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换帅教学(村BA先行者自掏30万打造城市联赛的武汉小伙)
【来源:武汉头条】
近日来,说到中国篮球,最吸引眼球的一个词就是“村BA”,但早在“村BA”兴起的十年前,武汉的民间篮球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城BA”:两个武汉人早在2012年,就将全国民间篮球的舞台聚焦在了江城。我们找到了其中的一位创始人,武汉的篮球迷对他可能并不陌生,他就是张敏。
初见张敏,是在他今年刚建成的篮球馆内。他戴着一顶弯檐帽,穿着宽松的短袖和肥大的运动裤。如今的他已经年近40,但远远的就能感觉到,他身上那一股篮球“老炮儿”的味道。18岁开始组建草根篮球队,到自费办比赛,再到烧钱投资篮球联赛,张敏20年来在篮球上投资了50余万。被问到过去的投入是否获得了收益时,他笑了笑:“几乎为零,一直在赔本,没有赚过钱。”
7岁时,张敏就定下了自己一辈子的目标:打篮球。那时的他还在武汉读小学,老师问他:“篮球能当饭吃吗?”他回答:“肯定能。”说到这里,张敏笑着对记者说:小时候想得太简单了。
1【首次组建街球队,有队员连双鞋都买不起】
回想起自己组建的第一支球队时,张敏的想法很简单:“当时的武汉还没有人做街球队,我就要做第一个。”
球队的建立也很简单。2003年9月,张敏与朋友韩冰在武汉中学一拍即合,组建了武汉第一支街球队——313。由于自己还在读书,球队的建立并没有初始资金。
球队初创的几年内都没有钱,身为队长的张敏面临着诸多问题:练球场地、教练、球队队服设计...并且球队中有很多成员都是中辍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人连双鞋都买不起,有的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面对这些问题时,张敏还是一名学生。
如何解决球队运作的刚需问题,张敏找到了最“经济”的解决方式:带着球队去外面打比赛。“有些比赛是有赞助商支持的,通过打比赛,可以获得一些主办方送的球衣球鞋。”练球场地张敏选择在解放公园、湖北大学的公共篮球场。没有教练,自己就跟着录像带学街头篮球的技巧,兼职教练的角色。
在球队建立一段时间后,张敏意识到,光靠简单的参加比赛,是没有办法让球队走出去的,在球队开始内耗之前,必须在别的球队身上花钱“取经”。
2【获全国亚军后解散球队,“场上只能有5个人”】
“我们必须和外面的球队进行交流,找差距。”2007年,23岁的张敏自费举办“京武门”比赛,一共举办了三年,赛如其名:邀请北京的民间篮球队来武汉打比赛。三年时间,张敏投入近20万,这里面的钱有的是他自己的,有的是向朋友借的,比赛没有任何赞助。
“做球队就是这样,我得先知道我们缺的是么,拿什么和人家比。”张敏说,“和北京三年的比赛,第一年找差距,第二年赶上差距,第三年甚至赶超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在与强队三年的交流过程中,张敏和球队的名气在草根篮球圈逐渐扩大。对于球队的管理和招募人才的形式上,张敏也做的愈发成熟。在2013年,张敏作为球队经纪人,成功带领球队前往北京参加了第一届街头篮球制霸赛,这也是张敏和球队第一次站在了全国的舞台上,球队一路闯进决赛,最后不敌主场的北京队,获得亚军。
从北京回来后,张敏却做出了一个令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解散球队,“球队再怎么扩大,始终只有5个人在场上,我想要的是把更多优秀的球员以及球队都汇集到城超的舞台上。”
3【拒绝赞助商,出资打造全国联赛】
“我要为武汉草根篮球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影响更多人。”立足武汉,吸引全国各地的球队来打比赛,张敏开始深耕武汉的篮球热土。
2012年,张敏与韩冰创办了FBDL——城市超级联赛。联赛以全国为范围招募各地的民间球队前往武汉参加比赛,每年一次比赛,一年两个月的赛季。如果是现在,可能人们会赋予这种联赛一种新潮的符号——“村BA”。这一次,两人一共投资进去了30万,“光是场地费就接近3万,每场比赛的裁判费从300元到1500元不等,费用都是我自己出。”
第一年的比赛只来了6支球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赛事的不断推广,到了第三年的比赛,有近60支球队到场,甚至不乏很多外国球员和职业球员。武汉几乎在一夜之间,站在了全国草根篮球的中心,“高规格的体育馆,观众席座无虚席,过道堵得水泄不通。我人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我梦想的场景竟这么快就实现了。”武汉城市超级联赛至今在湖北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武汉目前历史最悠久、参赛规模最大的民间赛事,也是国内优质职业业余混合联赛赛事IP之一。
但是,与之前做球队一样,火热的联赛并没有给张敏带来任何经济收入,因为不想让比赛受到一些影响,张敏在建立联赛之初拒绝了赞助商的加盟。2015年,因为三年“打水漂”式的投入导致联赛即将无法继续正常运作,值得庆幸的是最终有公司接盘这个项目能让这项赛事延续下去。
4【屡败屡战,新项目“收支平衡”】
“后来大家也认为我应该会长大一点,不能老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去考虑,尤其是收支方面的平衡。”张敏随即又补充道,“但体育不是暴利,是长期主义。”
2018-2019年,张敏去了职业篮球俱乐部,任职武汉职业男篮总经理。2019年3月,从职业篮球队离开后,张敏再次回到草根,运营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但因为没有经验而交了学费,后面又独自创业做了原创运动潮牌,结果依然是失败。前两次创业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三次,他决定调整赛道,开办青少年篮球训练品牌。
自营篮球馆是重资产项目,前期资金的压力非常大。组建团队、项目招投标、品牌设计,任意一项都是悬在投资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张敏创业以来投资最多的项目,“前期光投入已经300万了,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真的是不敢说出口,怕打脸。”
张敏介绍,篮球场馆有300多个学生,招募的教练平均每个月可以拿到1万以上的薪资,团队成员一共21个人。在最后记者问到目前篮球馆有没有开始赚钱时,张敏笑了笑,“现在根本谈不了回报,只能说是收支平衡。”
(九派新闻记者:余兆晨 实习记者:陈箐吟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