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一代名将(开国上将韦国清之一百一十)
作者 朱宝庆
邕江把南宁市分割成南北两半,过去车辆和行人过江,世世代代全靠摆渡。随着河南工业区的发展和全市人口的增加,加上南宁市南北交往的车辆日益频繁,联结两岸的交通成了很突出的问题。
韦国清十分关心邕江大桥的兴建。选点是他和覃应机商定的。
邕江大桥在设计过程中,对桥面宽度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搞十八米就行了。国家交通部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说,在国内搞公路桥都没有超过十八米。覃应机等人则主张宽一点,搞到二十四米。
韦国清支持搞二十四米。他说:“邕江大桥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建桥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要看得远一点。桥面宽度,不能说从前没有过,现在就不能有。宽度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定的,这座桥既是车道,又是人行道,桥两边要各留三米的人行道,如果搞十八米,车行道只有十二米,适应不了将来发展的需要。他同意按二十四米搞设计,车行道十八米,桥上能通过六十吨重型坦克,桥下能通过千吨级轮船。交通部最后也同意了这个意见。邕江大桥是当时全国最宽的公路桥。
历史已经证明,韦国清等人当年对修建邕江大桥的主张,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这座大桥1959年得以上马,是和国家要建新的南宁机场密切联系的。1958年南宁会议之后,国务院决定要建新的南宁机场。把新机场定在吴圩,有个过江的问题。这样,自治区提出建邕江大桥就顺理成章了,很快得到了国家计委的批准。
1960年,大桥全部桥墩、两端桥台和一跨桥面已经建了起来,但由于国家面临经济困难,被迫缓建。当时,有人主张把桥上的钢材拆下来拿去支农,韦国清没有同意。
1962年11月,随着南宁机场由旧址正式搬到吴圩通航之后,续建邕江大桥又重新提到日程上来。
根据韦国清的意见,自治区向国家计委和中南局计委作了专题报告,说明邕江大桥是沟通南宁市南北市区的桥梁,是由南宁通往越南国防公路干线和通往钦州、北海等沿海地区公路的主要通道。特别是新的南宁机场通航后,需要渡江的车辆、人员激增。由于过渡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工作和运输。为此,请求给予安排续建邕江大桥。
与此同时,韦国清还向陶铸和国务院的有关领导,说明邕江大桥的现状和续建的必要,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中南局计委同意从1963年的预备费中安排二百万元。
这样,邕江大桥的建设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但是,资金和钢材、水泥等并没有完全落实。
1963年二、三月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先后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老挝国王西萨旺·瓦达纳到南宁,并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借此机会,韦国清和乔晓光、覃应机联名给陈毅写了一封信,请陈毅帮助解决邕江大桥续建工程资金、钢材和水泥不足问题。
当年4月25日,国家计委正式答复:同意将该大桥纳入1963年的基本建设计划,继续施工。还给这项工程增拨了资金、钢材和水泥。
由于资金和三材到位,大桥工程大大加快。韦国清曾到工地视察,认真听取工地负责人的汇报,为他们解决困难。
1964年7月15日,这座近四百米的七孔悬臂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主体工程建成,并开放通行。从此,南宁市邕江两岸长期靠摆渡过江的历史结束了。
1959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到广西视察。
韦国清向他汇报工作之后,请求在南宁建立一座现代化的综合体育馆。
开始,贺龙有点犹豫:“全国有许多省都要求在他们那里兴建体育馆,你们体育运动拨尖的不多,在这里建不大合适吧!”
韦国清说:“老总别看小广西啊,广西在体操、乒乓球等方面,可是有些好苗子哩!”
“我不是小看广西,广西将来会出体育人才的,但现在从总体来说,还是靠后的。”
“正因为我们现在靠后,所以要国家体委支持嘛!何况我们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呢!”
“什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这里靠近东南亚呀!”
贺龙被说动了。他拿着烟斗转了几圈,然后回到座位上说:“好吧!就在你们自治区首府建一座现代化体育馆,将来东南亚国家来比赛,就在你们这里办。”停了一会,又说:“国清,要搞就搞好一点,气魄要大一些,到时候我还要来验收的。”
韦国清高兴地说:“有老总这个话就好办了,我们一定要高标准搞好。”
广西体育馆建成以后,规模和质量是全国一流的。越南、老挝、缅甸、朝鲜、南斯拉夫、刚果、肯尼亚、委内瑞拉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手球、武术队,曾先后在这里进行过多次比赛和表演。国内的许多球队也经常到这里举行比赛和集训。
红水河发源于云贵高原,流域面积达十三万多平方公里,可开发水力资源约一千一百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五百多亿千瓦。这个“富矿”,早就为水电专家们所关注。
1973年初,根据韦国清的意见,自治区成立了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领导小组。
当年9月,领导小组提出了两个供区党委选择的近期开发点:一个是大化,一个是大藤峡。
韦国清对这两个点进行了认真研究,从战备角度,主张把大化作为开发红水河的第一个梯级电站。要求规划领导小组再作进一步的论证。
周光春一行在考察红水河之后,还到龙江上游的下桥水电站进行调查。有些工程技术人员反映,下桥地质复杂,只能搞低坝,这样发电量就很少了。他们意见,应该把自治区的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队伍转移红水河,上一个大的水电站,否则就会延误时机,因小失大。
根据周光春等人提出的下桥下马、大化上马的建议,区党委常委作出了上大化水电站的决策。
由龙江转战红水河,这是广西水电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韦国清说:“我们不能再让红水河的水白流了,我们要向红水河要电,解决广西的用电问题。”
1975年,当国家批准大化水电站的初步设计之后,根据韦国清的意见,即由自治区地方财政先行拨款,开始进行这个大电站的前期工作,从此拉开了开发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序幕。
与此同时,韦国清、覃应机等热情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前来广西视察大化。来到大化的有关部门领导,都认为开发大化的条件很好,广西今后经济发展也很需要上大化这样的电站来解决能源问题。这样,大化的上马终于取得了国家的支持。当年就拨来了三百万元资金,第二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并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
韦国清没有看到大化水电站的建成就离开广西了,但令他欣慰的是,经后人修订的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1981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准。国务院指出:开发红水河的丰富资源,是解决华南地区能源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应当列入“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今这条河流十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正在逐步实现之中。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