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金庸最经典的句子(纪念金庸先生特辑)
据港媒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养和医院辞世,享年94岁。
今晚7:15,成都商报记者用微信向金庸女儿查传讷(查传讷,1963年生,金庸最疼爱的小女儿,12岁拜水墨画家丁衍庸为师,2007年开始学油画。)求证真假,15分钟后,她仅以两字“对呀”确认此事。
↑微信聊天截图
金庸与其最疼爱的小女儿查传讷
香港明报出版社社长、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原金庸特招下属明报接班人潘耀明的助理彭女士表示,自己也是刚刚看到香港媒体报出这一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希望这一次还是谣言,真心不希望这次是真的。”
两年前的同一天,2016年10月30日,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去世。在金庸的笔下,有两位貌美的女子让人印象最为深刻:黄蓉和小龙女。很多人都猜测,她们有着同一个原型:夏梦。
夏梦
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在金庸遇到夏梦时,金庸已是人夫,夏梦已为人妻。夏梦曾对金庸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2016年10月30日,夏梦去世,享年83岁。2018年10月30日,金庸也离去了。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
金大侠这一次是真的离开了,世上再无江湖!!
↑2004年,金庸坐滑竿游青城山 成都商报摄影记者迟阿娟
金大侠多姿多彩的一生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又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
他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55年,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在《新晚报》发表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大受欢迎,随后其作品陆续面世,直至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其间共创作了十余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读者遍及全球。他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
查良镛于8岁起始接触武侠小说,1955年起以“金庸”为笔名,创作其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并于《新晚报》连载,引起轰动。
其后两年他在《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及《射雕英雄传》,并在1959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1967年,查良镛创办《明报周刊》,并创作小说《笑傲江湖》。至1972年,查良镛在《鹿鼎记》连载完毕时宣布封笔。
查良镛的作品多次被制作成影视作品、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甚至计算机游戏,深入全球华人社会的民心,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很多拍摄他作品的演员因此一举成名。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金庸作品顺序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 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顶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金庸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金庸小说人物武功排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一部《越女剑》,金庸以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花的妙笔构造了一个奇异、广博、生动的武侠世界,创造出一大批让人难以忘怀的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萧峰、令狐冲、郭靖、杨过、黄蓉、任盈盈、王语嫣、小龙女……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谁也不会忘记这些闪光而动人的名字。他们的传奇故事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多少次我们热血沸腾,只为那些孤傲的眼神,似水的红颜……
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泰斗,金庸用他那丹青妙笔刻画了一个个出神入化的武功,我们可以轻易的说出它们的名字: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独孤九剑、一阳指、先天功、北冥神功、易筋经、乾坤大挪移等等。这些武功各有各的优势,均是持一技而可纵横天下的绝世武学,实在不容易判断孰优孰劣,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本来无需强排名次,不过作为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还是要满足一下大家这种好奇的欲望。
1、 达摩祖师:《九阳真经》、《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开山祖师爷。
2、 少林无名老僧:可以弹烂铜锁的无相劫指和慕容家的斗转星移神功确根本奈何不了老僧厚达三尺的护身气墙,能一掌就让慕容播假死,可以潜运神功心到力至的只有这位无名老僧,能让乔峰自认武功高出自己许多许多的也只有这无名老僧了。如果不是被萧大侠那一掌打的吐血,我也要以为他是佛陀转世了…无名老僧当之无愧排名第二。
3、 逍遥派祖师:一位拥有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神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诸多绝学的高人我们还能够要求他些什么呢?
4、 黄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阴真经》的撰写者。
5、 独孤求败:看看这个名字就能够想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从神雕和笑傲中的片断描写可以想象这位大侠的绝代丰姿。
6、 前朝太监:《葵花宝典》的原创者,东方不败仅仅练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宝典》的残本,武功就已达到如此境界,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实难想象!
