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猎人第二季什么时候播出(心灵猎人第二季)
作者 | 彭郑子岩
本文涉及部分剧透,请谨慎阅读。
虽然在2017年播出后不久就已经宣布了续订,但《心灵猎人》第二季的到来距离第一季依然过去了将近两年时间,相信有大部分观众都是在得知第二季开播时间后赶紧又把第一季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这确实也是明智之举,因为从剧集的时间线来看,两季几乎是无缝衔接的,霍顿在第一季最后被“女大学生杀手”艾德的一个拥抱惊出了“恐慌症”,第二季开场便是他醒来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手脚都被束缚住,有如精神病院里对于重疾病人的处置方式,很快他得知了自己的病情——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症。
如果不是主角霍顿本人的体态略有发福,观众大概很难在剧中看到两年间隔带来的差异,这自然得归功于对作品带有“完美主义”强迫症的大卫·芬奇。这样说虽然对其他导演非常不公平,但作为前三集的导演和整个剧集的制片人之一——大卫·芬奇确实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灵魂,一方面在关注度上就如同当年他为《纸牌屋》所来带的名导效应一般(事实上他仅仅执导了其中几集),另一方面有《七宗罪》与《十二宫》两部关注变态杀手的名作在前,在愿意拍电视剧的好莱坞名导中确实也很难找到比大卫·芬奇更合适的人选了。
《心灵猎人》第一季尽管属于犯罪侦破类型,但整部剧事实上并未将视角限定在某一案件上,剧中大量的对话关注的更多是那些被判重刑的变态杀手的心理与犯罪动机。这当然与剧集的改编对象有着直接关系,《心灵猎人》改编自传记《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剧中霍顿的原型人物正是BAU的奠基人约翰·道格拉斯,他也是该书的作者之一,正是他为之后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带来了“罪犯人格侧写”这一新技术。
第二季中大卫·芬奇执导的前三部依然奠定了整部剧集的基调,第二季从色调、镜头和节奏上依旧保持了与上一季同样的风格。但在剧情《心灵猎人》第二季多少显得有些前后割裂,前半部分还属于对前一季的深入,霍顿与比尔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罪犯进行访谈,重量级人物“山姆之子”与“曼森家族”头目查理·曼森先后出场,对查理·曼森的访谈那段堪称是本季最佳表演,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剧中饰演查理·曼森的达蒙·海瑞曼,也在昆汀的新作《好莱坞往事》中出演了同一真实人物。
本季最大的问题出在前半段时断时续的访谈之后,剧集突然开始切入到了亚特兰大儿童系列谋杀案,与剧中大量出现真实犯罪人物一样,“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Atlanta Child Murders)也确有其事,该案件是指从1979年至1981年发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地区,以儿童,主要是男性青少年为对象的连环谋杀案。当时约翰·道格拉斯等BAU成员受命前往亚特兰大为破案提供帮助。道格拉斯给出的犯罪嫌疑人侧写是:杀手为黑人男性,单身,年龄在25到29岁之间,养了一条狗,驾驶一辆警车式样的车,并且热衷于参与到警察的调查并与其互动。
在第二季汇中霍顿和比尔身处的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迎来了新领导,他一改之前领导者对他们的不信任,给予了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相当大的支持力度,亚特兰大儿童系列谋杀案也被他视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霍顿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被运用到实践之中,自然能够让高层对这一新技术刮目相看,当然于他个人的官运显然也有不少好处。
观众当然是想看案件侦破与凶手落网,但第二季为了亚特兰大儿童系列谋杀案却直接牺牲掉了整部剧中最为精彩的访谈过程实属可惜,编剧或许也想到了这一问题,在后半部分甚至安排了温迪直接出场去访谈,但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她说掌握的经验却完全没法像霍顿那般直接运用到临场破案上。
事实上后半段的破案戏份夹杂了远比案件本身要复杂的多的各种元素,霍顿早早便依靠“罪犯人格侧写”圈定了嫌犯的范围,但由于FBI的办案权有限他必须在当地警方与政府之间不断寻找破案空间,与此同时由于这是一桩针对黑人儿童的案件,作为白人警探的霍顿如此旗帜鲜明的将嫌犯划定为黑人又间接的触犯到了当地种族矛盾的“政治不正确”。相对于迟迟无法捉拿到真凶,这些客观环境的掣肘反而让人产生了更强烈的无力感,而本季的结尾倒是让人依稀看到了曾经《七宗罪》和《杀人回忆》的影子,所有人都期盼凶手落网,但现实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
当然从第一季一直延续到第二季的连环杀手BTK丹尼斯·雷德大概才是大卫·芬奇设计中的终极BOSS,不过唯一的问题现实中这一人物直到2005年才被人绳之以法,剧中时间目前还没进入90年代,照现在的速度五到八年之后或许才能看到真正的大结局,观众或许会有这耐心,就不知道 Netflix 的高层有没有了。
推荐指数:非常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