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读论文的方法(研究生如何get写论文的正确姿势)

做研究不仅仅是研究生学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有志于学术者安身立命之所在、事业发展之所求,更是一个专业研究者更好地履行其学术使命的关键。作为始入门庭的研究生,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做好研究呢?我个人认为,“知识的积累”、“专业的思考”、“写作和发表”、“总结和反思”是研究生做好研究不可回避的四个核心问题。其中,知识的积累是基础,专业的思考是关键,写作和发表是核心,总结和反思是保障。

研究生读论文的方法(研究生如何get写论文的正确姿势)(1)

1加强知识的积累

加强知识的积累就是要多阅读,增加知识储备,这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文科研究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反映的正是读书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而时下我们经常提到的“读研究生”一说也突出了阅读对研究生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读什么”“怎么读”和“怎么样”是十分重要的三个问题。

“读什么”是阅读内容的选择问题,研究生在阅读中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建立年轮式的阅读内容体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阅读早已从“无处寻找”转化成“无从着手”,阅读内容不仅有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而且各种电子读物和自媒体等碎片化知识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增强内容的选择性和针对性,阅读内容的集中性应该是研究生阅读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本科生阅读更多地可以是兴趣为导向,阅读内容的覆盖面往往比较广泛,具体内容也不一定与其所学习的专业相关。而对于研究生来说,加深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理解,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和学科知识体系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在研究生的阅读中,必须围绕自身的专业方向展开阅读,形成专业方向、学科领域和相关支撑学科知识构成的合理知识体系。

“怎么读”是阅读的方法问题,研究生在阅读中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合理选择是精读还是泛读的方式,提高阅读的效率。当前,且不说知识整体浩如烟海,就算是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是数不胜数,而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学习的专业性又很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这就要求研究生在阅读中,要以阅读目的为中心将精读和泛读紧密结合。精读就是要深入细致地阅读,要在阅读中对著者全文、每章、每节和每段的核心思想内容都有深入的理解,要能够读出作者的观点、悟出自己的思想。在专业领域内,需要精读的内容一般包括经典的著作和教材,以及自身研究中绕不开的经典文献。泛读就是泛泛而读,在阅读中强调对文献的整体把握及阅读的速度,而不关注具体内容。对于研究生来说,泛读的内容一般包括为扩展视野而阅读的文献和研究中需要引用的素材等。

“怎么样”是阅读文献的整理问题,研究生要掌握文献整理方法,采取科学的文献管理方式,提高阅读的实效。在文献阅读中,我们经常会有阅读后短期之内体悟颇深,但长期以后能够记住其核心观点已实属难得的窘境,尤其是在阅读量较大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观点混淆的情况,且在具体写作中又很难找到合适的论证材料。这都反映了阅读材料整理的重要性,研究生要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整理阅读文献,以提高阅读对于写作贡献的实效。阅读中的重要文献,可以采用观点摘录的方式进行整理,列出文献的主题、核心观点、部分个人认为重要的观点和感兴趣的内容等,并附上规范的参考文献信息,以方便以后在写作中资料的查阅与引用。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用来提高文献管理效率,如E-learning、Readcube、Mendeley、Endnote、Zotero、Reference Manager、Refworks、Notefirst和Noteexpress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整理文献。

2学会专业的思考

专业的思考就是要对问题展开专业性的分析,这是做好研究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本质上也是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只不过与一般的思考不同,学术研究是一种专业性的思考,也正是这种专业性特征把专业的思考与一般的思考区分开来,专业的思考有专业的分析视角、专业的分析方法和专业的分析结论。

专业的分析视角是专业性思考的开端,专业的思考能够在现象中找出问题、在名称中把握概念、在观察中渗透理论。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往往是现象、知道的只是名称,往往也只是对事物进行观察而较少有更加深入的分析。与一般的分析不同,专业的分析视角是建立在专业背景上的,它能够对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从中把握现象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能够把名称进行专业分析,并把握其本质含义;也能够在观察中渗透一定的理论方法,更加准确、科学、深入地看待问题,形成科学的理论分析体系。专业的问题分析视角是研究正式开始的第一步,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留心观察日常现象,更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深入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特的问题分析视角。

专业的分析方法是专业性思考的关键,专业的思考有其完善的方法论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分析问题。科学的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否有专业的分析方法论体系是专业思考的核心特征。生活中的思考一般比较零碎化、表面化和随意化,思考过程中也会掺杂很多个人的情感色彩,思考的情绪化和情感化色彩较重。相较于生活中的思考,专业的思考具有系统性、深入性、专业性和客观性的特征,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专业的思考有专业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专业性表现在,一方面从专业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能够为问题的分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分析,避免了问题分析中的随意性,采用辩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能够更加辩证、客观、系统地把握问题的全貌。