7、 阿青:凭一根竹枝就能够打败三千越国甲士的奇女子!从越女剑看来,阿青的武功是快,准,狠,而那位撰写《葵花宝典》的前朝太监的武功也是如此,这从它的后辈传人东方不败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难而这位公公以阿青年龄要达到阿青的境界恐怕仍然是力有未逮。
金庸小说人物内力排名
要弄明白金庸小说中哪些人是内力最强的高手,得先限定范围。必须得是练过最高深内功的人,或者是玄功通神的最顶尖高手,才能算是内力最强者。只考虑正式出场过的人物。未出场的人物,比如黄裳、逍遥子等人就不计在内了。
12.周伯通
在神雕侠侣末尾,第三次华山论剑时,小说原文明确提到,黄药师和一灯自知武力尚逊周伯通三分。这些人武功招式自然是各擅胜场,能在武力上明显胜过别人,靠的自然是内力了。
所以周伯通的内力胜过黄药师和一灯,这是毫无疑义的。
11.杨过
杨过练过太多种武功。其内力来源主要是玉女心经、一部分九阴真经和在海潮中练出的霸道内力。在与周伯通的比武较量中,杨过显示出了更强悍的内力。虽然差距并不大,但杨过更强。
10.郭靖
在射雕和神雕时代,世上最高的武学当然是九阴真经。郭靖练了全本的九阴真经,这与其从小练的全真教玄门内功一脉相承。
郭靖此人从不贪多,也不心急,稳扎稳打。其内力不仅雄浑无匹,更是精纯至极。论内力总量,郭靖没有理由输给杨过,论内力精纯度,郭靖更是胜过杨过。在黑沼里,一灯对杨过内力的评价就是过于霸道,不够精纯。
9. 张无忌
张无忌的内力,主要是靠九阳神功积蓄起来的。
九阳神功是金庸小说中最上乘的内功之一。其不但能让休息者蓄积大量内力,也兼具护体、疗伤、防毒等诸多神奇妙用。
少林寺的觉远大师丝毫不会武功,但因无意中练过九阳神功,内力就比肩一灯大师。但觉远大师修习九阳神功并未打通最后大关,所以才在奔逃中力竭而死。
但是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可是打通了最后大关的。张无忌被明教的说不得捉住,装在了乾坤一气袋里。这乾坤一气袋材质极为特殊,将张无忌包裹住,助其打通了全身穴道,因而九阳神功彻底大成。九阳神功大成后,才真正具备了内力快速自生的能力。
此时张无忌的内力就已经超越了觉远,也就是说超越了一灯大师和黄药师。
由于有了九阳神功的良好基础,张无忌又迅速练成了乾坤大挪移。这乾坤大挪移不只是借力打力的技巧,更具有激发自身潜力的功效。所以张无忌的内力有一次得到大提升。
此时的张无忌,内力超越了杨过、郭靖一干人。
8. 张三丰
张三丰虽然只学到了一部分九阳神功。但他是不世出的大宗师,武学上的旷世奇才。他的百年修为,可不是后进们靠奇遇和苦练所能超越的。
7. 无崖子
逍遥派门人个个聪明颖悟,而逍遥派武学又是接近玄幻修真。无崖子死时九十多岁,其近百年的内力已经不是普通的武林高手所能比的了。
6. 天山童姥
童姥是无崖子的大师姐。逍遥派的规矩是,武功高者接任掌门。逍遥子夺得掌门之位,但后来一系列变故,必定影响到了无崖子练功。而且无崖子杂务太多,也牵扯了不少精力。所以长时间下来,童姥的功力超越了无崖子,这是合理的推测。
5. 段誉
段誉凭借着练成了一小部分北冥神功,以及逆天的狗屎运,吸了不少高手的真气。内力总量一跃成为当世顶尖,明显超越萧峰等人。凭借这浑厚的内力,段誉轻松练成了六脉神剑。
后来段誉又尽数吸走了另一位绝顶高手鸠摩智的毕生功力。这样下来,段誉的内力之强,当真算是震古烁今了。
4. 虚竹
到天龙八部结束时,虚竹的内力是比段誉强的。二人一起去捉耶律洪基,段誉依仗凌波微步之利,却还落后虚竹一步。可见虚竹的功力还是胜过段誉的。
在段誉吸了很多人内力后,原文对其内力的描述是举世无匹。可这时虚竹还没正式登场呢。
虚竹一正式出场,就奇遇连连,吸走了逍遥三老的毕生功力。
3. 乔峰
降龙十八掌是天下阳刚第一的掌法,威力沉猛无俦。但伴随强大输出功率的,是极为可观的能耗。
如果没有扎实的内功基础,强练降龙十八掌不但练不成,反而会透支气血元气,史火龙就因此而残废。即便内力基础足够修炼此掌法,实战中也难以长时间使用。
连萧峰这样的绝顶高手,对付游坦之和慕容复的联手,使用降龙掌都难以持久,不得不想尽办法速战速决。
2. 扫地僧
天龙八部中的武功最强者。不管是内力、掌法、轻功、武学眼光,无人可及。虽然不知道他练的到底是什么功夫,但不重要,只要知道他极其强悍就可以了。
1. 石破天
这位仁兄,是个巨大的bug。已经不需要多解释了。将他排在第一位,想必不会有什么争议。
金庸小说人物绝顶高手排名
