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河长每年巡河不少于几次(每年巡河上千次)

“这条河已经告别了黑臭,但是水污染治理还丝毫容不得懈怠。”一阵冷风吹过,河里一排排的水草随着微波轻轻摇晃,梁伟光拉上风衣的拉链,继续沿着芙蓉水岸边巡河。

县级河长每年巡河不少于几次(每年巡河上千次)(1)

作为黄江镇委委员、镇副总河长,梁伟光尽管每天有繁杂事项需要处理,但巡河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工作。为确保全面推行河长制日常工作有序开展,黄江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叶锦锐担任“第一总河长”。

按照《黄江镇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套制度》工作要求,2018年黄江镇河长共落实巡河1161次,其中镇级河长324次,社区河长巡河704次,民间河长巡河133次,实现了落实巡河次数率达到100%。

随着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黄江镇各部门精准发力、形成治水合力,多管齐下推进截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及内河涌整治“三位一体”治水工作,力争打赢“治水攻坚战”,为群众生活、居住、投资等提供优质环境,还广大市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县级河长每年巡河不少于几次(每年巡河上千次)(2)

镇村合力推动河长制出实效

黄江镇水资源丰富,境内分布着黄牛埔水库、清泉水库、蝴蝶地水库等大小水库,主要水系为梅塘水及支流,尽管水系水流量不大,但是截污时间紧迫,难度大、任务重。

为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黄江镇先后出台了《黄江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黄江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配套制度》,迅速落实河长制办公室地点、场所装修、配备专职人员等,全面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知情权,确保黄江镇河长制工作稳定推进,该镇分别在镇政府主要网站、媒体上公布黄江镇22条河流和11个水库的镇级河长及社区级河长名单。

作为北岸社区的基层河长,北岸社区党工委书记陈伟坚和社区同事们一起坚持每周巡河,积极推进河道整治、控制排污、修建管网等工作。

北岸社区目前主要有两条河涌,一条是来自宝山流向黄江河的芙蓉水,一条是流经北岸工业区汇入芙蓉水支流的小河涌。“工业区小河涌这部分周围居民区相对较少,因此没有进行封闭改造,保留了露天河道。不过去年我们对河底和河堤进行了整治。”陈伟坚说,这里正是他平时巡查的重点地段。

“巡查主要是检查沿途的排污口,掌握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基本情况,并且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上报,联系有关部门处理。”陈伟坚告诉记者,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工作要求,镇河长办需定期上报河长制旬报、月报及年中督察等相关资料。

截至目前,黄江镇收到下一级河长上报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河道日常养护保洁问题。随着全镇22条河涌实现市场化管理,目前河道日常养护保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进一步落实《黄江镇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套制度》要求,黄江镇一级河长采用电话和实地督查等形式,开展各类督查工作,进一步督查社区级河长及相关单位的履职情况,压实河长制各项工作开展。期间,叶锦锐先后多次带队,联同镇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全镇各河涌进行随机巡查,并对镇河道养护工作作出指示。

“河涌治理绝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要踏踏实实做出改变。”陈伟坚说,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社区也会在原有的方案基础上尽可能完善,而不是搞二次建设。

22条河流均已完成“一河一策”编制

根据东莞与黄江镇签订的《黄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8条内河涌整治的工作任务,黄江镇按照“先截污,后清淤,再修复”工作思路,制定了整治时间表和治理方案,确保镇内河涌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为切实维护河湖生命健康,巩固河涌整治成果,黄江镇每年投入644.7万,由专业养护单位落实全镇22条河涌日常养护工作。目前河道养护工程已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市场化养护管理,全镇河道水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目前黄江22条河流均已完成“一河一策”和《东莞市黄江镇河长制工作手册》编制工作并出台。为进一步细化河长制工作,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数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理及治理,确保河长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2018年以来,黄江聘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为黄江镇水治理“把脉问诊”,在全市率先开展全镇河涌排污口勘查工作,完成排放口标记,科学布点,完成39处排污口、79处河涌断面和10处底泥检测,编制了《黄江镇河涌现状调查报告》和制定了《黄江镇寒溪河水质改善工程方案》,为黄江镇水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到目前为止,黄江镇完成1-2级河流排污口整治21个,完成排污量大于每天300立方米排污口整治3个。

