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个隋朝十八条好汉的故事,还搞了一个排行榜,每一个都是纵横捭阖、驰骋天下的英雄人物。

这些好汉的绰号也非常响亮:

这里有西府赵王李元霸,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八臂哪吒裴元庆,紫面天王熊阔海,南阳侯伍云召,伍云召族弟伍天锡,

燕山公少保罗成,靠山王杨林,花刀大帅魏文通,四宝上将尚师徒,八马将新文礼,双枪老将定彦平,金刀殿帅左天成,铁枪大将来护儿,挂锤庄庄主梁师泰,兵马大元帅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赤发灵官单雄信。

每一位听起来都身怀绝技,令人热血沸腾。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

后来读了隋唐史的书籍,我才知道,原来里边好多人物都是虚构的。比方说头条好汉李元霸,这就是个虚构人物。

在《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是大鹏金翅鸟转世,12岁时就力大无穷、勇不可当。他一顿饭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手使一对八百斤重的擂鼓瓮金锤,坐下一匹万里烟云兽,勇猛无敌。

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2)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李元霸这个人物,要说这个人物的原型,普遍认为是李玄霸,是李渊的第三子。

李渊和窦皇后一共生下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儿子李玄霸、四儿子李元吉。其中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

关于李玄霸,正史中的记载很少,《旧唐书·列传》:

“卫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隐太子建成及太宗、卫王玄霸、巢王元吉……”

《新唐书·列传》:

“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以太宗子泰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阳。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琼子保定嗣。薨,无子,国除。”

可以看到,正史中对于李玄霸的记载,加起来不到100字,可以说这个人物完全没有存在感。从仅有的史料记载看,这个李玄霸在大业十年就早夭了,年仅16岁,没有子嗣。后来李渊建立大唐,追封李玄霸卫怀王。并将李世民的四儿子李泰过继给李玄霸。

通过李渊对李元霸的追封,可以推测李渊对于李元霸还是很喜爱的。不过16岁就早夭,可见李玄霸是个体弱多病的人,与《隋唐演义》里的勇猛无敌的李元霸有很大的反差。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3)

还有朋友会问,既然原型是李玄霸,小说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原名,而要改叫李元霸?这是由于《隋唐演义》这本小说是清朝人写的,我们知道大清朝康熙皇帝叫“爱新觉罗·玄烨”,为了避讳康熙玄烨的名字,把李玄霸改为了李元霸。毕竟在大清朝如果不避开圣讳,可是会掉脑袋的。

至于排行榜里其他的英雄,比方说宇文成都,那也是虚构的人物。罗成,也是虚构的,原型是罗士信。裴元庆,也是虚构的,原型是猛士裴行俨。

但是也有不是虚构的,比方说秦琼,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确实是响当当的一条好汉。可是《隋唐演义》里不知为什么,给他的排名太低了,与历史不符嘛!通过查阅史籍资料和出土文物,可以这样说,秦琼,那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将!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4)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正史中没有记载过秦琼祖父、父亲的名字。1995年在济南出土了一块墓志,墓志主人正是秦琼父亲。墓志上记载说,秦琼的父亲叫做秦爱,祖父叫秦方太,都是北齐的官员。可见秦琼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文官出身。可能是因为战乱年代吧,秦琼反而练出了一身武艺。

秦琼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呢?小说《隋唐演义》里说秦琼手拿双锏,身负秦家绝学“秦家锏”。但是在《旧唐书·秦叔宝传》里记载: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比刺之万众之中。”

“跃马负枪”这说明秦叔宝平时使用的武器,就是长枪。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5)

那秦琼平时乘坐的是什么坐骑呢?据小说《隋唐演义》记载,秦琼所乘的马为黄骠马,小说开头就有一段“秦琼卖马”的故事,这段故事后来还被搬上了戏剧舞台。但是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秦琼坐骑不是黄骠马,而是叫忽雷驳。据说这匹马很奇特,经常要喝酒,而且雄武有力,每次月夜下测试,能奋力跨越三顶黑毡房,秦琼去世后,这匹马不吃不喝,悲伤嘶鸣不已,不久也去世了。