金庸小说中武功高强的人物众多,要想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总的排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我采用分层法对所有人物武功进行排名。本排名榜将在金庸每部武侠小说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书中隐藏的高手,如独孤求败,达摩等等。分层法将把所有高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排名,三个层次分别为绝顶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绝顶高手(入围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达摩祖师,少林无名老僧——出自《天龙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遥派祖师(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师傅)——出自《天龙八部》,黄裳(九阴真经作者)——出自《射雕英雄传》,独孤求败(杨过、令狐冲及风清扬的祖师爷)——出自《神雕》《笑傲江湖》;太监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宝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监——出自《笑傲江湖》;历史传说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剑》。
绝顶高手入围理由如下:
1、达摩祖师:《九阳真经》、《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开山祖师爷。
2、少林无名老僧:还用多说吗?如果不了解的话,请详细阅读《天龙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图血海深恨 尽归尘土”二十遍。
3、逍遥派祖师:一位拥有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神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诸多绝学的高人,我们还能够要求他些什么呢?
4、黄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阴真经》的撰写者。
5、独孤求败:看看这个名字就能够想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从神雕和笑傲中的片断描写可以想象这位大侠的绝代丰姿。
6、前朝太监:《葵花宝典》的原创者,东方不败仅仅练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宝典》的残本,武功就已达到如此境界,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实难想象!
7、阿青:凭一根竹枝就能够打败三千越国甲士的奇女子!这样的人还能够找出第二个吗?
绝顶高手入围人选最终排名:
1、达摩祖师:之所以将达摩祖师排第一名,不光仅仅因为他撰写了《九阳真经》、《易筋经》等奇书,也不在于他创造了少林72般绝技,而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位神佛,请问神佛与人有可比性吗?达摩祖师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2、无名老僧:可以弹烂铜锁的无相劫指和慕容家的斗转星移神功确根本奈何不了老僧厚达三尺的护身气墙,能一掌就让慕容博假死,可以潜运神功心到力至的只有这位无名老僧,能让乔峰自认武功高出自己许多许多的也只有这无名老僧了。如果不是被萧大侠那一掌打的吐血,我也要以为他是佛陀转世了……无名老僧当之无愧,排名第二。
注:其实以金庸对佛家文化的推崇就不难想象佛家高手的地位,恭喜两位少林高僧荣获一二名!
3、逍遥派祖师爷:一位拥有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神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诸多绝学的高人我们还能够要求他些什么呢?更何况就仅仅看看他三个弟子的武功就可以想象师父的厉害了,何况逍遥派门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从薛神医等八大弟子不难看出聪辩先生拥有何等智慧,而聪辩先生对他师傅又敬佩不已,以薛神医等各学一门技能就在这个领域内称雄就不难推断出无崖子先生聪明到何等程度,而他的师父呢?难以想象!!而且在金庸小说中也可以看出金庸本人对道家文化的推崇程度仅次于对佛家文化的推崇程度,那么多高人都是出自道家或者拥有道家思想,所以作为逍遥派的祖师爷绝对能够胜任第三这个位置!
