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的未来发展规划(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故事)

徜徉在红蓝黄三色组成的“溧阳1号公路”上,真是“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溧阳的未来发展规划(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故事)(1)

如今,我们溧阳的公路全国闻名,堪称一流。2006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道了溧阳《修好农村路、服务新农村》的成功经验。2011年秋天,国家交通部在溧阳召开“全国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现场会”,我市市委书记盛建良在会上介绍了溧阳公路建设的经验。随后,江苏省交通厅连续五年在溧阳召开了农村公路建设推进会。2019年,溧阳荣获交通部评比的全国公路建设第一名,“溧阳1号公路”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路”。

在溧阳境内,当你坐在行驶的车辆上看窗外,只见宽阔的柏油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路边的村庄,大都是楼房,掩映在绿树之间,分外醒目。徜徉在红蓝黄三色组成的“溧阳1号公路”上,真是“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但是,在三十年前,我们溧阳的公路是什么状况呢?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印象,而年轻人就不大知道了。因此,在纪念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就来说说溧阳公路的变化吧!

溧阳的未来发展规划(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故事)(2)

▲“那时的公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图片来源:任建中)

先说溧阳公路原来的状况。我是1976年春天进县机关工作的,在县委办公室当秘书。那时候县机关只有两部北京吉普,供县委、县革委主要领导使用。我跟领导下乡,跟主要领导走,可以乘坐吉普;而跟副职领导走,则是乘公共汽车,或是骑自行车和步行。因为经常下乡,所以我对溧阳的公路状况清清楚楚。南京到杭州的从溧阳穿境而过的宁杭公路,即104国道,是溧阳最好的公路,双向车道,沙石路面,汽车驶过,车后总会跟着一团灰沙一道前进。公路边上,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小堆黄沙。公路的各个路段上,都有养路工人挥着大竹丝扫帚,将车轮甩向公路两侧的砂石扫回路中央,再用铁锨从路边堆放的黄沙中挖上一锨,撒向路面,填好坑坑洼洼。那时的公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1989年秋天,常州总工会主席杨大伟陪着全国总工会领导游览沙河水库,汽车上不了大坝,只得与溧阳总工会主席杨留妹等人一道,跑到车后推着汽车屁股上大坝。这样推汽车的生活我曾干过多次,记得其中有次是下雨天,省教委领导到溧阳周城检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作情况,到洑家小学去时,汽车上不了山坡,我同教育局长赵云生一道,也是跑到车后去推汽车,后轮一阵转动,溅得我和赵局一身泥浆……

我们溧阳的公路路况为什么会这样差呢?这是有些历史原因的。溧阳原先归属镇江地区管辖。那时镇江地区交通局为了改变全地区公路交通的落后面貌,在建设公路的方法上,改变了以前那种“撒花露水”的做法,即把有限的建设经费平均分摊给下辖的各个县市,改为每年集中财力给一两个县建设公路,然后一个个地轮流下去。但就在将要轮到我们溧阳时,江苏省委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全省实行了“市管县”体制,1984年春天,溧阳由镇江地区划归到常州市管辖,因此,溧阳的公路建设就错失了一次发展机遇。到1986年12月,全县40个乡镇才乡乡通公路,不但公路等级低,而且路况差,几乎全是沙石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成为严重制约溧阳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外商本来想在溧阳投资兴办企业,但看到溧阳的交通状况这么差,就笑着“拜拜”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要发展溧阳的经济,必须下决心把公路建好,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共识。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溧阳修建公路有两次建设高潮: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第二次是2002年至2007年。下面我来分别叙说这两次建设公路的情况。

在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山东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公路建设、青岛市行政中心迁移等成功经验,在全国反响很大,好多地方都去学山东。我们溧阳是1990年12月8日撤县设市的。为了加快溧阳的公路建设,以适应撤县设市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撤县设市大会召开之后没几天,就组织市四套班子成员、机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和农村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乘坐五辆大客车,冒着风雪,到山东去参观、考察、学习公路建设的经验。车队行驶到洪泽湖畔时,遇上了暴风雪。漫天的风雪,挡得驾驶员看不清道路,只得停在原地等了五六个小时。我们呆在车里,饥寒交迫,个个冻得瑟瑟发抖。那天到达连云港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多钟。第二天一早,尽管天寒地冻,但我们继续北上,前往山东。第三天上午,当大家在山东半岛上看到济南到青岛的来回四车道水泥公路时,非常激动地说,啊,这就是高速公路啊……

从山东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市委两次召开四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交通建设问题。会议决定在加强全市交通道路建设的同时,把溧金路(溧阳至金坛)、溧戴路(溧阳至戴埠)、石社路(石街头到社渚)、三乡公路(马垫、清安、城南)、新常溧路(溧阳至常州),和宁杭公路城区过境路段南移这六大工程,作为近年内重点建设工程。市委还于1990年年底,在人民电影院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市委领导作了《若要富,先通路,坚决打胜打好溧戴公路第一仗》的动员报告,要求全市人民把公路建设作为志气仗来打,当作翻身仗来打。

