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

据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发文,“我们的侠客朋友”何平导演追思会,昨日在北京举行。冯小刚、张丕民、滕文骥、韩三平、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陆川、陈道明、黄觉、李少红、栾树等众多电影人出席了这场追思会。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1)

这场追思会也不同寻常,大家是以何平导演生前最喜欢的方式在送别他——花园酒吧、绿植环绕、老友相逢从电影聊到人生,聊到兴起共同小酌一杯,情到浓时齐唱一曲《朋友》。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2)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3)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4)

何平导演代表作《双旗镇刀客》开创了国产武侠电影一派江山,行业内外也多以“侠客”称呼导演,“侠客”一词既是作品也是其人,是何平导演一生的最佳注脚。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5)

1957年10月生于山西太原的何平,一生仅执导过《我们是世界》《川岛芳子》《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日光峡谷》《天地英雄》《麦田》《回到被爱的每一天》,但部部经典。

何平的父亲何文今在上世纪20年代曾是山西戏剧运动的创始人,母亲袁月华则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的唯一一位女演员。

受家庭熏陶,何平22岁就开始涉足电影,在故事片《竹》中任场记。次年起,他就在《初夏的风》《东陵大盗》等多部故事片中任副导演。30岁时,又被时任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吴天明看中,推荐为故事片《我们是世界》的联合导演。31岁时,他首次独立执导了影片《川岛芳子》,并正式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6)

32岁时,他执导的《双旗镇刀客》再次令人惊艳,作为中国西部武侠电影的开端,该片一改中国武侠片传统思维,一举拿下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奖以及最佳摄影提名奖,还入选了1991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最佳华语片奖。有人评价这部电影说:“金庸封笔古龙逝,世间唯有双旗镇。”周星驰还曾对何平说,《双旗镇刀客》对他影响很大,并在《国产凌凌漆》里进行了各种致敬,《少林足球》的结局灵感也是来源于该片。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7)

1993年,他再凭借影片《炮打双灯》讽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拿下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合拍片奖、最佳美术设计奖,此后何平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导演,以及最年轻的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导演。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8)

1997年,40岁的何平开始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顾问,两年中策划和监制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十余部优秀华语影片,1998年出任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公司顾问,致力于华语电影的开发与合作,其间策划和监制了《大腕》《寻枪》《可可西里》《手机》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冯小刚曾公开感谢何平,称其是把自己领进电影的第一人。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9)

冯小刚还曾告诉媒体,自己年轻时其实没有想过拍电影,就想找一个专业画画的工作,但那时候何平导演跟他们住在一起的时候,让他接触了电影,“我知道电影原来是这么拍的,我开始对这个感兴趣了,后来写剧本,然后当导演。”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10)

三年后,何平重出江湖,将他酝酿了近20年的《天地英雄》搬上银幕。后来,知名武侠片导演、影评人徐皓峰还曾在《的形象感》中评论他是“大陆少有的会剪动作戏的导演”。

2009年,何平又将目光投向了文艺片,导演并编剧了历史题材影片《麦田》。2015年,他又以社会底层的视角,拍摄了《回到被爱的每一天》,讲述了“北漂”真实的生存状态。

李敖评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送别侠客何平)(11)

当代电影评价何平总是能让影像、让音乐、让节奏作用于观众的感觉,他把观众的电影观看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越听觉的享受过程,使他们去体验、去感悟电影的真正魅力。

橙柿互动记者 宋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