4、越女阿青:一个凭借一根竹枝就能够打败三千越国甲士的奇女子,她的武功及其富有传奇色彩,同样相信金迷里面有很多阿青的FANS。比比还剩下的三人就可以知道阿青是绝对不辱于第四的排名的,独孤求败先生在四十岁后才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而阿青在十六七岁之龄便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而且是一根竹枝打败一千甲士,一千剑士,武功之高殊难想象,不难看出阿青排名应在独孤剑侠之上,而从越女剑看来,阿青的武功是快,准,狠,而那位撰写《葵花宝典》的前朝太监的武功也是如此,这从它的后辈传人东方不败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难而这位公公以阿青年龄要达到阿青的境界恐怕仍然是力有未逮。至于为什么将阿青排名第四,而不是象一些阿青FANS那样将阿青的地位无限拔高排到第一的位置,那是因为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虚竹和段誉也是赤手空拳直闯万名辽兵阵中活捉辽王,这不禁让我对阿青的武功打了个折扣。
5、前朝太监:看看仅仅学了12年小部分残本《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的武功就不难想象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一小部分,那也就是顶多只有三分之一那么多,而学了12年三分之一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就有如此厉害,独战四大高手而大占赢面,而这位武功至少比东方不败厉害3倍的公公大人武功之高你能够想象吗?东方不败使用的是一根绣花针,而这位公公呢?恐怕也是达到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境地了吧。从笑傲江湖中的片断描述看来同样仅仅学了一部分武功的令狐冲斗不过仅仅学了一小部分武功的东方不败,我想独孤前辈可能遇见这位太监公公名字也得改改了。
6、独孤求败:对于它只能够通过片断得描写来想象这位高人得绝代丰姿了。
7、黄裳:相比于前面六位高手,他排第七
金庸最经典的十部武侠剧
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剧堪称“经典”二字,可以说其他的武侠剧基本上很难超越金庸先生的武侠剧。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感情线路的纠葛,亦或是各路武功招数等等都是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
Top1:《碧血剑》
《碧血剑》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发表于1956年,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剑》的主线故事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
Top2:《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也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射雕》最经典的一部当属83黄日华版的,郭靖的憨厚、黄蓉的俏皮都是后面的《射雕》所不能超越的。
Top3:《雪山飞狐》
该剧主要以明末清初李自成兵败九宫山为背景,讲述了一代大侠胡斐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程灵素、袁紫衣、苗若兰之间的感情故事。最经典的当属孟飞版的《雪山飞狐》,这一版也是高度还原了原著,是小编我最爱的一版陈灵素,此剧最让人想不到的就是最后和胡斐在一起的人竟然不是甘愿为他赴汤蹈火的程灵素、也不是和他两情相悦的袁紫衣,而是比他小上十几岁的后起之秀苗若兰!
Top4:《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雕》的创作算是比较具有颠覆性的创作,首先杨过和小龙女年龄上的差距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男人比女人大,而是当今所说的“姐弟恋”;再一点,古人的贞洁观点亦是十分强烈,但是此剧里的爱情早已跨越这些世俗问题,很是前卫啊;最后一点,真爱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纵使这个时间长达16年。当然《神雕》最经典的还是古天乐和李若彤版。
Top5:《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续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最经典的、最受观众喜爱的莫过于吴启华、佘诗曼、黎姿的无线版以及苏有朋、贾静雯、高圆圆版了。
Top6:《连城诀》
《连城诀》又名《素心剑》,给大家最深刻的一版应该是88年版郭晋安主演的。“徒弑师、父杀女、为夺连城诀,师兄弟反目成仇;夺人妻、害友命、满个人私欲,大侠们暴露狰狞。悲乎,天良丧尽,大悲无声,问世间,情为何物,财有何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这部剧突出的东西就是两个字“人性”。一块连城诀竟真能让人六亲不认,可悲!可悲!
Top7:《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也是被无数次的翻拍,最经典的当属97版的,黄日华饰演乔峰、陈浩民的段誉、樊少皇的虚竹、李若彤的王紫嫣。《天龙八部》更是金庸先生的巅峰之作,首先,《天龙》是金庸后期的作品,笔法更加纯熟;其次,和以往的单人单线不同,天龙有三条线(段誉、萧峰、虚竹),在场面的驾驭和人物的把握上要求更高;架构的庞大复杂,剧情的变化精彩,人物的鲜明特色,武功的牛逼多样而言,此剧确实为金庸巅峰之作!
