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下乡的日子(知青返城他和相爱的人分手)
王昌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退休后在他们小区做保洁员(义工),因为他会唱陕北民歌(信天游),北京话还夹杂着一些陕北口音,小区里的居民对他的印象很深刻。王昌平最拿手的陕北民歌叫《兰花花》,他张口就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子,数上蓝花花好。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王昌平为什么会唱陕北民歌了,因为他曾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十一年,陕北那个兰花花一直揣在他心里。
虽然时隔几十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还深深印在王昌平的脑海里,离开北京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69年的1月27日,腊月的北京格外寒冷,王昌平在他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车站,他要去陕北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同去插队落户的都是他的初中同学,也有几位是社会青年。
当时发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是隔一天发一趟,王昌平原本要和他姐王芳一起去插队的,预定的时间是1月25日。1月24日那天,王昌平的几位同学非要王昌平在27日和他们一起走,就这样,王昌平没能和他姐坐一趟车,他怕同学们笑话他这么大了还要跟着姐姐一起去插队。
到达陕北后,王昌平他们十四名初中同学被分派在延川县的贺家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王昌平的姐姐王芳被分派在了距离贺家沟大队六里路远的冯家山大队,两个大队虽然离得不算远,可中间隔着一架山梁,路也不是那么好走,来回一趟差不多两个小时。
贺家沟大队的自然条件略比冯家山大队的自然条件好一些,最起码贺家沟大队有一片平坦的好川地,能种越冬小麦,川地玉米的收成也比山坡地的收成好,相对来说,贺家沟大队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要高一些。
当时正值腊月寒冬,陕北的天气比北京还冷,因为队里没有可供知青们一起居住的地方,王昌平他们就被三队的贺怀恩队长暂时安排到老乡家借住。
王昌平,张英奎,郭明岱和刘志四名男知青被安排在社员武东明家借住,他们四人和武东明家十五岁的大小子武玉成同住一孔土窑,同睡一铺土炕。贺队长还把四名知青的口粮送到武东明家,让四名知青和武东明家一起搭伙吃饭。
武东明很淳朴善良,他的婆姨也和他一样善良。武东明家有两个娃娃,老大就是武玉成,人很勤劳也很善良,就是没有学问。他家的二娃是个女娃,叫武兰花,当年十一岁,长得很好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家里来了北京知青,最高兴的就是武兰花,她还帮着她妈往窑里抱烧柴,为知青们烧炕,帮知青们打扫卫生。看这么可爱的小妹妹也和大人一样忙前忙后,王昌平赶忙从他的提包里拿出饼干和糖果给武兰花,武兰花不好意思要,躲在旁边不伸手,是她妈替她接过的糖果和饼干。武兰花长这么大,那是第一次吃北京的糖果。
每天吃饭的时候,武东明的婆姨就把炕桌放在知青们居住的土窑里,让王昌平他们四人单独吃饭。过了十几天王昌平才知道,原来武东明家一天只吃两顿饭,吃的还是掺了萝卜缨子(晒干的胡萝卜缨子浸泡后掺在玉米面里蒸菜馍)的菜馍,知青们偶尔还能吃上一顿炖菜,武东明家竟然连咸菜也舍不得吃。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王昌平和知青们商量了一下,大家坚决要求和武大叔(武东明)一家一起吃饭,吃一样的饭。但每次吃晚饭,武东明和他婆姨都说冬季天短,他们不饿,吃不下。
过年那几天,知青们吃的都是白馍,武东明一家人就大年初一吃了一天白馍,还是外面包了一层白面,里面是玉米面的那种白馍。看看陕北的生活条件,知青们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再看看陕北老乡的淳朴和善良,知青们心里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王昌平他们渐渐和武东明一家熟悉了,知青们都管武东明叫大叔,管武东明的婆姨叫大婶,武玉成和武兰花都亲切地叫知青们哥哥。武兰花虽然年纪不大,可她嘴很甜,看到王昌平就喊昌平哥,还经常帮知青们扫地打扫卫生。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变暖,可山上田间还没有什么要紧的农活,知青们除了去大队开会学习,就是跟着老乡到山上打柴,有时也到队里干一点零活,熟悉一下农具的使用。晚饭后的时间,王昌平就教武玉成和武兰花兄妹俩学习识字,每天一到两个小时。别看武兰花年龄小,可她学习很认真也很聪明,记性比她哥好,她写字也比武玉成写得好看。
