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当心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骨质疏松)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已经超过2亿,平均每3秒就会有一起因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案例,而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骨质疏松症在人们无法感觉的情况下,能使骨质悄悄地流失,被称为“无声杀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哪些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哪些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当心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骨质疏松)

哪些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已经超过2亿,平均每3秒就会有一起因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案例,而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骨质疏松症在人们无法感觉的情况下,能使骨质悄悄地流失,被称为“无声杀手”。

据市第二中医院骨科专家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病因主要分为三型: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生生理性、退行性改变,即骨骼的“衰老”;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三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岁至14岁的青少年和成人,多伴有遗传性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两个起关键作用因素,一是峰值骨量的高低,二是骨量丢失的速率即骨量丢失的快慢。峰值骨量高则意味着“骨银行”储备量较大,骨量丢失速率较慢则意味着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量丢失相对会少。所以,影响峰值骨量形成或骨量丢失速率等因素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主要有遗传因素、衰老、生活方式、营养失调和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剂。这些危险因素或影响峰值骨量形成,或影响骨丢失速率,或两者共同影响。

5个表现提示骨质疏松:

腰酸背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高变矮。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节椎体高度约2厘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一节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厘米~6厘米。

驼背。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第11、第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轻微外伤易骨折。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等。骨量丢失大于20%可导致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呼吸受限。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重口味。很多人都知道,盐吃多了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却少有人知道盐吃多了还会导致钙质流失。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钠在体内存在“多吃多排”的机制。钠的代谢无形中也增加了钙的流失。

喝过量咖啡。咖啡因很利尿,会增加钙的排出。

吸烟。有研究显示,吸烟者骨密度要低于不吸烟者。同时吸烟者骨丢失增加、肠钙吸收减少,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风险。

喝酒。过量饮酒不仅会影响钙、维生素 D 的吸收,还会抑制骨形成,直接影响补钙效果。

喝含磷酸的碳酸饮料。磷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从而影响钙吸收。

缺乏负重运动。缺乏负重运动,不利于骨沉积,还会增加骨丢失。

几乎不晒太阳。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吸收。大多数食物都不含维生素 D,而晒太阳则能够促进维生素 D 合成。

就如何通过饮食预防骨质疏松,专家指出:

首先应保证膳食平衡,平衡的膳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基础,并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利用。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使其达到推荐的膳食参考摄入水平,并使膳食中钙、磷比例维持在适宜的水平。奶类及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建议每天至少保证250ml以上的牛奶。

此外,蔬菜水果中富含钾、镁、铜、锌、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对骨质疏松具有预防作用。绝经期妇女每日还可吃些豆制品。大豆类食物不但含钙丰富,而且含有大豆异黄酮等有利于钙质吸收利用的活性物质,且不含胆固醇,可在控制脂肪摄入的同时获得充足的钙质。要避免高脂饮食,食物中的脂肪可与钙结合而影响钙吸收。全媒体记者 胡海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