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今况 毁誉参半前人栽

 清朝到了乾隆皇帝这一代,上承康熙大帝61年修养生息、宽柔治国,雍正皇帝13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加之乾隆皇帝自己宽猛相济、文治武功,大清王朝已达到极盛的巅峰,康雍乾盛世成为我国历史上比肩汉唐的黄金时代。

国家富饶,海内承平,一般这个时候都是古代皇帝修史修书、提倡文教的时机。乾隆帝自命“十全老人”,一生好大喜功,自然不会闲着,编纂一部古往今来前所未有、规模最大的一套书,以此青史留名,才能成全乾隆帝在文化上也要超越曾经所有皇帝的心愿。

这部书便是大名鼎鼎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今况 毁誉参半前人栽(1)

丛书之最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官修丛书之最。古代整理书籍时,按书籍内容不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故乾隆帝定名为《四库全书》。

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始编纂,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南三阁”修纂完毕,共历时15年之久。这部大书收录了上至先秦、下至清乾隆前期以来2000多年的重要书籍共3500多种、79300余卷、装订成36000多册,装入6100多个函套中,近230万页,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既包括了古代主要典籍也囊括了西洋传教士参与撰述的书籍。如果一页页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乾隆帝在谕旨中首次提到“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这是“四库全书”之名在清宫档案中首次出现,标志着长达十余年的编纂工程正式开始。

如此卷帙浩繁的大部头,编纂工作绝非一朝一夕而成。朝廷为此专门设立了“四库全书馆”,作为编书的官方机构,由乾隆帝的第六子永瑢负责。同时,任命军机大臣于敏中、刘统勋、刘纶、福隆安四人为总裁官,参与编纂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学者有3600多人,抄写人员也有3800余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多达4200余人,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了!

熟知的纪晓岚也只是负责人之一,规模如此巨大的一部书他自己一个人可干不了。

四库全书今况 毁誉参半前人栽(2)

纪昀与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做工考究、美观大方,用浙江出产的上等开化纸缮写,用丝绢作书皮装裱,经、史、子、集四部对应“春、夏、秋、冬”四色,即用象征四季的颜色来标明书的类别:

经书是儒家经典,居群籍之首,尤如新春伊始,饰以葵绿色;

史部为历史典籍,著述浩博,如火之炽,应用红色;

子部采撷诸子百家之学,如同秋收,饰以蓝色;

集部诗文荟萃,好似冬藏,饰以灰褐色。一目了然。

散佚四方

《四库全书》共成书七部,分别藏于南北七阁之中。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1782年1月),第一部《四库全书》告竣,藏之于大内的文渊阁;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第二部告竣,藏之于盛京故宫(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三部告竣,藏之于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四部告竣,藏之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

此四阁统称为“内廷四库”,因都在北方,又称为“北四阁”。

四库全书今况 毁誉参半前人栽(3)

文渊阁

直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续抄三部分别藏于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此三阁统称为“江浙三阁”,因均在南方,又称为“南三阁”。

北四阁禁地森严,不对外开放;南三阁则对士子开放,允许抄写阅览。另有副本一份,存在翰林院。

但书纸毕竟不耐水火,两百年来饱经沧桑,散佚严重,多部毁于战火,仅四部留存于世。

1.文渊阁:此书是《四库全书》中最整齐规整的一部,清末溥仪出宫后,由故宫博物院保管;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于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四库全书今况 毁誉参半前人栽(4)

台北故宫博物院

2.文溯阁:辛亥革命后一度被运至北京,后于1925年又运回沈阳。60年代中苏交恶,关系紧张,为保《四库全书》安全,将其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至于现在该书能否返还辽宁“书阁合璧”,还未有一致定论;

3.文源阁:藏于圆明园的该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而全部被毁;

4.文津阁:避暑山庄的第四部《四库全书》于1931年移入国立北平图书馆,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也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5.文汇阁和文宗阁收藏的两部《四库全书》,同毁于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扬州、镇江的战火中;

6.文澜阁: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陷杭州,建筑物倒塌,书籍也散佚了;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集保存了八千余册,到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文澜阁,丁氏兄弟送还阁中。后续多年逐渐搜寻补入,大体复原,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7.翰林院:存在翰林院的备份《四库全书》毁于庚子年(1900年)的战火中。

毁誉参半

易中天先生曾评价乾隆在位60年没干什么好事,是一个王八蛋。但无论怎样,乾隆年间也注定是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一个气势恢宏的《四库全书》问世的时代。

清初满人入关后,从“剃发”到“圈地”等各项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遭到广大汉人的抵制和反抗。各地“反清复明”运动风起云涌,同时在思想和感情上,从文人士大夫到民间百姓,还广泛思念着前明,这是清帝国统一全国长治久安的隐患和心病。

因此从康熙到乾隆,多次大兴文字狱,就是意图矫正民间思想,统一价值观,但通过肉体毁灭来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却事倍功半。

乾隆皇帝不计人力财力,下大力气编纂《四库全书》,也是为了在思想上彻底根治这个问题。既然编书是服务于政治目的,必然在收集书籍时采取严格的取舍标准,也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但有敏感字样的书籍被篡改乃至销毁。

其搜采各书,兼有挟种族之惭,不顾人以“胡”字“虏”字加诸汉族以外种人,触其忌讳,于是毁弃灭迹者有之,刊削篇幅者亦有之。

四库全书今况 毁誉参半前人栽(5)

乾隆皇帝

对于《四库全书》,毁之者说它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但也完全可以说它是“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缺德工程”。

历史学家吴晗慨叹: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誉之者也说《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免不了发生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情,但它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人保留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书籍和资料。

季羡林评论: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尾声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规模之空前、投入之巨大令古今中外都难以望其项背,既表现了儒家正统的学术思想也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政治理念。

毁誉参半,各表一边。无论怎样,传之后世的《四库全书》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