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最后一战在哪里(金刚川战争场面也太写实了吧)
战争片迷们有福了: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影《金刚川》就将登陆全国院线,在大银幕上和观众们见面了!
近年来,我们在电影院里看过不少战争题材电影,但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极为少见。今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金刚川》正是在这个特殊年份给当年志愿军的一份献礼。
《金刚川》讲述的故事是有历史原型的。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志愿军要进入金城准备最后一役。但要进金城,必过金刚川。
金刚川是50米宽的大河,为了渡河,志愿军部队在战役准备阶段开始架桥,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但是,美军派出战机几乎是昼夜不歇地轰炸金刚川上志愿军架起的桥梁,甚至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
这些在《金刚川》中都有体现:预告片中已经可以看出,这次战争场景的风格是极度写实。炮火压力下,志愿军们随时观察天空,随时准备隐蔽,除了有这种炮击水面、树林的场景,还有几位高射炮兵,被敌机的机炮击中,身体瞬间炸成了碎片的骇人场面。
预告片里旁白的那一句“俺能闻见那股焦糊味儿”,其实也是从侧面说明那段时间美军的轰炸有多么频繁和丧心病狂。
但美军的轰炸没有阻挠志愿军保障桥梁的脚步。在装备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在异常艰苦的战地氛围中,他们打赢了“桥梁保卫战”,为大部队及时输送物资,为战争的最后胜利保驾护航。
正如预告片旁白所说:“唯一想的是,就是怎么通过那座桥”。
时隔70年回望抗美援朝战争,《金刚川》没有求大求全,也没有去讲正面战场的故事,反而是将目光放在大战役“背后”,再以战时小人物的独到视角,呈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景象。
这样“以小见大”的方式,也是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特别是管虎导演所擅长的创作方式。回望这三位导演的代表作品,不难发现他们对小人物的“情有独钟”:管虎的《老炮儿》是通过一个北京胡同大爷的故事,探讨时代变更之后小人物到底魂归何处的命题;郭帆的《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标杆,但依旧是从一个家庭的成全和牺牲来展开;路阳的《绣春刀》是披着锦衣卫的外衣,讲述着小人物为了命运而奋斗的故事。
这次的《金刚川》,主角也是一群小人物,三位导演选择通过他们的故事致敬志愿军全体:张译和吴京饰演的高射炮兵负责追逐美军轰炸机,及时反击,为造桥、修桥提供安全环境;邓超和李九霄饰演的步兵出现在树林,亦是团队的守护神;魏晨饰演的工兵则是负责造桥和抢修,在规定时间完成工程任务。
管虎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牺牲。这群十七八岁少年凭借一腔热血冲锋在前保家卫国,怎能不让人动容?这样采取用个体角度去感受战争的方式,更能让观众与角色共情。通过角色的所见所闻所感,能让观众有亲临战争的沉浸感,让人看到战争的残酷,也才更加懂得先烈的伟大。
影片将于10月25日正式公映,跨越70年岁月,志愿军精神不灭。下周日一起走进电影院,致敬那个年代的志愿军将士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