一晃就是两年,转眼就到了1971年的春天。经过两年的朝夕相处,王昌平他们四名北京知青和武大叔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武大婶对待王昌平他们比自家的娃娃还亲,家里有四个鸡蛋,四名知青一人一个,她家俩娃就捞不着。院子里枣树上的枣红了,她也是先让知青们尝鲜。在知青们的眼中,武大婶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亲。
那年春天,队里为知青们修建了新窑洞(三孔石窑,是上级下拨了建房款),成立了知青点,王昌平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有一名叫杨桂荣的女知青被招聘到公社工作了)都搬到知青点居住了。王昌平他们离开武大叔家那天,不光是武大婶流泪了,武兰花也哭了,她拉着王昌平的手说:“昌平哥,你们走了,以后还来吗?哦(我)舍不得你走,你走了谁来教哦(我)读书写字呀?”“兰花,看你说的,我们又不是回北京,有啥舍不得。知青点离你家就半里多路,你和玉成愿意学习就到知青点去,只要有时间,我们都能教你读书写字。”看着泪流满面的武兰花,王昌平一边替武兰花擦眼泪一边笑着说。
王昌平他们搬到知青点以后,武大婶家有什么好吃的,她都会想着王昌平他们,武兰花也经常到知青点来找王昌平学习识字,也经常来给王昌平他们送好吃的。
1974年春天,往山上送粪时,王昌平不小心跌倒滚下山坡,导致左腿小腿骨折。当时虽有武大婶和武兰花全力照顾着,可王昌平真的不忍心总麻烦武大婶和兰花,他就让郭明岱去了一趟冯家山大队,告诉了王昌平的姐姐王芳,王芳看她弟弟的腿骨折了,心疼地直抹眼泪。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王芳去了一趟公社知青办,提交了转户的申请。很快,王芳的户口就转到了贺家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王昌平的姐姐来了,武大婶和兰花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天要往知青点跑好几趟,但凡家里有一点好吃的,兰花都会送到知青点给王昌平吃。
三个月后,王昌平能走路了,但考虑到他是骨折,队长只让他在牛棚帮饲养员喂喂生灵,不准他出山劳动干重活。养伤期间,队里照样给他记工分,王昌平心里很是感激。
第二年秋天,贺家沟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经过乡亲们推荐,大队书记同意让王昌平去上大学。第一时间,王昌平找到了大队书记,还给大队书记买了两瓶烧酒,他说想把这个名额让给他姐王芳,毕竟他姐年龄大一些。大队书记一直对王昌平的印象很好,再加上王昌平还送了两瓶酒,他就同意了王昌平的要求,但有一个前提,姐姐去上大学,弟弟以后就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了。就这样,王昌平和他姐姐推让了好久,王芳离开了贺家沟,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因为王昌平把上大学的名额让给了他姐,之后有招工招干的名额,王昌平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到了1980年春天,在贺家沟三队插队落户的十四名北京知青就剩下王昌平一个人了。王昌平虽然嘴上说没关系的,可他心里也很孤独很失落,好在有武大叔一家的关爱和照顾,王昌平的心情还好一些。
看贺家沟三队就剩下王昌平一个人了,王昌平也一再表示实在走不了就扎根农村一辈子。贺队长看王昌平很勤劳也很正直,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王昌平说:“昌平,哦(我)想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不知你满意不满意?”说到了自己的感情问题,王昌平沉默了,他也不知该怎样回答贺队长,主要是他还是没有下定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
过了没多久,在收工回家的路上,武兰花红着脸对王昌平说:“昌平哥,贺队长那天问哦(我)对你印象好不好?我说好着哩,他说要给咱俩介绍对象,不知你是咋想哩。”