“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段成式《酉阳杂俎》)

秦琼的一生,先后跟随隋朝大将来护儿、张须陀,瓦岗军首领李密,洛阳王世充和大唐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一生参加过的传奇战役无数,说他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将名至实归,下面就将秦琼人生的高光时刻介绍给大家。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6)

一.效力隋朝政府军来护儿、张须陀期间

参与战役:攻打卢明月

大业年间,秦琼在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效力。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东汉名将来歙的后代。因为参与平定陈朝以及江南叛乱,被隋文帝封为大将军。他手使一杆铁枪,犹如蛟龙出海,勇不可当,江湖人称“铁枪将”,威猛无比。

少年从军的秦琼,便在来护儿帐下效力,虽然军职不高,但秦琼特别追求上进,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所以来护儿对秦琼很是赏识。话说有一年,秦母去世时,来护儿特意派人前去吊唁。军队里其他的士兵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军中常有丧事,主帅以前从不过问,为什么这回如此重视呢?来护儿对此解释说:

“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来护儿认为,秦叔宝这人勇猛彪悍,又有凌云之志,日后必定成就斐然。事实证明,来护儿的眼光果然不差。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7)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内穷奢极侈,对外连年征战,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琼转到齐郡通守张须陀帐下。

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 ,他是隋末爆发农民起义时,官府军队这边涌现出来的一颗将星。

当时各地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地方官员都无力镇压,不敢应战。但是张须陀是一员悍将,打起仗来不要命,据说曾经带着5个人挑战两万人,因为作风勇敢,深受部下爱戴。

《隋书·张须陀传》记载:

“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

张须陀,可以说是一位“万人敌”,兵锋所指,叛军无不胆寒。他不仅自身本事高,手下更是卧虎藏龙,有两位日后的豪杰人物,一位是当时18岁的秦琼,还有一位是15岁的罗士信。

就这样,秦琼跟随着张须陀四处讨伐叛军。而秦琼的成名之战,要算是隋军讨伐卢明月这场战役。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8)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秦琼随张须陀一同前往征讨。张须陀这边只有一万人,卢明月那边有十万人,两军人数相差悬殊,张须陀只好在敌方营外六七里下寨,对峙数十日后,隋军出现粮食短缺、军心动摇的情况,形势十分不利。

这时张须陀立即召开紧急作战会议,他提出自己的作战构想:首先,自己率主力与敌军正面交战,佯装败北向后逃跑,敌军一定会率主力部队来追,导致大营空虚。然后,这时需要派出1000人,从背后抄了他们的大营,出奇而制胜。

这个任务非常危险,张须陀问谁敢去,结果众将都不敢吭声,不一会儿手下的罗士信站出来,说他愿意去,秦琼也起身,说愿意一同前往。

(须陀)谓诸将士曰:“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旧唐书·秦叔宝传》)

张须陀这才第一次注意到秦琼这个人。后来交战的时候,秦琼和罗士信率领1000人埋伏在芦苇荡中,当张须陀佯装败北的时候,卢明月在后面紧追不舍。

等到敌军主力都过去了,秦琼、罗士信直扑敌人的大营。见营门紧闭,两人攀上城楼,各杀数人,导致敌营大乱。然后两人砍开营门,迎接自家军队入城,纵火焚烧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烈火浓烟、上冲霄汉。

卢明月随即率部回去营救,这时张须陀率军反击,与秦琼、罗士信形成两股势力,对卢明月进行前后夹击,大破敌军,卢明月率领数百名骑兵仓皇逃走,结果就失败了。

这一仗张须陀能打赢,秦琼可谓是功不可没,秦琼初出茅庐,可以说一战成名,其作战勇武已经远近皆知。

“叔宝与士信驰至其栅,栅门闭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楼,拔贼旗帜,各杀数人,营中大乱。叔宝、士信又斩关以纳外兵,因纵火焚其三十余栅,烟焰涨天。明月奔还,须陀又回军奋击,大破贼众。明月以数百骑遁去,余皆虏之。由是勇气闻于远近。”(《旧唐书·秦叔宝传》)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9)

