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

作者:三豪商学院

关注三豪商学院,为变革赋能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

今天是任正非78岁生日,我们来聊聊他的命。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任正非的命好不好?

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任正非的命肯定很好,不然怎么能够创下华为这么大的基业?

其实不然,他的命顶多算中上。

大家不妨去看看袁天罡称骨算命书,里面根据人的生辰八字,计算出骨重,然后骨越重的人命越好。

上等命的人,都是一生无坎坷就能坐拥富贵的,也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中等命的人,基本都是年轻时经历许多坎坷,等到中年或者晚年才能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下等命的人,则是那些饱经苦难却又一事无成的。

所以结合任正非的一生经历来看,他的命绝对算不上好,只能属于中等。

那为何任正非中等的命,却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呢?

借用英国名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来解释:“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因为任正非一生经历了远多于常人的苦难,并且战胜了这些苦难,所以他能够获得远超常人的回报,也可以理解为福报。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2)

出生险遭战火

任正非生于1944年10月25日,也就是农历甲申年九月初九重阳节。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3)

任正非与父母

在重阳佳节,中国人都喜欢登高和赏菊,因为登高有助于树立远大志向,赏菊可以学习坚强不屈精神。

重阳节出生的任正非,身上恰恰充满这两种美德。帮助他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苦难,最终取得不朽成就。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甲申年可不是什么好年份。

公元1644年,甲申年,李自成攻进了北京城里,崇祯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接着刘宗敏睡了陈圆圆,然后吴三桂献出山海关,于是满清入关,剃发令下,江南鱼米之乡,顿时生灵涂炭!

而在1944年,中国也遭遇了一场大劫难。

1944年初,日本为了打通大陆运输线、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颓势,集中40多万军队发动起规模空前的豫湘桂战役,打得国民党军队措手不及、一溃千里。

结果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连续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4个省会城市和郑州、许昌、宝庆、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共损失了五六十万军队。

随着湖南、广西沦陷后,西南大后方也随之门户洞开,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特别是与湖南、广西都接壤的贵州,更是首当其冲。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4)

豫湘桂战役第三阶段

11月11日桂林沦陷后,日军沿着黔桂铁路进犯贵州,一度打到了独山县,距离任正非的出生地镇宁县的直线距离仅不到200公里。

而这时候,任正非才刚刚降生一个月,如果日军的兵锋再向前推进些许,也许襁褓之中的任正非就得被迫踏上逃难之旅,届时能否幸存下来还很难说。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5)

少年家道中落

抗战胜利后,由于任正非的父亲任木生曾经因为宣传抗日而上过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所以任木生没有迁回浙江老家,而是继续留在贵州教书,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任正非的前半生。

因为贵州山多地少、贫穷落后,物质条件自然远远比不上鱼米之乡的浙江,再加上任正非的父母先后生育了七个子女,仅靠夫妻二人教书的微薄收入,自然难以应付一大家子人的开销,所以任正非的童年一直是在匮乏中度过的。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6)

程远昭与7个子女

据任正非回忆,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每学期的两三元学费,总是让母亲程远昭愁大了头,因为给孩子们交完学费之后,家里就穷的揭不开锅了,得到处找人借钱才能维持度日。

正是因为太穷了,所以任正非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个白面馒头,但是这个愿望,也得等到他1963年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方才实现。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7)

考上大学的任正非,最尴尬的事情不是没吃过没吃过白面馒头,而是家里置办不起一床被子给他带去上学,最后还是靠母亲程远昭去捡别人扔掉的破被子,洗干净缝缝补补后才给他弄到了一床被子。

但是哪怕是已经这么苦了,任正非一家却还要遭受更大的苦难。

文革爆发后,任木生由于曾经在国民党的兵工厂里当过几年会计,再加上是知识分子,于是就被造反派关押起来,并且时不时拉出去游街示众和批斗。

任木生被打倒后,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了,经济收入也少了一大半,所以任正非的弟妹们都不得不去做零工补贴家用,而任正非的母亲更是跑去了干起了挖沙抬土的重活才养活了一大家子。

尽管家庭遭遇了如此重大的变故,但是程远昭为了不影响儿子读书,还是选择了向任正非隐瞒家里的情况。直到1967年,任正非从一位老乡口中得知了父亲的遭遇,连夜“扒火车”回家才目睹了真相。

任正非的父母见到儿子回来,并没有给他传递负能量,反而是要求他赶紧回校,勉励他要发奋读书,争取将来出人头地。

任正非的父亲对他说:“孩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你的弟弟妹妹因为我的缘故,已经不能进一步求学了。你是长子,是任家唯一的希望,以后弟弟妹妹还需要你的帮助。”

少年时的这段苦难,特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任正非学会了坚强和乐观,特别是身处逆境之中,也不要放弃奋发向上的希望。

任正非含泪和父亲道别后,他铭记父亲的嘱咐。回校后他更加努力学习,先后自学了三门外语和电子专业的所有知识,为他日后的一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8)

青年有志难伸

1967年大学毕业后,第二年任正非入伍参加了刚刚成立基建工程兵。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由于父亲任木生的出身问题,按理来说任正非本来是没有办法通过参军的政审。

但是由于基建工程兵才刚刚成立,急需要人员,而任正非又刚好专业对口,再加上基建工程兵的“政治性”不强,对“成分”的要求没有战斗部队那么严格,所以任正非还是顺利的通过政审入伍了。

入伍之后,任正非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很快在部队里脱颖而出,担任了技术人员,后来甚至被提拔为小领导。

但是令任正非感到郁闷的是,由于父亲出身背景的缘故,尽管他的科技发明为所在部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除了获得过一个“学毛著标兵”的口头嘉奖外,却从来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嘉奖。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9)

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现,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

