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

1. 珐琅彩腕表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1)

珐琅表分为掐丝珐琅、素色珐琅和绘彩珐琅。掐丝珐琅是基于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再填充颜色釉料成型之后,经高温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一般需要反复30多次。过程中一旦有某个釉料出现裂纹,则整只表盘报废。制造掐丝珐琅表盘的成功率不到50%,所以珐琅表不但欣赏性极高,价值也是不菲。所谓绘彩珐琅,也就是用珐琅彩直接作画,它的工艺是胎胚先烧上一层不透明的珐琅釉作底层,而后再绘画,入窑烧制而成。艺术价值比较高。素色珐琅是指整块珐琅是一个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透明色彩三种。假如经过多重繁复工艺烧制后的一枚珐琅盘稍有瑕疵就得报废重新来过,极小的瑕疵都会非常明显,因为成品率极低,所以价值也非常高.

2. 包豪斯(Bauhaus)

包豪斯是德国一家设计学院的名称,由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建。包豪斯的美学设计出发点以人为本,用理性、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少即是多”是对包豪斯风格的最好注释。它主张形式追随功能,诠释化繁为简的经典。包豪斯风格对产品设计工业化外表的基本要求,如理性、抽象、拥有几何线条美等。包豪斯的手表以表盘简洁、没有任何复杂累赘的古佛恩装饰。

3. 黄金套筒(gold chaton)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2)

即宝石轴承的底座。在红宝石轴承没被应用在钟表上之前,齿轮都是直接旋入机芯孔洞之中,因而会造成机芯的磨损加剧。后来制表大师们发现了红宝石可降低机芯摩擦和损伤的特殊作用,但当时的宝石质地十分坚硬,并不像如今这样圆润。为了更换宝石,同时也为了机芯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金属的光泽,有些高档机芯的宝石轴眼边缘还装配了黄金外圈,称做黄金套筒(Gold Chaton)。宝石轴承已标准化,黄金套筒的关键功能不复存在,但其纯粹的美感与悠久的历史传统却保留至今,在不少高端德国腕表品牌中仍能见到。

4. 日内瓦印记Geneva Seal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3)

日内瓦印记(Geneva Seal)源自日内瓦钟表同业公会于1886年制定的《日内瓦法则》,目的是保证钟表的原产地与工匠的技艺。日内瓦印记只颁发给在日内瓦地区制作的钟表,只有携带手工打造并自动上弦的机械机芯的钟表才能获此殊荣,在机芯的夹板上刻印着“鹰与钥匙”的徽章标志,虽然未获得日内瓦印记的不见得就不是好表,但符合日内瓦印记的标准却几乎可以代表制表工艺的最高级别的精良。

5. 三针一线手表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4)

它由中央指针指示分钟,并将时针与秒针分置以指示时间,这种装置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航海钟上。由于三针根根分立,运行时不会互相干扰,准确度也大大提高,这种功能在天文和观测领域里占有重要席位,也成了早期高级手表的象征。有人以“钟表之母”来形容这项功能,因为许多制表厂会特地在厂内放一座母钟,用意是作为标准时间,而许多制表厂都选择以此作为母钟样式,可见这种功能在瑞士人心中的地位。

6. 日内瓦纹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5)

日内瓦纹(Côtes de Genève)是一种自动机械表和手动机械表机芯上常见的打磨抛光方式,主要功能为增加机芯的美观度。最常见的日内瓦纹呈现一种肋骨形状的宽直条纹,因其颇似波光粼粼的日内瓦湖湖面得名。打磨日内瓦纹通常需要先把机芯高度抛光,固定在磨床上,然后涂上特制的磨膏,根据不同的打磨方式磨出花纹。一般有三种日内瓦纹的打磨方式,条形波纹、环形波纹和放射形波纹。常见于机芯外表。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机芯的打磨方式成为鱼鳞纹,常见于机芯内部的夹板上。

7.爪镶钻腕表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6)

爪镶是用较长的金属爪(柱)紧紧扣住钻石,最大的优点就是金属很少遮挡钻石,使钻石的光芒展露无遗,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素圈单钻的款式较适合采用爪镶,通常有六爪镶(例如经典的六爪皇冠,用于圆钻)和四爪镶(较多用于公主方钻)。较大粒的钻石为了牢固,有时会采用两小爪并成一爪的方式,称为并爪镶。缺点是爪部容易挂到毛发或织物,如果是铂金,因为较软,可能会导致爪部变形,钻石脱落。

8.芝麻链腕表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7)

这是一项古老的钟表技术,之前是采用在怀表上的技术。两百多年前的冶金技术还不发达,制作钟表上的发条是钢条淬火轧扁后的钢丝,当时为了表面防锈还做了烤蓝防锈处理,不过那种发条释放能量很不均匀产生很大误差,后来发明了如自行车链一般的装置来,是使发条动力输出更平稳的装置,保持发条释放一致而达到精准。不过芝麻链对表壳的空间要求很高,所以在今天的腕表上很难再见到,只有极少的品牌会做一些纪念款。

9. 同轴擒纵机构

腕表应该戴到什么位置(最时间课堂腕表专业术语解析)(8)

同轴擒纵机构(Co-Axial Escapement)是由乔治•丹尼尔博士经过15年的时间,于197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擒纵机构。他设计的“同轴擒纵机构”的出发点是将擒纵轮与擒纵叉之间垂直方向的摩擦变为平行方向的摩擦,由于摩擦方向的改变从而减少了擒纵机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摩擦,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使配备“同轴擒纵机构”的机械手表保养洗油周期延长至每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养洗油一次,最重要的是确保了机械手表精准度保持长久的极高稳定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