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新华时评(一渠清水映初心)
“榜样如灯 照亮初心”系列网评之二十三:
徐 可
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攀上环抱村庄的灵宝山举目望去,一条蜿蜒穿行于绝壁上的“水渠”时隐时现,渠中泉水叮咚,清澈甘冽。没有人敢相信,这条地跨3个村近10公里的“天渠”看似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是一名普通人带着一群普通人造出的“人工渠”。
修出的渠人称“救命渠”,带头的普通人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大山里的老愚公”黄大发。
这条渠,引来的是生命之水。一直以来,地处大山深处的团结村山高岩陡、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缺水少电。有渠之前,雨水落地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根本留不下。村民想要喝水就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来回路程两个多小时,辛苦挑回来的水,也因为沿路颠簸和烈日蒸发所剩无几。缺水,成为当地村民的最大难题,也让温饱成为奢求。心系这片土地和乡亲的黄大发,把“引水”大事揽到自己身上。他带领乡亲们钢钎凿、风钻敲,像“愚公”一般硬是在峭壁悬崖间苦干了30多年,让清凉甘甜的泉水流淌进村子里,滋润百姓家。
这条渠,映照的是无悔初心。30多年间,黄大发和他带领的乡亲们,面临过不懂技术的困境,遇到过比登天还难的难题,甚至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然而,这些只能激发他们更加坚韧不拔、不断挑战、顽强奋斗。开凿时,他们正值壮年;渠通时,不少人已满头白发。如今,“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壮志豪情终究斩断村庄的世代穷根,也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美景跃然眼前。
开渠通水只是起点,带领村民奔向幸福没有终点。如黄大发所坚持,“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不干半辈子。”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依然奋战一线,带领乡亲们向着更美好的振兴之路大踏步前行。
延伸阅读:
新华网评:百岁人生,一颗红心永向党
新华网评:致敬,最可爱的人!
新华网评:一双草鞋传递“草根深情”
新华网评:边境守边人 最美格桑花
新华网评:小巷有“总理” 一心只为民
新华网评:英雄不能忘,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新华网评:心中有挚爱 眼里有星河
新华网评:燃一盏灯,让学生们眼前有光
新华网评:一袭白袍 百岁不悔
新华网评:在生命禁区为生命护航
新华网评:承“守常”之志 怀“守常”之心
新华网评:“一碗水端平”稳了团结,也富了村庄
新华网评:英雄无言 岁月有声
新华网评:撑起一把把“伞” 架起一座座“桥”
新华网评:捧一颗初心,做扎根草原的红柳
新华网评:“红旗”指引 且歌且行
新华网评:干成一件事 福荫几代人
新华网评:亮的是“焊花”,守的是初心
新华网评:一朵“兰花”,芬芳全城
新华网评:“38个弹孔”是特别的勋章
新华网评:护的是海,守的是“根”
新华网评:一段“渡江传奇”,一个初心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