旗帜愈发鲜艳夺目,那块“红色村”的牌子格外耀眼。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村,八维的红色革命历史十分厚重。东纵游击队专线联络通讯站、“良多站”旧址、八维战斗旧址等红色遗址,都带着‬十分明显的红色印记。

八维村是多祝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多祝镇是革命老区,又是惠东县的丘陵大镇,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八维村地处西枝江中上游北岸 6 公里的鸡公(窝)峰下,村辖面积 26.8 平方公里,共 14 个村民小组,居住人口三千多人。祝上(多祝一上义 )线公路横穿全村。八维因有八个围屋形成村子而得名。据记载,八维是一个有深厚农耕文化和革命英雄辈出的村落。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出现了很多优秀共产党员革命先辈,八围村早期的共产党员马新然就‬是其中之一。

1900年,马新然生在惠东多祝区八维南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马卓卿是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后在八‬维‬村‬私塾执教。马新然深受其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接受了孙中山的先进民主思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彭湃在海陆丰开展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马新然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他只身前往海丰跟着彭湃闹革命。在彭湃革命思想和海陆丰的革命浪潮的影响下,马新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把他的一生交给了党。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失败后,马新然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回了家乡,白天以教书作掩护,夜晚联络农会会员和进步青年传阅进步书刊,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在惠东县阿婆角登陆南侵,一路烧杀抢掠,更激发了马新然一腔怒火,他积极地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一起在多祝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成立了青年抗敌同志会,先后组织办成“舞狮团”和“祝声书店”。在上级党组积领导下开展各种革命工作,成立了中共八维“支部”,马新然为支部书记,八维村的革命斗争就置身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种革命工作。1945年5月,多祝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时任地下中共多祝区委委员的马新然,当选为多祝镇镇长。“东纵北撤”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嚣张起来,马新然领导的八维党支部继续跟敌人开展了斗争、躲过了敌人的数次清乡围剿,成功地掩护了东江纵队老战士黄友、吴穆夫妇。后又在惠紫人民自卫大队进行袭突围反击战,直到1948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献出了生命。

如今,战争已成为过去,阳光下的八维是多么安静与祥和。为保护好这个革命遗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以振兴乡村战略为契机,保护、挖掘、传承、利用、弘扬八维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把八维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村庄,全面打造了八维红色文化的亮点。八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粮食、蔬菜和水果生长栽培,农村产业有特色,如果‬创建红色八维一日游,让外来的人在此村一游,精神上可以完全放松,心情完全愉悦,品读神圣的红色之旅,全身心感悟一下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这真是不错的一个设想。

怀着敬仰之心,踏着红色的印迹前行,聆听革命前辈感人的故事,感觉多祝这个小镇因了八维这块红土地而变得更加迷人;它的天是多么蓝,它的土是多么红,蓝得多么耀眼,红得让人心动。

金华 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八维)(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