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

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1)

朱剑秋的“鬼手百局”

朱剑秋1909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94年卒于上海。朱剑秋是扬州三剑客”中出道最晚、年龄最小的一位。身高1.65米的朱剑秋为人谦和,但棋风却是刚健泼辣,敢于搏杀和善于搏杀是朱剑秋的特点。朱剑秋成年后移居上海,1949年前曾夺过“上海·南京埠际象棋比赛”第一名、“江南象棋比赛”冠军等头衔。1949年后,朱剑秋多次代表上海队出战,为上海队夺取1960年全国团体赛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剑秋本人也在1960年获全国个人赛第4名,是建国后的第一批象棋大师。

青少年时期的朱剑秋,在扬州读过初级师范,当过小学教师。因怀有争雄棋国之心,在棋艺研究上用力较勤。民国初期,扬州棋风较盛,朱剑秋一边读书,一边习弈;参加工作后,也是工作弈棋两不忘。

朱剑秋的棋艺,在20岁左右时已渐趋成熟。他在和扬州“哼哈二将”杨万源、朱锦堂交手时,已胜多负少。1930年,朱剑秋离开扬州,来到名手如林的上海一试牛刀。来上海后的第一仗,是对湖北名手吴湘亭。吴湘亭的棋风谨慎而细腻,但思路缓慢,有“慢国手”的誉称。精力充沛的朱剑秋凭精熟的棋艺,连胜吴湘亭两局。

为求生活的基本自保,朱剑秋在上海还大弈让子棋。朱剑秋棋风勇猛泼辣,行棋大刀阔斧,杀下手更是高人一等。但是,他知道要在大上海成名立业,最好的办法是找本地名手对弈。朱剑秋看准目标,找来上海棋手的对局资料,研究他们的棋路。在其后的两年,朱剑秋和上海的很多名手都较过艺,成绩是胜多负少。

1932年,宁波举办“沪、宁埠际象棋比赛”,上海棋界推荐朱剑秋、罗天扬、窦国柱代表上海出征。朱剑秋的对手是东南第一高手张观云,朱剑秋取得两战皆和的好成绩。1954年,常熟、昆山、苏州、镇江等几家报社联合举办“江南象棋比赛”,朱剑秋荣获第一。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各棋手,朱剑秋深知以棋为生的艰难。20世纪30年代前期,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深入侵略中国,一些爱国人士、爱国学生激于义愤,纷纷起来宣传抗日,棋手们也没有做旁观者。早在20年代,谢侠逊先生以“字形排局”刊诸书报,宣传抗击外侮,又以象棋赛(表演)所得,捐作抗日。随着抗日形势的全面发展,募捐工作,更有所加强。朱剑秋多次和谢侠逊谈起参与宣传之事。30年代中期,朱剑秋终于进了劝募公债部门工作,过着亦工亦棋的生活。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剑秋随公司迁往重庆。

1939年,重庆举办全市象棋比赛,朱剑秋以“劝募公债委员会”职员的身份参赛,经过三天的角逐,夺得冠军。在渝期间,朱剑秋还常去重庆民教馆和茶馆弈棋,和当地名手交流。

朱剑秋在重庆时,和谢侠逊作了多次棋艺交流,胜负相当。

50年代前期,华东棋坛的人物结构和实力有了较大的变化:“七省棋王”周德裕于1949年去世;“扬州三剑客”中的另一剑客窦国柱,因上了年纪而剑锋稍钝;早年活跃于棋坛的万启有、张锦荣、吴淞亭、邓春林或老或故;而朱剑秋正届棋力旺盛的壮年。在上海的众多象棋擂台中,朱剑秋和何顺安轮流主持大世界的棋坛,迎战各地棋手的挑战,为丰富文化生活和繁荣象棋事业作贡献。朱剑秋一生著有《象棋开局概要》、《象棋全盘战术·过河车专集》、《象棋六冠军争雄谱》(与朱永康合作)等著作。不仅如此,朱剑秋还为少年棋手的成才尽力。著名棋手、象棋大师林宏敏,就曾多次得到他的教益。

说到朱剑秋,就自然要提到1960年。许多年之后,回想起1960年全国赛的最后一轮,胡荣华是感慨万千,如果当时的情况只要发生一点点变量,冠军可能就会易人:

如果何顺安计算下来他胜了朱剑秋也拿不到冠军;

如果朱剑秋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不是一个文人棋手,如果朱剑秋要求何顺安让棋?

用如果一下,如果,当时最后一轮比赛的情况发生在时下?胡荣华是胡荣华吗?