二.效力瓦岗军期间

参与战役:攻打宇文化及

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军在翟让的领导下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叛军。十月,曾随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也投靠瓦岗军。

此时瓦岗军存在粮草不足的问题,李密建议先取荥阳(郡治在今河南郑州),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图进取。翟让同意了这条计策,率军出发。

隋炀帝闻讯后,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讨伐翟让,此时还在隋军效力的秦琼也一同前往。

这一年十一月,瓦岗军的李密设计,将张须陀军队引诱至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一带伏击。张须陀陷入包围圈,被李密、翟让、徐世勣、王伯当等人斩杀,时年五十二岁。

张须陀身陷重围力竭而死,秦琼率残军投靠了裴仁基,裴仁基后来又投奔了李密,秦琼就跟着投奔李密,成为瓦岗军的将领。

见秦琼来投,李密非常高兴,史书记载:

“密得叔宝大喜,以为账内骠骑,待之甚厚。”(《旧唐书·秦叔宝传》)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0)

一年后,到了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内部发生兵变,李密取代翟让,成为瓦岗军的首领。李密一心想要打下洛阳,那时再称帝。随后李密发布檄文,发表隋炀帝十大罪状,起兵攻打洛阳。

眼看洛阳受到了瓦岗军威胁,隋炀帝杨广想到了正在江都镇守的爱将王世充,派他率军支援东都洛阳。

王世充也是隋末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家族有胡人血统,本姓支,后来辗转来到中原,才改成姓王。王世充喜欢研究经史和兵法,擅长辩论,但是他更擅长的是溜须拍马,史籍记载他不遗余力满足隋炀帝的奢华生活,搜罗珍奇玩物,因此炀帝非常信赖他。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隋炀帝将王世充派到了东都洛阳,让他指挥整个洛阳地区的战斗。

王世充从江淮带来了五万亲兵,再加上其他各路援军,总共有十万人供他调遣。结果王世充与李密在洛阳城下先后打了100多仗,双方不分胜负,僵持不下。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1)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2)

不久发生一件大事。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消息传到东都洛阳的时候,举城哀悼,然后大臣元文都和卢楚等人拥立越王杨侗(dòng)为新的皇帝,年号皇泰,后来被人们称为皇泰主。

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后,率领着江都的十万禁军,浩浩荡荡也向中原进发,意图攻克洛阳作为根据地。

此时洛阳城外的形势非常微妙,城外既有瓦岗军李密,又有远方的宇文化及正赶过来,怎么办?有一个叫盖琮的人向杨侗上疏,建议招降李密,联手对付宇文化及。元文都和卢楚也同意,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好计策。于是杨侗也同意了,让盖琮携带皇帝诏书去游说李密。

李密这边接受了,可能是因为他也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这边有洛阳,那边有宇文化及,夹在中间。李密也是打算击败宇文化及以后,顺势再把洛阳拿下。

就这样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交战了,在战场上,瓦岗军奋勇冲杀,宇文化及被瓦岗军击败。但是瓦岗军这边也是损失很大,李密甚至差一点就把自己的命给丢掉了。这个时候,有个人挺身而出救了他。不是别人,正是秦叔宝。秦琼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李密,然后又翻过头来带领大家,又把宇文化及给击退了。这一仗,总算是胜利了。

“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旧唐书·秦叔宝传》)

李密征讨宇文化及这一仗虽然取胜了,但是他的精兵骏马多半战死,剩下的疲劳困乏,整个瓦岗军更是元气大伤。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3)

此时东都洛阳城内,也酝酿着巨变,主和的是元文都和卢楚等人,而王世充是不买账的,结果他就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元文都和卢楚等人,然后架空了刚登基不久的隋恭帝杨侗,独掌了整个洛阳的大权。