专业的分析结论是专业性思考的成果,专业的思考不仅能够得出系统的结论,而且会对问题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很多事物产生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中渗透着我们对事物的基本态度,以此来决定对事物采取的具体行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即使是在并没有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观和片面性的结论,我们也习惯性地固执己见而不愿做丝毫妥协。与生活中的结论不同,专业的分析结论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它不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是建立在事实材料基础上的科学逻辑推论,它的根本目标在于呈现事物的客观面貌,很少会掺杂主观色彩。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不是专业分析结论的终结,专业的分析还会建立在结论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理论对问题解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使问题的解决。

3 强化写作和发表

写作和发表就是要注重自己思想的表达,这是做好研究的核心。研究最终表现为一定的研究成果,而研究成果又是研究者经过系统研究、公开发表后的结果,其中写作和发表是两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中“不发表,就出局”的说法,客观、形象地揭示了写作和发表在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科研中的写作和发表都非常重视专业性和学术性,这也是科研活动与其他活动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写作是科研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发表的前提与基础,它是将研究思想与实践付诸文字、展示给他人的重要方式。在学术写作中,“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写什么”是写作主题的问题。学术写作中可写的主题十分广泛,如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参与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上课老师讲授的问题,以及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或是一种现象,或是一个领域和范围,研究初期一定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具体化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为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怎么写”是写作的方法问题。个人愚见,在学术写作过程中必须“讲真问题、有真洞见、做真论证、出真结论”。“讲真问题”就是要研究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使研究要么能够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要么可以帮助解决一定的实践问题,要么二者兼有,不做空洞的研究和讨论,这也是对“写什么”的进一步具体化论证。“有真洞见”就是要对研究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而不是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展开写作。“做真论证”就是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紧紧围绕研究问题展开科学严密的论证,使写作呈现出科学和富有逻辑的结构体系。“出真结论”就是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解释,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写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发表的第一步。

发表在任何学科的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发表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研究者公开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是表达自己思想与同行交流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科和相关领域知识前沿发展的需要。科研活动中,在写好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发表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科研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而可发表载体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促进作为科研新人的研究生的学术发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个人拙见,研究生科研成果发表除请导师帮助以外,可采用如下流程:一是明确作品定位。这就是要在深入分析自己作品,并将其与已发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己成果的主题和质量。二要把握杂志特征。每个杂志都有其特定的风格和定位,把握好杂志的特征,并根据自己成果的主题有针对性地投稿,能够极大地提高成功概率。三要了解投稿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作者和杂志社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假杂志”和“假投稿方式”,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了解学术杂志的官方投稿方式,以免对物质和时间造成浪费。四要及时跟进进度。一般来说,学术杂志都有一至三个月不等的审稿周期,在这期间要及时跟进审稿进度,以避免浪费太多的时间。五要重视编辑意见。当前,很多杂志就算是拟采用某作品时,往往也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使其更加契合杂志的风格,这时著者一定要重视编辑的意见,只要按照意见认真修改并及时反馈,基本上都能够成功发表。

4 深化总结与反思

总结与反思就是要不断对自己和研究本身进行反思,这是做好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科研活动中,研究成果的发表并不意味着研究本身的终结,作为科研新手的研究生,更应该以对整个科研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为抓手,自觉总结其中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是深化总结与反思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反思什么”是指反思的内容,研究本身是十分复杂的活动,这种复杂性在客观上与科研本身的创造性特征有关,在主观上与科研人员从事研究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等都密切相关。依据科研活动过程,研究反思的内容可以分为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和对研究者自身的反思两个部分。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一是要反思选题的方式,追问选题从哪里来、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何在,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选出最有价值的选题;二是要反思论证的方式,要考虑该选题可以采用哪些论证方式、写作中采取的是哪种论证方式、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论证方式,以及如何才能够提高论证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等问题;三要反思研究结论,要着重反思该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能否进一步深入、在该结论的基础上能否深入探究其他相关的问题等。

对研究者自身的反思就是要反思研究者的知识体系、科研态度和行为。反思知识体系,就是根据研究需要及时弥补相关知识,以促进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反思科研态度,就是要反省研究中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促使自身时刻保持积极的科研态度;反思科研行为,就是要反省自己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科研专业化水平。

“如何反思”是指反思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能够促进科研人员有效地开展反思活动、总结科研经验,进而提高科研能力,为做好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反思有很多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反思视角,以促使反思成为研究者自主自发的行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回顾整个研究过程来反思。通过系统分析整个研究过程,把握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高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把握能力。二是通过与优秀研究生的对比来反思。在科研活动中,研究生可与优秀研究生的做法和成就进行对比反思,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不断改进中提升科研能力。三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来反思。在科研成果完成后,可以邀请身边的同学和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一起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依据其评价意见,深入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不断优化研究设计,提高研究能力。四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来反思。每个领域都有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而且在科研成果完成后,可以将其与该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自身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积累更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5 结 语

研究生作为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做好研究是其基本任务和使命。研究生要做好研究,应将“知识的积累”、“专业的思考”、“写作和发表”、“总结和反思”紧密结合,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开展更为专业的思考,而专业深入的思考是高质量写作和发表的关键,总结与反思又是优化研究过程、提高研究能力与水平的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