Top8:《侠客行》
《侠客行》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侠客行》有许多耐人寻思之处,潜隐着许多“玄机”,体现着金庸对于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体验。最经典的当属吴建版,只是没想到邓家佳也在里面。
Top9:《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讲述了任盈盈和令狐冲历遍重重波折险阻,令狐冲和任盈盈终排除万难,逍遥物外,笑傲江湖的故事。个人认为任贤齐版、李亚鹏版都还不错。
Top10:《鹿鼎记》
《鹿鼎记》是香港TVB出品的45集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于1998年6月1日在香港TVB首播。为金庸先生最后期作品了,最深入人心、最受观众喜爱的当属陈小春版,该剧由陈小春、马浚伟、梁小冰、陈少霞、刘玉翠等主演。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的故事。
金庸作品经典电视剧歌曲大全
铁血丹心
群星 - 生于七十年代(电视)
1.雪中情2.追梦人3.爱你痛到不知痛4.珍惜这一刻5.万水千山纵横
6.两忘烟水里7.难念的经8.铁血丹心9.一生有意义10.世间始终你好
11.叱咤红人12.头顶一片天13.沧海一声笑14.活得潇洒15.红花红颜
16.神话情话17.情义两心坚18.何日再相见19.归去来20.天下无双
21.江湖笑22.随遇而安23.刀剑如梦24.俩俩相忘25.你给我一片天
金庸与梁羽生、古龙的江湖情
梁羽生、金庸、古龙,是新武侠小说三剑客。如今,随着金庸的去世,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也正式宣告结束。
金庸和梁羽生真的不和吗?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在悉尼病逝。金庸为老友献上花圈,挽联上写道:“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既是“大先辈”又是“好朋友””,这是金庸对梁羽生的肯定与赞美。金庸以“自愧不如者”落款,既是一种自谦,也暗示了上段“金梁并称,一时瑜亮”的文坛佳话。
梁羽生是广西蒙山人,比查良镛(金庸)晚出生一个多月。其实,他俩在香港《大公报》时就是同事,那时梁羽生叫陈文统,跟查良镛一个办公室。陈文统进《大公报》比查良镛晚一年(1949年夏天),一开始,两人同在编译组,翻译英文电讯稿。不过,陈文统1950年2月调去编副刊了,半年后成了最年轻的社评委员。其间,查良镛曾一度辞职北上。所以,他们在《大公报》时不是很熟。
1952年,陈文统和查良镛先后进《新晚报》编副刊,陈文统编的是《天方夜谭》栏目,查良镛编的是《下午茶座》栏目。他俩都喜欢下棋,但查良镛只爱围棋,陈文统则围棋、象棋都喜欢。这个时期,两人工作和读书之余的乐趣就是对弈,在棋盘上杀得天昏地暗。作家聂绀弩在香港时,也常来找他们两个下围棋。金庸自述“我们三人的棋力都很低,可是兴趣却真好,常常一下就是数小时”。以后他们在报上的“棋话”深受棋迷欢迎-.还将棋中三昧写进了各自的小说中。晚年他们见面,下棋几乎成了必有的消遣。’
下棋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摆龙门阵,大侃武侠小说,什么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朱贞木的《七杀碑》等等。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不久以后,自己也会操刀上阵写起武侠小说。
1954年1月中旬,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因门户之见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后陈克夫向吴公仪下战书,以比武分高下,两派掌门人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因为香港禁止擂台比武,所以地点设在一水之隔的澳门。此事在香港引起很大的反响,有将近一万人赴澳门等候开场,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也是当时报纸争相报道的题材。1月17日下午,这场引人注目的比武在澳门新花园拉开惟幕,两派高手在擂台上只打了短短两个回合就以吴公仪一拳击中陈克夫的鼻子、血流如注而告终。比武触动了《新晚报》总编辑罗孚,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既然市民对比武兴致高涨,何不趁热打铁在报纸上推出武侠小说连载,以满足读者需要来扩大发行量呢?《新晚报》从来没有刊登过武侠小说,罗孚便找陈文统商量。1月19日,即比武结束的第三天,《新晚报》就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了“本报增刊武侠小说”的预告。20日,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就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栏目开始连载了,署名是“梁羽生”——这是陈文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报纸一出,报社同人就围在一起看,金庸大赞“好看,很精彩”。
《龙虎斗京华》连载了七个月,跟着是《草莽龙蛇传》,引起了意想不到的热烈反响,大有洛阳纸贵的势头。当梁羽生在《新晚报》推出《七剑下天山》时,金庸在《新晚报》连载起了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七剑”与“书剑”各擅胜场,打了个平手。
