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原来就是他呀)

小时候,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有趣的成语故事,故事当中的主人公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成长。比如凿壁道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苏秦、孙敬;囊萤夜读的车胤。相信大家小时候也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两袖清风。小时候只是听说过这个故事,后来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鼎鼎有名的明朝“救世宰相”---于谦。

有什么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原来就是他呀)(1)

两袖清风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于谦为官期间,为民请命,公正严明。被老百姓称之为“于青天”。于谦这一生挽救大明王朝与危难之际,其实小时候就展显现出非凡的气魄。

有什么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原来就是他呀)(2)

于谦像

于谦小时候就志向远大,有一次于谦外出,路过一座大山时,看到山中有人在焚烧石灰。于是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仔细地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是小小的于谦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石灰吟》。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有什么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原来就是他呀)(3)

《石灰吟》

两袖清风的故事发生在于谦进入仕途做官时期。明英宗正统年间,当时的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权倾朝野。四处作威作福,收受贿赂。当时的地方官入京觐见皇帝时都要先带着贵重的礼物去拜会王振。只有于谦是个例外。每次于谦进京从不带任何礼品。当时有人就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听后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有什么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原来就是他呀)(4)

《入京》

于谦的一生真正做到了他这两首诗中彰显出来的志向和气魄。在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中于谦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王朝于大厦将倾之际。后来的明代宗朱祁镇封赏于谦,于谦一直推辞,不肯接受。他的一生都是在为国家为百姓,从不会考虑自己。

有什么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原来就是他呀)(5)

影视剧中的于谦

后来明英宗复辟之后,徐有贞、石亨等人诬赖于谦,导致明英宗下令处死于谦。一代忠臣含冤而死。锦衣卫上门抄家之后,发现当当的于谦于大人竟然家无余财。杀人不眨眼的锦衣卫都为之动容。不过自古忠臣总是会流芳百世。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谦的儿子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万历十八年,改谥为忠肃。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