当时的棋手真的是很纯。

不过,话再说回来,先行的何顺安输给朱剑秋的概率很小。再说。何顺安也不会让棋。

1950年,何顺安赴香港表演时,行李包囊等不慎遭窃,狼狈不堪。因东东道主杨官璘的资助,摆脱窘境返回沪上,何顺安心存感激——“那年棋国诸侯会,犹念香江一段情”。

但友谊是友谊,比赛归比赛。这以后,在每一次全国象棋大赛上,只要何顺安遇到杨官璘,棋秤上总是铁马冰河。这也体现了何顺安的体育道德风尚——情是情棋是棋。

有的时候想想也很残酷,竞技类比赛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是身临其境者难解其中三昧。

其实,在全国棋类比赛中,不要说二、三名,即便要拿到第四五六名,也是难于上青天。但往往是除了第一名,其他的人都成了过眼云烟。

没有拿过全国冠军的朱剑秋先生,临终前历时几年之久的《象棋鬼手百局》迟迟无缘问世。出版社要考虑经济效益,《象棋鬼手百局》不是畅销书。出版社可以给你一个书号,让你自费出版,但钱是以万计算的。朱先生多年每月工资仅数十。他去世后女儿清点其遗产,除一套棉衣裤尚新之外,箱子里尽是旧衣烂袄。黄牛帮着从书架的一堆棋谱中挖出了一张存折,当然是他的养老钱,全部积蓄,共人民币两千余元。为此,朱剑秋曾经的永乐里的邻居、棋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知名作家王晓玉写了一篇万字文章《鬼手百局,你在哪里》,为朱剑秋的这本尚未出版的书进行呼吁。文章首发于上海新闻出版局的《读者导报》上,后被北京的《象棋研究》杂志转载。

历时数年,在拐了几个弯后,朱大师的这本书最终由朱永康大师牵线,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一个新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的责任编辑,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杨柏伟。

王晓玉的文章首发于《读者导报》,当时的版面特约编辑,则是另一位对象棋文化情有独钟的作家丁旭光。作为一个作家,丁旭光对传播象棋文化是不遗余力。对于弘扬棋文化,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他曾授业于窦国柱先生的门下,自小,就耳濡目染了车马纵横的妙趣。丁旭光对橘中雅戏常有神悟,由此生发开来,便构成了他对棋文化,对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也因此有了他意在抒发对刚毅坚韧棋客渴慕的编化中短篇小说《黑黑白白》《独坐黄昏》《血色棋坛》《雨打芭蕉》,和很可能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棋侠小说的《寒江独钓》。他也曾经在2001年为胡荣华写过一个报告文学《中国棋王胡荣华》。2017年10月,又在上海棋院主编的《上海棋牌》创刊号上发表了报告文学《神游在八荒六合中——中国棋王胡荣华侧记》。作为一个棋手,丁旭光曾两获上海市机关运动会象棋个人冠军,时有佳作问世,其对局被收进由胡荣华主编的棋谱中。由丁旭光编著、胡荣华作序的趣味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的棋文化普及读物《橘中雅戏》,2002年由百家出版社出版。2017年12月,丁旭光在中国象棋协会主办的全国老年象棋个人赛中,以3胜6和的成绩打进前8名,获得了中国棋协大师的称号。也算是对胡荣华传记的一次不辱使命。

而象棋爱好者王晓玉,亦是丁旭光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介绍人之一。

胡荣华从无情的市场经济的冬天里,感受到了人情冷暖,感到了象棋的不朽,艺术的不朽。

胡荣华还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读到,王晓玉的丈夫黄源深,是华东师大外语学院院长,长篇小说《简爱》的译者。他们的儿子,也就是电视台“老娘舅”节目的特邀嘉宾黄飞珏博士,也是一个棋迷,在20来岁时,就曾写过有关象棋题材的中篇小说。

如果朱剑秋先生获得过全国冠军,如果朱剑秋先生为人处世的信念不是“君子不争一日长短”,如果朱剑秋先生不是生于其时,那么,《象棋鬼手百局》的出版,会费那么多的周折吗?朱剑秋先生的命运,会如此不堪吗?每一次,只要想到这个问题,胡荣华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

但是,一想到有这么多的有识之士热爱并支持着象棋事业,胡荣华又感到非常欣慰!