会后,市委、市政府共组织、发动了二十多万溧阳人民,又像当年修筑沙河、大溪两大水库一样,又一次千军万马齐上阵,投入到六大公路建设工程,白天黑夜拼命干,全市掀起了一个公路建设的高潮。同时,学习山东修路的经验,即“土地预征,以工代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法,由粮食局提供工程用米,商业、供销部门提供生猪、蔬菜、面盆、毛巾等生活用品,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发动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修路。就这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搞了一个冬春,很快就奠定了六大公路的基础。后来,在省交通厅、常州市政府和常州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这六条公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全部建成通车,而且路面全部黑色化,初步改变了溧阳交通落后的面貌。

溧阳的未来发展规划(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故事)(3)

现在再来叙说第二个建设公路的高潮。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随着溧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溧阳全面掀起了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2002年春天,常州市市长范燕青同志确定溧阳永和乡为他的联系点。范燕青市长到溧阳来,溧阳市委主要领导是在金坛、溧阳交界之处的上黄镇等候他的。

溧阳的未来发展规划(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故事)(4)

▲(图片来源:谢泉平)

1993年,溧阳市被列为江苏省道路商品化改革试点市县。溧阳市投资1亿多元的南移宁杭国道溧城区段10.67公里和拓宽镇广公路溧阳段18.85公里水泥路面浇筑一期工程竣工。6月18日、10月6日,溧阳市分别隆重举行改建工程通车剪彩仪式。104国道溧阳南移段当时由于机械条件有限,改建工程都是人工操作施工。

当时上黄镇的公路,由于拖拉机运石头,大卡车运水泥,公路上是坑坑洼洼,一塌糊涂。范燕青到了上黄一见溧阳市委领导,就开玩笑说,汽车跳,溧阳到。市委领导说,听说你把革命老区永和乡作为联系点,我们很高兴。今天,我就陪你到别桥、后周、竹箦、上兴、永和等几个老区乡镇走一走,看一看……

那天白天看了一天,晚上在永和乡政府召开座谈会时,范燕青不住地用拳头捶着后背,对着市委领导说,我没有想到溧阳北部的公路这么差,今天我在车上颠簸得腰椎都快断了,下次我到溧阳来时,小车上要带两个备用轮胎的。市委领导说,溧阳北山地区路况很差,南部山区的路况也很差,有些山村甚至还不通路。我们溧阳有山有水,物产丰富,但由于没有公路,山里新鲜的土特产品卖不出去,所以好多老百姓都富不起来……范燕青听了不住地点头,并说,下次我到溧阳来,一定把常州交通局长带来,让他来感受、了解溧阳老区的公路状况,并要他把公路建设经费向溧阳这里倾斜一些,以帮助革命老区的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愿望和职责。当年的这位市委主要领导经常说这么一句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他想,搞公路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于是,他将交通部门负责人请到办公室,要求他们聘请设计单位,搞出个好的公路建设规划来。市交通局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聘请了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四个单位,各自为溧阳设计了一套交通规划图,最后是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中标。

实践证明,当年确定江苏设计院中标是非常正确的,他们设计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不光道路宽阔,很有超前意识,而且在公路两侧设计了绿化带,这就为近年来网红的“溧阳1号公路”,即三色彩虹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好的规划,关键要有人来付诸实施。市委领导权衡再三,确定先后由周建明、陈波涛等同志(近年来是赵波同志)担任交通局长,让他们带领全市交通人来共同绘制新的交通建设蓝图。建设公路需要大笔经费,钱从哪里来?这又是一大难题。只要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年溧阳公路建设经费主要是这几方面:一是从市财政的建设经费中安排一部分;二是公路建成后从土地增值费中收取部分经费;三是争取上级政府及交通部门支持;四是报请省交通厅批准,在宁杭公路和别桥后周路段开设收费站收取经费……

溧阳的未来发展规划(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故事)(5)

据溧阳市交通局《交通志》记载:“自2002年至2007年,溧阳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9亿元。全市不仅有二级沥青砼公路,而且有了一级沥青砼公路。同时,拥有高速公路57公里。新建、改建公路里程1811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330万平方米,从而形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综合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溧阳县城到各镇通二级公路,各交通节点不到二十分钟就可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哪怕是溧阳市境内最边远的山村,也能在十分钟内经四级公路上二级公路……”以上我粗线条地介绍了溧阳公路建设的第二个高潮。

经过连续多年的公路建设,到2016年年底,我们溧阳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2800公里,全市175个行政村,和中小学、医院、敬老院等全部通上了宽6米以上的沥青(水泥)道路,所有15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宽4米以上沥青(水泥)道路,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得到了进一步畅通。从此,溧阳的公路,真正成了溧阳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的“致富路”,政府和老百姓的“连心路”。

我们溧阳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悠久,是国家级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据我所知,现任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时,立足溧阳良好的生态环境,确立了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美音自在溧阳“的城市形象。围绕这个目标,市交通部门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着力点,特别是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旅游公路、绿色公路、文化公路、美丽公路等等有机衔接,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已经打造成为继天目湖之后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现在,环绕溧阳全境的红黄蓝三色组成的365公里“溧阳1号公路”,以其靓丽的彩虹身影和别致的文字符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跃上了“和谐号“高铁列车,并以网红身份游历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溧阳的公路已经遐迩闻名,名扬四海。

我们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将会在溧阳这片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土地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更新更美的画图!

内容来源 | 溧阳时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