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吃的鸭胗(写给那个没有资格吃鸭胗的年代)

就刚才,一顿以鸭肉为主菜的中餐,老公把鸭胗一部分挑到我跟前,一部分挑到儿子跟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我们常吃的鸭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们常吃的鸭胗(写给那个没有资格吃鸭胗的年代)

我们常吃的鸭胗

就刚才,一顿以鸭肉为主菜的中餐,老公把鸭胗一部分挑到我跟前,一部分挑到儿子跟前。

在老公看来,我应该是很喜欢吃鸭胗的。

老公每次要做鸭肉大餐时,甭管是买半只鸭子还是整只鸭子,他都会再额外买些鸭胗回来一起做,生怕我和儿子不够吃。

对了,恰巧儿子也喜欢吃鸭胗。

可他并不知道,其实单从口味来讲,我并不觉得鸭胗真的有那么好吃。

我为什么会觉得鸭胗是好东西,情有独钟呢?仅仅因为那是我从小就望而不得的一样奢侈品而已。

小时候,农村老家那边有这样的风俗:每当家里有鸡鸭之类的菜,但凡家里有老人或客人的,鸡鸭的胗、肝、肠、心等凡是内脏一类的,是一定要留给老人或来访的客人吃的,以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在我们家,父母与祖辈关系并不好,没有生活在一起。

所以,除了有客人在时会按照风俗规矩来,平常时日吃鸭肉的话,这些代表尊贵地位的内脏自然就只需要自家人分配就好。

来看我们家怎么分配的:鸭胗永远是弟弟的,鸭肠和鸭肝是母亲的,父亲吃鸭头,我吃鸭腿,其它杂碎的部位大家看心情自己夹。

后来再大些的时候,我也可以吃内脏了。因为母亲后来不爱吃鸭肝了,她觉得鸭肝吃起来太柴。我也庆幸自己终于有吃鸭内脏的资格了,离鸭胗不也就更近了吗?才不介意是不是因为谁不爱吃才有我的份。

现在想想,自己也挺没出息的,卑微到尘土只为对一只鸭胗的向往。

我想着如果我有两个孩子,我可能会把那只鸭胗切成两半,按每个孩子一小半来分配我的疼爱;如果我只有10块钱的预算够孩子花,那就每人5元或者四六分也成。

可我当年的现实是,有10分的爱巴不得全贴在一个孩子身上,另一个巴巴望着就行;舍得花100多块钱为一个孩子买一双名牌鞋,却对另一个孩子每天穿着漏雨的破鞋进出视而不见。

过往太多,记忆的空间太小,鸭胗就成了挥之不去的未成年时代家庭生活的缩影。

直到现在,我也没能从那个家庭里得到吃鸭胗的资格。压抑在心底多年的累积,觉悟一朝爆发,就不可能再回得去,以后也不可能再有机会了。

人到中年的新时代,山珍海味已成了很多人家餐桌的家常了,更别说普通的一道鸭胗,想吃多少都可以。

尽管它的味道并不是我喜欢的,但是我还是会当成珍品一般地慢嚼细品,也会主动让给儿子和老公吃。

它一直是我内心奢望的某种象征,庆幸这种渴望在老公的身上得到了满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