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看洗钱(用商业视角看贩毒这件事)

直观看洗钱(用商业视角看贩毒这件事)(1)

汤姆·温赖特,《经济学人》杂志的一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拉美采访完整个毒品世界,写了一本书——《黑金世界》。

这本书用商业的视角,重新解读了毒品产业和贩毒集团,这让我想起了素德·文卡特斯的《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他在黑帮待了十年,最后也从公司管理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黑帮组织。

从商业视角去看贩毒产业链,就能发现很多问题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各国对于毒品产业原产地多次禁毒措施,最后都无疾而终?

因为毒品的产业链,真正的成本并不在生产环节,而在流通环节,这个和汽水饮料行业一样,你水的成本多个几倍,也不会影响瓶装水的价格。

毒品产业也一样,你捣毁了原料供应地,导致原料不够充足,自然原材料价格就暴涨。

但是暴涨没用,一千克的纯可卡因原料成本是385美元,流通到当地是800美元,出口会涨价到2200美元,进入美国直接就是14500美元了。

但是这还不够,美国的各个经销商加价后,到了街头就是78000美元每千克了。

这还不止,每一个环节里,毒贩们都不是傻子,都会添加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进去,最后零售价差不多可以到122000美元/千克。

那么,禁毒执法人员成功摧毁可卡因的原材料——古柯树,加大了种植难度后,原材料从385美元上涨到1155美元,对最终售价122000美元有影响么?

根本微乎其微,毒品价格之所以高,不在于原材料成本,而在于交易成本,流通环节的风险,才是价格高的原因。

不管你原材料是385美元也好,1155美元也好,分摊到最终售价里,可能就是几美分的差别,对于那些买毒品的人来说,根本没差别。

所以如果真的要摧毁产业链,关键是要在消费国,而不是原产国销毁毒品,这才是毒贩们的大“资产”。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毒贩们为了一箱子毒品,可以追杀主角好几年的原因,那是可能是他们全部现金流押的注哈。

这个视角,让我想起了最近一次合作。

最近一个红酒品牌商联系到我们,他们仓库里有几十万瓶酒,想要当做公益回馈给赠送掉,问我们有什么办法?

当时就很疑惑啊,几十万瓶,按照100一瓶算,就是几千万的货值哈,就这么送了么?

参考毒品产业链的视角,或者类似的瓶装饮料的逻辑,就可以明白这里面物流成本才是更大的成本哈,真正的酒和瓶子的成本反而没那么大了。

以前在中国,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千岛湖啤酒等等地方品牌,也是因为对于酒水来说,运输成本占比太高了,才有了各个本地品牌成长的空间。

当然商业视角除了商业模式,还有人才管理。

素德·文卡特斯的《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里,有黑帮如何寻找和培养小头目的观察,这本《黑金世界》里,也有毒贩的人才策略。

那就是监狱,他们通过把监狱发展成人才市场的策略,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贩毒成员。

而贩毒这种复杂的生意,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他们还有内部考察机制——比如强迫新成员去读书。

是不是有点有文化才能好好贩毒的既视感?哈哈哈

最后,还有一个观察,那就是贩毒集团也有加盟模式,就像麦当劳一样,你加盟,我给你品牌和原材料。

毒贩们也一样,他们快速扩张的方式,就是选取当地匪徒,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让他们加入,然后提供头目的名号增加他们的威慑力,提供军事援助增加他们战斗力。

而且他们竟然还打广告——就是自己干出超级残忍的暴行,比如斩首、绞刑等,来提升毒贩头目名号的“品牌威慑力”。

毒贩集团和黑帮一样,都是一种社会组织,都以盈利为目的,这就和“公司”很类似了,那么自然就可以用商业的视角去拆分,去理解。

作者的这一本书,可以说揭开了毒贩集团里太多的内幕,也给了各国政府一份禁毒策略的参考指南,对于我们来说,还很有思考启发,推荐大家读一下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