王世充掌权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想一举打掉这个瓦岗军。

王世充和瓦岗军打了两仗,第一仗瓦岗军取胜后,内部出现了轻敌的情况,王世充抓住机会,在夜间派遣200多名骑兵秘密进行偷袭,冲向瓦岗军的营地,放火焚烧他们的军营,导致瓦岗军的将士们阵脚大乱,四处奔逃,从这个时候起,盛极一时的瓦岗军消失在了历史中。

李密逃走后,仓促投奔关中地区的李渊。因为李渊跟李密是同根同种,都是西魏、北周时期关陇贵族集团的后代。而李渊的祖父和李密的曾祖父,当时同时官拜为八柱国大将军,是八大将军中的两位,所以李密一失败,就投奔李渊来了。

瓦岗军的其他人,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等名臣大将,都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河南地区。

三.效力王世充期间

秦琼转投王世充以后,虽然王世充很敬重秦琼,还封他为龙骧将军。可是秦琼对王世充并不信服,觉得这个人品德很差。首先,王世充是靠溜须拍马,给隋炀帝送奇珍异宝起家的,这些瓦岗寨的旧将在战场上厮杀惯了,难以信服他。其次,王世充说话很啰嗦,一句话反反复复说,史书记载:

“世充每听朝,必殷勤诲谕,言辞重复,千端万绪,百司奉事,疲于听受。”(《旧唐书·王世充传》)

对于王世充,程咬金形容他是老巫婆,程咬金这样说:“王世充这个人气量很小,很浅薄,而且好说大话,又爱赌个咒发个誓,这明明就是个老巫婆,这岂是拨乱反正之主,跟着他长久不了。”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世充杀害了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在瓦岗寨时期,裴仁基是秦琼和程咬金的老上级,裴行俨过去也是瓦岗军的重要将领。父子俩对王世充看不惯,想杀死王世充,然后把杨侗找回来,重新拥立为帝。结果事情败露,王世充把裴家父子满门抄斩,然把杨侗也给杀了。杀掉了裴氏父子,让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很愤怒。

综合这三点,所以他们要离开王世充,密谋之后,他们下定决心找个机会要走。

不久机会来了,王世充的军队与唐军交战,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出战后,忽然骑上马向西跑出一段距离,然后秦琼下马冲着王世充作了一揖,紧接着说:“虽然你对我们礼遇有加,但我们不想在效忠于你了,告辞告辞。”王世充傻愣在原地,知道秦琼武艺高超,也不敢上来追,就任由秦琼他们离开了。

“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旧唐书·秦叔宝传》)

四.效力大唐期间

参与战役:美良川战役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等人离开王世充,投奔了李渊。李渊接纳了秦琼他们之后,把他们划归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得到了秦琼,也非常高兴。

“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旧唐书·秦叔宝传》)

李世民很早就听说过秦琼的大名,他来之后,估计是羡慕秦琼的骑术,就让秦琼率领自己的骑兵,当了马军总管。秦琼不久就有了一次报答李世民的机会。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4)

战争的背景是这样的: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当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次年(618年)五月称帝,建立唐朝。不过此时这个唐朝还很不稳固,占领的地盘只有关中和山西。

次年(619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盘踞在晋北的刘武周举兵南下,击败留守山西的唐军,齐王李元吉弃守太原,逃回长安。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乘胜追击,到十月,连续攻克太原、临汾等重镇。

李渊打算主动放弃山西,守卫潼关,众大臣也一致赞同,只有二儿子李世民不同意:“太原是王业根基,河东富实,弃之太可惜也!”见李世民求战心切,李渊将关中兵马调给李世民,命他收复山西。

十一月,李世民率领3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宋金刚军对峙。一面调整军队,一面等待机会,伺机而动。

当时,因夏县(今山西夏县)吕崇茂反叛,李渊单独派出永安王李孝基征讨吕崇茂。

可见,唐军分为两个重兵集团,李世民集团在北,驻守柏壁;李孝基集团在南,围攻夏县。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5)

十二月,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救,宋金刚派出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寻相南下增援吕崇茂。因李孝基疏于防范,唐军在夏县被打得大败,李孝基、工部侍郎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行军总管刘世让悉数被俘。

尉迟敬德和寻相在夏县打了大胜仗,消灭了唐军的李孝基集团,俘虏了唐军高级官员就有五位,之后还有可能进攻夏县身后的蒲坂。不过此时尉迟敬德打算稍作调整,把这些战俘和辎重运回宋金刚所在的浍州(今山西翼城)绛县一带。

李世民打算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在尉迟敬德和寻相北返途中,设伏截击。

伏击的地点选在哪里呢?