青年时代的委屈经历并没有令任正非意志消沉,相反的,这段挫折却磨炼出他荣辱不惊的心态,而这一点,对他日后的领导华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直到文革结束后,任正非的贡献才终于得到应有的嘉奖。

1978年,任正非的空气压力天平发明,获得了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一发明,获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0)

当时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知识精英共计600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才俊仅有不到150人,而33岁的任正非,正是这不到150人中的一员。

除此之外,凭借着这个发明,任正非还获得了部队的二等功,并且将他提升为工程师、副团级干部,真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1)

壮年失业离婚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熬过了十年文革,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任正非看似终于熬出了头,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他一生苦难的开胃菜。

因为好景不长,根据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形势,中央在1982年做出了撤销基建工程兵的部署,所以年近四十的任正非,只能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重新开始。

1983年,在担任南油集团高管的妻子孟军的帮助下,任正非复员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的一家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家四口人终于不用两地分居,可以团圆。

孟军是任正非的大学同学,虽然出生高干家庭,属于典型的“白富美”,但是却没有嫌弃任正非的家境与出身,不顾家人的反对,终于爱情毅然坚持嫁给他。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2)

然而好景不长,1987年任正非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在一次生意往来中,因为轻信他人而被骗走了200万元,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人均工资只有100多块钱的1987年,200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1000多年的工资收入,大概可以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目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事后公司追究起来,任正非被认定为事故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被公司开除,还必须自己承担这笔巨额损失。

更为不幸的是,妻子孟军也受不了这一打击,决定跟任正非离婚。所以42岁的任正非,一夜之间工作没了、老婆没了,却多出了200万债务。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3)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任正非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路是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另一条路是努力赚钱,还上债务。

对于任正非这个硬汉来说,死是不可能死的,因为在他身后,还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再加上军队培养出来的责任感,他一定会选择努力把钱还上。

不过对于任正非而言,打工也是不可能打工的了,因为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来说,依靠打工的话,不吃不喝也得几百年才能赚够200万。

所以摆在任正非面前的路就只剩下一条,那就是创业,于是他找来5个朋友,凑了2.1万元注册了华为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4)

中年“亲离众叛”

任正非创办华为之后,虽然也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是总体上还是一帆风顺的,并且得益于时代的巨大红利,事业还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在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时,上天又开始给任正非降下磨难,而且这种磨难是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磨难,因为它都是发生在身边最亲近人身上的各种意外。

1995年,任正非的父亲任木生,因为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瓶塑料包装的软饮料喝后开始拉肚子,一直拉到全身衰竭去世,享年85岁。

1999年,任正非的母亲程远昭在出门买菜时,被一辆逆行的汽车撞倒后头部受伤,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5)

任正非父母

可怜任正非的父母,在操劳受苦了一辈子之后,才刚刚过上几天的好日子,就先后因为意外而不幸去世,这对任正非来说是多大的打击。

如果说父母双亲的意外去世,影响的范围只是任正非的个人和家庭,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场意外,这是打击到整个华为公司,并且影响是空前的。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任正非预测到电信行业即将迎来冬天,并因此写了一篇《华为的冬天》。

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他想采取精兵简政的收缩战略来熬过去。具体的方式就是将华为的外围业务外包出去,从而有更多的精力,聚焦到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上面。

于是任正非便开始鼓励华为的员工出去自主创业,并且允诺他们可以将手里的股份兑换成相应的产品,成为华为的代理商。同时还承诺,如果他们创业失败,可以回到华为继续工作。

但是令任正非万万没想到的是,方案推出后,华为的头号技术骨干、被公司上下视为任正非接班人的副总裁李一男竟然也向他提交辞呈,准备出去创业。

任正非的个人简史(一生遭遇五大苦难)(16)

李一男

对于李一男的离职申请,任正非自然是极力挽留。但是眼见李一男铁了心要出去自主创业,任正非也只好忍痛放李一男出去闯一闯。

最终李一男带着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离开了华为,临走之前,任正非还特意在深圳著名的五洲宾馆为他举行了欢送会。

但是更令任正非没想到的是,李一男出去创业之后,在成功拿到6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就开始违背君子协定,走上了与华为直接竞争的道路。

李一男的港湾国际公司,不仅推出了跟华为类似的产品,复制华为的经营模式,同时还不断利用昔日的人脉关系,抢挖华为的客户和技术人才。

面对昔日情同父子的爱将的背叛,被逼到墙角的任正非最终决定出手反击。他下令华为成立“打港办”,不计血本跟港湾国际争夺订单和技术人才。

例如某个项目港湾国际报价60万元,华为就直接报价40万元将项目抢过来,宁肯倒贴钱也不给港湾国际留下订单。

又例如任正非开出价码,只要港湾国际的员工再次回到华为,不仅职级上调,而且薪资翻倍。结果李一男团队的16名核心成员,就被华为用高薪重新挖了回来。

在外无订单可做,内有员工跳槽的双重打击下,根基还不够雄厚的港湾国际,在寻求IPO失败之后,只能被迫选择与华为和解。

最终港湾国际在2006年被华为以17亿元收购,李一男也重新回到了华为,担任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不过两年之后又再次从华为离职,彻底与任正非分道扬镳。

虽然在这次“平叛战役”,华为看似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实际上却落得一个双输局面,不仅损失了大量金钱,还损失了李一男这位传奇的技术天才。

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任正非开始深刻反思李一男事件带来的教训,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于是从制度方面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使得华为再未发生类似的事件,从而极大程度地消除了内部隐患。

从任正非的一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顽强不屈的灵魂,像一朵菊花在雨雪风霜中顽强生长,并最终收获“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荣耀。

虽然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机会遭遇那么多苦难,但是他的事例激励着我们,不管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