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2)

徐天利的双枪宝典

徐天利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久负盛誉的沪上三杰之一,是上海20世纪50年代即披甲上阵棋手中的第三号高手。在大学念书时,徐天利下棋的时间有限,只是在暑假期间作大象棋表演。大象棋表演每场有12元的收入。1956年,象棋正式列入体育运动项目。1956年8月,在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全国八大城市大学生象棋比赛中,代表上海参赛的徐天利荣获冠军。1957年春,徐天利获得上海市象棋个人赛冠军。同年,第一届全国象棋赛的第二至第五名王嘉良、刘忆慈、李义庭、侯玉山四大国手应邀访问上海。徐天利和朱剑秋、龚一苇、韩文荣四人组成的上海队(何顺安因病未参加)出场应战。

当时,正是大鸣大放大辩论、向党提意见的高潮时期。徐天利是应届毕业生,市委决定应届毕业生暂缓统一分配,留校参加整风。徐天利因为外调上海队应战四大国手,让他躲过了大鸣大放大辩论的高潮。赛后返校,形势开始转入了反击右派向党猖狂进攻的反右斗争。徐天利想如果没有外调上海队参加比赛,年轻气盛实话实说的他很难想象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象棋让他躲过了这一场劫难!

1957年9月,反右斗争的运动进入尾声,毕业生开始统一分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分配至外省市。因为市政府有“优秀运动员不外流”的政策,徐天利被分配到华东化工学校任外语助教。1957年和1958年,徐天利以上海市冠军的身份参加了第二、第三届全国个人象棋赛,均获第6名,跻身国手行列。

1958年,徐天利直接参加了上海“迎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三棋集训队”并任队长。1959年5月,徐天利又获上海市象棋冠军。因为全运会每项棋的参赛名额只有一名,何顺安与徐天利两人是二选一。代表上海参加全运会象棋比赛的人选,成了一个难题。考虑到徐天利有象棋功底又熟悉俄语,具备深造国际象棋的优越条件,上海市体委领导希望徐天利改下国际象棋。在距离全运会只有3个月的时间里,改下国际象棋的徐天利在全运会赛事上获得了第9名。

全运会结束返沪后,市体委决定成立三棋专业队,属上海体院运动系,编制仅有6名: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各2名。徐天利认为下棋已不是个人爱好,而是与祖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事业。因此,徐天利决定终生以棋为业。如是,徐天利由教育界转到了体育界,成了一名真正的国际象棋专业棋手。

因为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仅获第9,徐天利心有不甘。经过刻苦努力,徐天利终获1960年全国国际象棋个人赛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枪大将。以后,徐天利又获得了1962年的国际象棋全国冠军、1964年和1966年的全国亚军,取得了比象棋更为辉煌的战绩。

与此同时,徐天利并没有远离象棋。每逢节假目,应上海各区的文化馆和基层单位之邀,也客串作大象棋表演和车轮战。1974年以后,徐天利重返象棋赛场。因受十年动乱之苦,棋艺荒疏战绩平平。经过几年的沙场秋点兵后,功力日益精进。徐天利胸怀韬略,棋路诡奇多变,比赛经验丰富,最善用兵。徐天利还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弈林绝招只凭两种布局打天下:先手飞相局、后手反宫马。他对飞相局与反官马进行了千锤百炼,使之成为临阵克敌的一大法宝。而被他这两大兵器所伤的弈林高手,则是不计其数。

再说,“文革”前的专业运动员是十分幸运的。党和政府十分关怀运动员的身体,每人每天享受伙食补贴1.6元,自交费0.3元。副食品享受特种供应待遇。如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专业运动员的健康得到了保证。

1966年6月,一场风波蔓延,75岁的围棋元老顾水如先生,因为曾是段祺瑞的门客,成为上海棋界受冲击的首当其冲者。其后,是《围棋》月刊的编辑曹钧石先生。

第三个不幸之人会是谁呢?

徐天利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三个受批之人竟然是他。

1966年8月的一个星期一的上午,走进棋社大厅的徐天利,看到墙上贴满了批判他的大字报:徐某人是“棋社宣扬封资修的罪魁祸首”“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修正主义体育路线的社会基础”。

因为当时经常充当棋手间交谈的临时翻译,徐天利还被责问和苏联手交谈了些什么?徐天利知道,他已经成为第三个受批之人,步了顾水如和曹钧石的后尘了。

造反派责令徐天利靠边检查,封他为“牛鬼蛇神队长”。每天上午,徐天利要带领顾水如和曹钧石两人扫大花园,下午写检查。

3个月后,闹剧结束,徐天利的名誉得到恢复。

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荣华第三章(一代宗师旷世棋王)(3)

未完待续~点点关注多多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