在夏县的北面有一片山川,行三十里就到了一个叫美良川(今山西闻喜南)的地方,四周为低矮丘陵,中间平阔多泽,稷河横贯其中,再向北行二十里过一山峰就到了浍州。

李世民选择的伏击地点就是美良川,派殷开山、秦琼、秦孝通率军埋伏在丘陵上,等到尉迟敬德运着辎重行至此处,忽然喊杀声起,唐军漫山遍野向他们冲过来。

看到唐军冲杀过来,尉迟敬德异常镇定,自己一挺马槊,率军向前冲去。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6)

李唐部队和刘武周的部队对峙了很长时间,双方所剩军粮都不多了,再这么耗下去,双方都耗不起。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李世民的建议下,希望两军的头号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在美良川打一场,1对1单挑。宋金刚也不愿意久战,就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

关于这一场单挑的结果,《旧唐书·秦叔宝传》和《新唐书·秦叔宝传》都记载“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资治通鉴》则记载“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可见最后是秦琼在这场决斗中取胜。秦琼部斩首2000余级,大胜而归。尉迟敬德奋力杀出包围圈后,狼狈逃向浍州。在这场决战之后,尉迟敬德“仅以身免”。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7)

得知唐军取胜后,大后方的唐高祖李渊听说消息之后欣喜异常,他派人赏赐给秦琼一个金瓶,并且说了这么一番话: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叔宝传》

意思是说,当初你不顾家小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如此大功,如果我身上的肉对你有用,我都会割下来送给你,何况财物?请将军继续加油!

紧接着,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的军队对峙。一年后,宋金刚因为军粮耗尽而退兵,李世民则全力追击。宋金刚在无奈之下,率领2万大军部署在介休(今山西介休),背城布阵,与唐军决战。

唐军大破敌阵,秦琼、程咬金负责攻大阵北端,旌旗过处,所向披靡。最后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尉迟敬德见大势已去,便归顺了大唐。

因此在我看来,隋末唐初的第一名将,不是虚构出来的李元霸,也不是尉迟恭,而是山东好汉秦叔宝。

而这一点,也在1974年出土的,秦琼的儿子秦怀道墓志铭中得到了证实。在墓志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祖叔宝,隋龙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8)

也就是说,在美良川战役中,秦琼在1对1的战斗中拿下了尉迟恭,两人谁的武艺更加精湛,这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秦王世民遣兵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倾之,敬德、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悉浮其众,复归柏壁。”

结合文物和史籍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秦琼的武艺确实是唐初第一,无人能比。而演义中的秦琼,简直被黑惨了。

美良川大战之后,秦琼又参加了虎牢关等重要战役,帮助大唐军队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由此中原主要地区落入唐军的掌控。秦琼受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因功进封翼国公。

唐朝秦琼有后代吗(秦琼儿子墓出土)(19)

武德九年(626年),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事变,虽然不在进入城门的9个人之列,但是驻守在玄武门外,与太子府谢叔方、薛万彻率领的军队发生了激战,有记载说太子府的兵力多达二千,而秦王府的人数少很多,秦琼率领这些人顽强抵抗,渐渐无法支撑,随着尉迟敬德砍下太子李建成的头,给城楼底下的人出示,太子党的人才一哄而散。秦琼也是不辱使命,完成了李世民交给自己的职责。

事变之后,李世民封赏有功人员,拜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但是事变之后,秦琼就很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为久经沙场的他,健康出现了状况。秦琼曾经对人说过这样一番话: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传》)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五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奖励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在太极宫东北方向修建了一座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亲题赞词,褚遂良题额,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秦琼也名列其中,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