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坚持动态清零)
奥密克戎带来的全新挑战是2020年以来抗疫所没有遇见的,那就是超强的传播力和依然不可忽视的致死率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奥密克戎的大量变种依然在传播,仅丹麦就有超过120种变种在同时流行,并且欧美这些有较强统计能力的国家所反映的超额死亡数字也依然与德尔塔时期相差不大,这意味着奥密克戎仍然是不可不防的一种病毒。
中国在上海解封以后基本没有出现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很多人认为这是奥密克戎温和的表现。但首先,中国大面积核酸可以及早发现感染者并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加以抑制,干预较早症状就小。其次,现在的“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没有肺部症状”,但超过一半的感染者事实上还有呼吸道和肠道症状。再次,以上海60万感染者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占比3.35‰来计算,如果上海2000万人感染就会导致6.7万重症和死亡,而上海ICU单位仅有1497个,可以看出即便是上海医疗资源依然会极度紧张,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
毕竟床位、呼吸机都好扩张,但是医护人员培养周期太长,真的无法快速扩张。一旦放开还会面临感染导致的医护减员,这些都让人难以乐观。
在这一情况下,说奥密克戎温和依然是较为幼稚的想法,我们看到的是超额死亡数字依然很高,不断积累的后遗症患者,以及我们无法控制的诸多变种。这些情况也意味着,放开会导致中国的医疗挤兑、巨量康复成本和医疗支出,以及相应带来的经济与政治问题。
但是奥密克戎却又如此强悍,隐匿传播能力极强。目前的应对方法只能是大面积的核酸,或者常态化核酸,这样可以确保相对较早发现感染者,并将传播遏制在萌芽状态。常态化核酸是我们避免封城的最后办法,如果没有早期发现,以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基本上意味着封城才能清零,这是损失巨大的。
但是应该说,核酸并不是特别廉价的技术,只是中国依托高度工业化的体系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廉价化。有人认为大规模常态化核酸需要支出的数字全年大约是5000亿人民币,当然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会更高,不过个人认为比起封城带来的损失,5000亿人民币的钱是值得投入的,上海封城2个月就有数万亿的损失,以及一系列政府疲于奔命、供应不足的治理后果。
也应该说,现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非常巨大,那么逻辑上还是应该由中央进行统一部署,尽可能让常态化核酸落地并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事实上主要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其实需要重新被赋能,因此比较理想的选择可能是由中央进行统筹,对缺乏资源的地区进行核酸检测能力的提高,建立更多P2实验室,推动常态化核酸在更多地方加以落实。
常态化核酸背后也需要一个控制体系来防止检测过程的疏漏、检测公司的有意漏检等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过目前的实践上,这一控制体系在东部地区是有效而且健全的,问题可能在于对于这种控制缺乏概念的西部。新疆的抗疫已经旷日持久还没有扑灭,这说明西部治理能力相对不足,需要及早补课。
在常态化核酸普及以及持有相同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健康码互认,这样才能防止地方层层加码。地方层层加码是存在深刻动机的,特别是对于流动需求较少的中小城市、县城而言,这些地方同时也缺乏资源进行核酸以及保供,一般也是治理能力洼地。一种可能的处理方式还是提高这些基层单位的资源,同时用其他控制手段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控制,这样才能避免基层为了卸责而胡乱采取措施的现象发生。
在有效的防疫体系基础上,我们才能在疫情期间有效地恢复人员流动,核心就是检测检测再检测。这是应对奥密克戎巨大挑战的最后办法,如果这个办法都还不管用,恐怕我们也只能被迫放开。届时的治理思路就需要重新转变,会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周期。因此,也需要祈祷奥密克戎不要再出现新一代毒王了。
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我们只能继续走一步看一步,防疫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在于病毒的存在,因此只有我们确保病毒不会对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比较稳妥的开放。目前来说,要稳妥的放开(退出动态清零),选择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试点”,而是要以避免医疗挤兑作为最低限度的目标,尽可能确保人群的健康为一般目标来进行。那么逻辑上,要么病毒本身真的变得“温和”,要么就是我们获得了特效药或者有效避免感染的疫苗。这几点目前还无法做到,但也一直在做。
中国防疫已经走入了第三年,应该说我们的有效组织能力让我们避免了数百万的病亡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社会风险,现在面对奥密克戎的全新挑战,还是需要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能力才行。动态清零是目前最不坏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再多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可能将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健康的人口、更少的医疗复健支出,这也会在长期赋予中国更大的优势。
仰望星空,当然也要脚踏实地。防疫艰难,但能不生病始终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