巡河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河岸两侧立着不少公示牌。梁伟光介绍,这是为了时刻提醒警示村民 ,营造“全民护水”的氛围很重要。目前黄江镇河长制公示牌覆盖了全镇22条河流和11个水库,共82个。

“为了加强对公示牌日常管理,黄江结合河长日常巡河和护河志愿者活动,落实公示牌日常维护单位,如发现公示牌破损、缺失,立即安排人进行维修更换。”梁伟光说,水污染治理是庞大的工程,需要全民齐参与。

对此,新市社区党工委书记叶浩昌也深有感触。除了保洁员的日常保洁工作,叶浩昌还时不时地调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力量,义务清理河道垃圾。“人多力量大,清理得更快更彻底,看到沿河的环境越日渐变美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

为了让村民们养成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经常对村里的老人进行宣传。“村里老人现在觉悟非常高,看到有倒垃圾的,也会主动制止。”叶浩昌笑着说,以前大家总觉得“河水一冲,垃圾就会冲走”的概念早已转变。

建立河长制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近年来,黄江镇高度重视治水工作,将水污染治理工作列为中心工作之一抓实抓好,专门成立由叶锦锐任组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和管网办。

为进一步加快河长制日常工作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执法查处力度,目前黄江镇农林水务局、镇环保分局、镇城管分局通过协调沟通,针对河长制日常工作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制定了《关于建立黄江镇全面推行河长制联合执法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黄牛埔水库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等执法机制及相关工作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河长制联合执法工作,确保违规违法行为在最短时间处理。

叶浩昌告诉记者,新市社区没有工厂,所以没有企业偷排污水的担心,他们日常的巡查主要是防止居民在河边倾倒垃圾及防止村民占用河岸边的土地搭违章建筑。

叶浩昌说,2017年11月底,有个村民在河岸长途汽车站段,围了200平方米的土地建违法建筑。他们在巡河时发现后,马上联系了黄江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村民的违建行为及时进行制止。

“假如村民已经投入了很多钱去做违建,后期发现再拆除的工作就大很多,此外,这些村民也投入了很多钱,他的损失也很大,抵触情绪会好大,我们现在通过日常的巡查,就把这些隐患,在萌芽状态就处理好了,对大家都是好事。” 叶浩昌说,巡河发现的问题大多涉及的是左邻右里,及时发现问题,把工作做细,村民也就理解了,有些村民还主动投身维护河道整洁的行列中来了。

此外,黄江镇还不断加强部门分工,形成治水合力。一方面,由分管环保的班子领导牵头,带领环保部门负责统筹工作,担任治水“裁判员”。另一方面,由分管城建的班子领导牵头,带领管网办、水务运营中心具体负责管网建设、河涌治理工作,担任治水“运动员”。

“各部门形成治水合力非常重要,以管网为例,管网铺设要真正发挥作用成效,关键在管网与污水收集衔接。”黄江镇环保分局副局长曾柱辉说,如果没有各部门的配合、提前部署尾水接驳工作,管网与排污口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会迟迟得不到解决。

为了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黄江镇治水工作小组还启动“一对一”协调机制,深入长龙社区、三新社区、梅塘社区,召开辖区企业推进尾水接驳工作会议,深入企业,让企业预留好尾水接驳口,做好登记监督工作,确保截污管道与开展企业尾水实现“网与点”的对接。

数字看治水

1. 2018年黄江镇召开河长会议98次,其中领导小组会议7次,河长会议57次,河长办会议24次,河长大会7次,召开培训会议3次。

2. 2018年截污管网建设任务为87.79公里,截至12月31日已完成建设94.1756公里,任务完成率107.27%。

3. 据统计,截至目前,黄江共清理河道垃圾、杂草树等约500多吨;同时清理河湖水面垃圾、水浮莲、河岸垃圾等约22吨。

4. 2018年下半年,黄江镇组织多部门开展集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共出动执法人员近600人次,清拆养殖场46户,清拆面积约26060平方米。

5. 2018年黄江镇水环综合整治任务和内河涌整治任务共6条,已完成了大石坑排洪渠、大石坑支流、芙蓉水、裕元排洪渠、田美北排渠及大冚渠6条河涌整治工作。

6. 2018年黄江镇河长共落实巡河1161次,其中镇级河长324次,社区河长巡河704次,民间河长巡河133次,实现了落实巡河次数率达到100%。

【记者】韦基礼

【作者】 韦基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