王昌平沉默了一会子,不好意思地说:“兰花,我比你大五岁呢,你是我妹子,这也不合适呀。”“哥,只要你不嫌弃哦(我),这都没啥,哦(我)愿意。”武兰花仰起她那俊美的脸庞看了王昌平一眼,又不好意地低下了头。
从那天起,王昌平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一天看不到武兰花,他心里就像少了什么。武兰花的心里也泛起了涟漪,她经常在睡梦中笑醒,王昌平经常出现在她梦中。兰花的父母也非常喜欢王昌平,他两口子做梦都想为自家女子找一个像王昌平一样的女婿。
那年秋天,王昌平和武兰花坠入了爱河,他俩都有了尽早结婚一起生活的打算。也是那个秋天,武兰花教会了王昌平好几首信天游,王昌平唱得最动听的信天游就是《兰花花》。就在他俩准备领取结婚证时,王昌平突然接到了公社知青办的通知,知青办让他去公社一趟。从公社回来,王昌平心里乱成了一锅粥,原来公社知青办下发了通知,在贺家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都可以返城了。
经过一夜的思考,王昌平决定回京,毕竟北京是他的故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有他的父母,有他的亲人,有他的的童伴和同学。
第二天中午,王昌平跪在了兰花父母的面前,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听到这样的消息,兰花捂着嘴跑开了。武东明拉起跪在地上的王昌平,哽咽着说:“你走吧,哦(我)们不怪你,你这个时候走了总比把兰花扔在半路上好。”
带着愧疚和不舍,王昌平含泪离开了他插队落户生活了十一年的贺家沟,离开了他心爱的兰花妹子。离开贺家沟那天,王昌平是穿着兰花为他做的布鞋离开的,兰花一直把他送到公社汽车站,两个人抱头哭了好几回。
回到北京的第二年,王昌平接了他母亲的班,在环卫处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后来调到办公室当了办公室主任,再后来升任环卫处的副处长(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到了1987年秋天,34岁的王昌平才和一名小学老师结婚成家。婚后的生活虽然没有什么浪漫和热烈,但他俩也很和睦,平平淡淡才是真嘛。虽然有了可爱的儿子,有了幸福的家庭,可王昌平一直也没忘记陕北的武兰花,他总觉得对不住淳朴善良的武兰花,他从心里觉得亏欠武大叔一家人。
2021年中秋节的前一天,王昌平带着他爱人一起来到了阔别多年的贺家沟。这一别四十年,贺家沟的变化也太大了,一排排新式窑洞替代了当年低矮的土窑,笔直的水泥村路就像城里的马路一样宽敞平坦,还有村子周边山坡上一块块错落有致的梯田,更是惹眼。站在村头,看着这美丽的村庄,王昌平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王昌平和他爱人刚走进村委会办公室,一位大婶就风风火火跑来了。看着这位穿着朴实的大婶,王昌平一眼就认出了她,他就是王昌平心里牵挂了四十多年的兰花妹子。武兰花擦掉脸上的眼泪,上前拉住王昌平的手说:“哥,你也老了,也有白发了……”武兰花话没说完,眼泪又溢出了眼眶。
看着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武兰花,王昌平流泪了,他哽咽着说:“兰花,哥对不起你,到现在才回来看你……”“哥,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你是哦哥,没有什么对不起,你还能记着咱贺家沟,能记着哦(我),哦(我)就知足了。这位是嫂子吧,走,咱回家,哦(我)给你和嫂子包饺子吃。”武兰花说完,拉着王昌平夫妻俩去了她家。
原来,王昌平离开贺家沟的第二年,武兰花就嫁给了贺队长家的二小子贺二柱,婚后生活倒也幸福快乐。可惜的是王昌平夫妻俩没能见到贺二柱,贺二柱年年春天都去铜川打工,到腊月才回家呢。王昌平夫妻俩见到了武兰花家的二女子和外孙子,武兰花的二女子又生了二娃,她在帮二女子带娃(外孙子)。
王昌平夫妻俩在贺家沟待了四天,上坟祭奠了武大叔两口子和老队长,给村里的老人送了礼物,到村子周边都看了看,才依依不舍返回了北京,他已经和武兰花说好了,过个一两年,等她外孙子大一大,武兰花就和她男人一起去北京看看,她都六十多岁了,还没去过北京呢。
王昌平老师讲述完他插队的往事和人生经历,他说他的知青经历是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陕北老乡的淳朴善良和热情帮助,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还有他的兰花妹妹,他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作者:草根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