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渡金秋学校教师名单:激发学生发现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绽放的节奏和形态,教育就是不断唤醒和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使他们发现并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上海市特级教师白丽的教育理念。作为上海市延安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白丽将全部的心血注入教学之中,点亮着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灯。
谈及为何做教师,白丽说,是为了“传递爱和智慧”。她说自己很幸运,学生时代遇到了几位明灯一般的老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白丽在家乡读高中。“那时,只要家里停电,我们就要点上煤油灯学习。”白丽说,“停电是经常的事儿,煤油就成了紧俏物资。”
一次,白丽在周记中写出了家中煤油短缺的困扰。这短短几行字,也深深印在了白丽语文老师张老师的心头。
“一天晚自习后,张老师叫住我,把学校刚刚发给老师们的福利——一瓶煤油塞进我的手里。没想到,我在周记里的小‘郁闷’,却被老师记在了心上。”这些回忆,带给白丽的是温暖,更是力量,“假期里,我们几个同学会骑车到老师家探望,只要我们去,老师都会叫师母去买肉给我们包饺子。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老师总是会把最好的给我们。”
于是,把最好的给学生,也成了白丽之后从教生涯的信条。
多年后的一天,白丽照例在学校图书馆批作业、做课件,直到傍晚6点多才回到办公室。
此时,白丽发现桌上多了一个小盒子,抽出一看,里面装了一个口罩,还附了一张小纸条。
白老师:
您好!我看到您是骑电瓶车回家的,但是您没有戴口罩。我觉得路上灰尘最近很大,作为老师喉咙一定要好,所以就送您一个口罩。希望您喜欢!
祝:健康快乐!
纸条后没有署名,白丽根本无法知道送礼物的学生是谁。
“白丽,你到底给学生施了什么魔法,开学才一周多一点,学生就送你礼物。”同事们开玩笑说,“而且这礼物不是随便送的,是经过观察,出于对你的体谅才送的,多难得呀!”
“是呀,难得。”白丽在心里回应着,一股暖流也涌上她的心头,一天的劳累似乎也被冲淡了。
白丽真的有什么魔法吗?没有,她所努力做的,只不过是竭心尽智上好每一节课,倾情倾力对待每一位学生罢了。
“每当我走向教室的时候,我都会想,我能在40分钟内给学生们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动起来?我用什么策略激活他们的思维,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怎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幸福?”这是白丽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她工作的原动力,并最终在学生们身上得到了回报。
部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有个外国小说单元,四篇文章全是名著节选。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契入其中,从而在理解小说各自特点特色的同时,激发起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为此,白丽再次通读了该单元节选小说的原著,抓住了每本书的“精髓”和“要害”,并将其展现给学生。
于是,《复活》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老人与海》中作者内心独白的前后矛盾,《大卫•科波菲尔》里两个“我”的转换,《百年孤独》中作者创作的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白丽将每一课的核心内容制作成精美课件,带领着学生们“畅游”其中,打通了学生与这四部小说之间的通道。
上《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时,正碰上了我个人的情绪低谷。
课上我听老师这样讲:“我的脑海中常出现那样一幅画面,成年的大卫看着童年的自己,眼中饱含欣慰与怜惜。”然后,我似乎真的看到了他们,看到了成长背后的隐痛与欣慰。我在想,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坎坷,每一道荆棘或许都是成长罢了,过程虽苦,日后的自己看来也总会感谢那个苦苦挣扎,没有放弃的自己吧。
我应当感谢这星期的语文课,让我和大卫一起成长,真的感觉我所学的不止是为了应对考试的知识,也是为人;我所看到的不只是文字,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这是一位高二学生在读完《大卫•科波菲尔》后,写的一篇读书笔记,也是让白丽感动和欣慰的一篇读书笔记。感动于这位学生的感悟,欣慰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打开白丽老师的电脑,几百G的内存空间所剩无几,占用这些空间的,除了教学课件,还是教学课件。
“只要不上课,我就坐在办公桌前琢磨教学、修改课件,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到最好。”而最让白丽欣慰的,则是看着一位又一位学生的成长。
“老师你给我个零分吧,我不在乎!我只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我宁可做一只孤傲的鹰,也不愿做一只可怜的狗!”一位学生在他的第一篇作文中近乎宣言式的呐喊着实将白丽吓了一跳。
“他痛骂高考,狠批命题作文,像一个斗士挥舞着长矛,和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决斗。”白丽的心中升起一缕担忧,怎么帮这位学生卸去沉重的盔甲,使其从更为本真的层面上去思考、认识生活呢?犹豫再三,白丽没有写成绩,只在文末郑重地写下:面谈为盼!
作文发下去的当天,这位学生找到白丽。
“我从他的随笔谈起,夸他的诗写得好,让他讲电影《高考1977》,与他聊到恢复高考对中国的深远影响,聊到高考是目前看来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聊到如果把它看成一场游戏的话,玩玩也蛮有趣。”白丽回忆起与这位学生的交流。
当说到这里,这位学生突然对白丽说:“老师,我不仅要玩下去,还要当赢家。”“当赢家,那不还得要成绩!”白丽笑问,“那你的这篇作文打几分呢?”“零分。”学生回答得相当干脆,但紧接着又补了一句:“我今晚回去再写一篇。”
26载匆匆而过,当年那颗种在白丽心中关于梦想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春华秋实。
“在众多老师、朋友、同事、亲人的托举下,我的教育梦实现了。也正是为此,我珍惜每一次学习、带教的机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们。”白丽说,教育就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于是,作为长宁区优秀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上海市(2018)基础教育优秀教师赴英培训团5名成员之一,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高中语文长宁基地导师,白丽多次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获国家级一等奖1 次,上海市一、二等奖各1 次,长宁区一等奖3 次;领衔市级课题,成果获上海市2017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第六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长宁区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高中议论文难点突破》等多部编著,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文章3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教育行思》。近年来,白丽还带教校内外青年教师20余人,助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其中7人次在市、区级教学大赛或课题研究中获奖。
9月5日,是开学后白丽的第一个晚班。
天空中,随风流动的云朵映衬着静谧的夜晚。教室内灯火通明,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他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神思考,这就是白丽26年如一日,最热爱的校园。
这样的场景虽见过无数次,但也无数次激荡着白丽的心。于是她拍下了这张照片,并配文发了一个朋友圈:永远的校园,属于青春,属于梦想,更属于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苦乐与共的纯洁友谊。
记者手记
人们经常用职业道德来衡量一个执业者的责任和品德,然而,唯有“医德”和“师德”单独列出,成为独立的概念。
医生,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关乎健康,而教师,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关乎灵魂。
二十多岁时,当离家千里之外的我被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折磨得遍体鳞伤时,曾对好友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人生会经历这样的苦楚。如果小时候,哪怕有一个人告诉我,人生并不都像我想象的那样完美,如今的我可能也不会如此手足无措。
那位读懂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学生比我幸运,而白丽就是那个为她点灯的人。
采访白丽老师的过程中,几次,我都泪湿眼眶。感动于她的初衷,感动于她的执着,感动于她的热爱,也感动于她的收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玉壶冰心,朱笔师魂。
愿白丽老师和如白丽一样的老师们,承载着他们的教育梦,披荆斩棘,满载而归。
来源:上海长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