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和理财有什么区分(理财和投资有什么区别)
小邦财商系列原创
随着自己原创的财商工作坊落地,一起上课的朋友们时不时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理财和投资有什么区别。
有时,简单的问题其实是灵魂拷问。
现代社会中,钱和空气一样,是生存的必需品;而如何赚取,保有和提升钱的数量,无论愿不愿意承认,这都是一种生存的必备技能。
理财和投资可以视为是这种必备技能的高度概括,而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写法不同的近义词。
正如此前就曾经聊过的简单问题,《钱有多少种?》和《应如何合理分配工资收入?》,还是得正经地讨论一下。
这里插一句,文中聊的理财和投资都是从个人或者家庭角度出发的;限于篇幅,无法涉及企业或者更加宏大的社会经济等层面。
英文中的理财和投资
现代金融的“发源地”是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或者更具体地说,是美国。
如果度娘或者用机器翻译理财和投资,大概率是理财有多种不同的翻译,而投资只有一个词。
理财的英文翻译可以有 financing,financial management,wealth management 等等,似乎都是包含一种“管理”的意思。
但在现代金融的范畴里,英文正解其实是 personal finance,直译是“个人财务”。
投资则简单和直接得多,就是 investment。
理财的演变
说起经济,可能很多人会把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划时代的《国富论》一书作为标志,由此诞生经济学。
就个人和家庭而言,真正开始有所谓管理财务的概念却是晚了近一个半世纪。
最早不过在1920年代,美国开始在家政学(home economics)中涉及个人理财和消费等教学。
家政学本来是传授如何做饭和做家务,在欧美有超过百年历史的一个学科。
在1990年代以前,所谓理财,更多是与消费行为捆绑,简单而言就是让大家学习合理安排日常收支,避免过度消费导致入不敷出。
但随着社会和个人财富的积累,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家和商学院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理财,发表学术成果以及开发相应的教育课程。
现代的理财被定义为: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或家庭单位在考虑各种财务风险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下,对货币资源进行预算、储蓄和支出的财务管理。
从定义上感受,理财是现代生活中非常必要和自然的一部分...... 而投资则不是必须的,这个稍后会聊到。
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如何划分步骤,理财大概有会包含:
- 评估:通过一些简化的财务报表,例如个人资产负债表等,了解个人或者家庭的财务状况。
- 目标设定:为了满足特定的财务需求,例如长期的买房和退休,短期的旅游或者大家电的购买等等,设定财务目标。
- 创建计划:例如,制作财务计划,用具体的时间和行动等说明了如何实现目标,可以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兼职增加收入,或投资股市等等。
- 执行:执行通常考验的是个人的自律能力和毅力了...... 很多人都会在这里倒下。
- 监测和重新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财务计划进行监测,以确定可能的调整或重新评估。
曾经碰过一些朋友一看到这些流程化的东西就觉得索然无味,一挥手就说,”这些没用,告诉我怎么赚钱就行”。
如果此刻你真的这样想,确实无法继续聊下去。
理财本质上是综合能力的比拼,有些人很聪明,但执行力不行,或者有其他无法让自己不断进步的能力错配,观念上的不认可,这就没法聊下去了。
投资,并非必须
如果把个人或者家庭的经济活动做大致的分类,可以分为4大类。
应该没有人会质疑收入、支出和储蓄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吧。
但是,投资则可有可无...... 怎么会这么说?
来看看两个例子就明白了。
有句名言,“投资跑赢通胀”被很多人视为至理名言,甚至是努力的方向。
跑赢通胀有个大前提,即投资一定能赚到钱,而且收益率增长必然超过通胀率。
现在,刚好有位甲朋友,财商、情商等各项能力都不错,能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提拔和升迁,获得的工资报酬也在提升,并大大超过了通胀。
投资对于甲朋友而言,并没有优先考虑的必要。
第二个例子是,有位乙朋友对任何风险都高度敏感,极其厌恶任何投资风险,除了保本,别无他求。
这种主观驱动的排斥投资,在正常情况下(例如工作和生活没有重大变化),完全不投资其实对乙朋友的生活没有负面的影响,不投资反而活得更舒心。
上面的甲和乙的例子是稍微极端化的两种情况,但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能把理财贯穿在自己的生活中,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收支和储蓄,好好规划财务目标和执行计划,这难道不是已经打下了美好生活的基础么?
投资,作为理财的其中一个支柱,能赚钱、钱生钱,是锦上添花的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