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一下陕北方言(知青听不懂陕北方言)

普及一下陕北方言(知青听不懂陕北方言)(1)

我们下乡的延安姚店公社下童沟大队当时是团省委的一个工作点,路线斗争抓得很紧,每天白天劳动完了后,老乡们都集中在我们知青的窑洞进行政治学习,当时主要是学习文件和读报纸,我们知青自然是冲在前面了。可是,每次读完报纸后,问老乡们听懂了吗?老乡们异口同声地说“害怕”,我们心里纳闷,害怕什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早期来插队的本地知青告诉我们,老乡们说的是“听不懂”也就是“解不下”发音是“害不哈”。原来是这样,我们又问那懂了呢?怎么说,本地知青说:“害哈了”,文字是“解下了”。我们又问,懂不懂怎么说?他说:害哈害不哈“文字是:”解下解不下“。

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著名陕北文化学者王克明说:这个“害不哈(hà)”挺奇怪,你说它是土语吧,那时候可觉得它是外语。后来才明白,它就是“解不下”,“解下解不下”。“解”音近“害”,古声母,东晋陶渊明就这么说。他的《搜神后记》卷九里:“卜者曰:远诸侯,放伯裘。能解此,则无忧。”连唐代大德高僧开悟的时候,一下大彻大悟了,也说“解下”了,唐《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诸山坐禅解下日,罗汉得道日,提婆达多罪灭日,阎罗王欢喜日,一切饿鬼总得普同饱满。”这说明,这个词它可不土,用它可以说最高深的事情。

在劳动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每次休息完了开始干活的时候,队长说:“砸屋了”,我们起初不明白队长说的是什么。在地里干活干嘛还要砸屋子,后来当地知青告诉我们说,这是陕北话,意思是开始干活了。嗨,这是哪跟哪呀?直到现在,我在家里要干什么活,对妻子说,咱们“砸屋吧”?妻子回答说,好“砸屋了”。

有一次,我在地里干活,队里一个女子急慌慌地跑过来喊着说,金光,书记叫你克一下,有急事。我说,好吧,我马上去。那女子没有走,又重复了一遍,并且强调说,快克,书记说事情可急呢。我又说了一遍,好,我马上去。听我说完那女子急得直跺脚。在一旁干活的本地知青说,你应该说马下去,你还在马上呢,她能不着急吗?啊,原来是这样。

王克明还讲了一个说“儿话“的故事,”儿话“就是荤段子的意思。那会儿在一起劳动,农民常好说笑,互相厮骂,“和尚小子”、“夃(ɡài)老小子”、“串门子货”什么的。女知青听了好奇,问什么叫“夃老”。农民互相看着,没人回答。问多了,农民随便应付:“念过高中的就是夃老。”女生一下高兴了,说她爸她妈都是“夃老”,他哥也是。一群人就哄堂大笑。为什么笑?谁知道?

原来,这“夃老”在陕北话里,指婆姨有外遇的人,即戴绿帽子的男人。那时候觉得这个词可怪了。现在知道是从元代明代继承来的了。元代无名氏《村乐堂》杂剧第二折有个“得恼”:“同知这早晚做了个糟得恼了也。”从剧情可知,这个“得恼”,就是现在陕北词义,是说这同知(县官)戴绿帽子了。到明代,语音转移成了“夃老”。词义呢,本来它是“私娼者”的丈夫,到明代有所分离。明代周祈《名义考·人部·夃表》:“俗谓倡曰表子;私倡者曰夃老。”但陕北的“夃老”,读音是明代的,词义却完整地继承了元代的。明清还有个同音的词“盖老”,指丈夫。《水浒》24回:“好教大官人得知了笑一声。他的盖老,便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清代翟灏《通俗编》:“夫曰盖老,妻曰底老。”现在陕北的“夃老”,也正有丈夫词义。

后来,慢慢地各种陕北方言都知道它们的意思了,比如,“尔格“是”现在“的意思,”婆姨“即是”老婆“也是”中年妇女“的意思,”躺下去“是”掉下去“的意思……等等。这些方言土语,伴随我大半辈子了,是我挥之不去的陕北情思和念想。我想很多在延安插过队的知青都有同样的感慨吧。延安,我的第二故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