金庸曾在当年的《新晚报》撰文,谈他追随梁羽生写作武侠小说的经过:“梁羽生弟是我的知交好友,他年纪虽比我小一点,但写武侠小说却是我的前辈,他在《新晚报》写《龙虎斗京华》和《草莽龙蛇传》时,我是忠实读者。可是从来没想自己也会执笔写这种小说。八个月之前的一天,《新晚报》编辑和‘天方夜谭’的老编忽然向我紧急拉搞,说‘草莽’已完,必须有‘武侠’一篇顶上。梁羽生此时正在北方,说与他的同门师兄中宵看剑楼主在切磋武艺,所以写稿之责,非落在我的头上不可。可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武侠小说啊,甚至任何小说都没有写过,所以迟迟不敢答应。但两位老编都是老友,好吧,大丈夫说写就写,最多写得不好挨骂。于是一个电话打到报馆,说小说名叫《书剑恩仇录》。老编是辣手,马上派了一位工友到我家里来,说9点之前无论如何要写一千字的稿子,否则明天报纸上有一大块空白。于是第一天我描写一个老头子在塞外古道大发感慨,《书剑恩仇录》的第一篇就是这样写的。”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1955年2月8日开始在《新晚报》“天方夜谭”栏目连载,每天一段,到1956年9月5日,连载了一年零七个月,引起了极大轰动。
早于金庸成名、素有才子之称的梁羽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会了儒、释、道,经史子集,医卜星相,天文地理,诗词书画和民俗风情……他把这些内容贯注于故事和人物之中,塑造性格,营造氛围,凸现题旨,寄托情怀,编织情节,使得小说的面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后起之秀金庸不仅沿袭了这个方法,在一个传统气息被现代商业社会的欧风美雨冲刷得几无痕迹的香港社会中,自觉地高举起传统文化的大旗,在自己的一连串武侠小说中展示了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并着力在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之间架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使得今天的读者如同遇到了一位称职的导游,跟着他一步步走进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去观摩那些只要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的民族文化精魄。可以说,金庸用他的武侠小说,把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向了极致。
从1954年到1984年的三十年间,梁羽生写出了三十五部、将近一千万字的小说。他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三部书是代表作。他的小说充分体现出中宵看剑楼主所题的名句之意:“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
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他们虽然是好朋友,但也曾发生过一场笔战。
1966年1月,香港《海光文艺》创刊,登载了一篇近两万字的文章《金庸梁羽生合论》,署名“佟硕之”。这篇文章比较了金庸、梁羽生作品的异同,也分析了二人的优缺点,持论大致客观公允。例如说金庸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则有浓厚的中国“名士气味”;虽然二人都“兼通中外”,但金庸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而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虽然同属“新派作家”,但金庸的故事情节变化多,而梁羽生的写作手法则比较平淡朴实,虽有伏笔却不够曲折离奇。
论及金庸在诗词、回目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佟硕之拈出“宋代才女唱元曲”来。文章中写道:“金庸的小说最闹笑话的还是诗词方面,例如在《射雕英雄传》中,就出现了‘宋代才女唱元曲’的‘妙事’。《射雕英雄传》的女主角黄蓉,在金庸笔下是个绝顶聪明的才女,‘渔樵耕读’这回用了许多篇幅描写这位才女的渊博与才华。黄蓉碰见‘渔樵耕读’里的樵子,那樵子唱了三首牌名《山坡羊》的曲儿,黄蓉也唱了个《山坡羊》答他。樵子唱的三首,一首是‘城池俱壤.英雄安在’,二首是‘天津桥上,凭栏遥望’,三首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三首《山坡羊》的作者是张养浩,原题第一首是《咸阳怀古》,第二首是《洛阳怀古》,第三首是《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史有传,在元英宗时曾做到参议中书省事。《射雕英雄传》最后以成吉思汗死而结束,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黄蓉与那樵子大唱《山坡羊》之时,成吉思汗还未死.时间当在1227年之前。张养浩在1269年才出世,也即是说要在樵子唱他的曲子之后四十多年才出世。宋人不能唱元曲,这是常识问题,金庸决不会不知道……”
平地一声雷,舆论大哗。而佟硕之,正是梁羽生本人。
梁羽生此举逼得金庸不得不应战,他激情写就一篇《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自白》,回应梁羽生,自谦“之所以写武侠小说,只当娱人而已”。文中含蓄地对梁羽生的批评提出辩驳,说:“我以为武侠小说和京戏、评弹、舞蹈、音乐等等相同,主要作用是求赏心悦目,或是悦耳动听。如果一定要提得高一点来说,那是求表达一种感情,刻画一种个性,描写人的生活、生命,或是政治思想、宗教意识、科学上的正误、道德上的是非等等,不必求统一或关联。有时候,小说就是小说,不必用做古典文献研究的功夫去苛求它……”
坊间“梁金不和”的传闻由此而生。
其实,金庸仅仅是“自白”,并未对梁羽生做出激烈反击。如梁羽生的儿子陈心宇所说,金、梁一直保持着知己朋友的亲密关系,两位老人惺惺相惜,英雄敬英雄。
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杨健思是梁羽生小说的研究者,也是梁羽生之入室弟子。杨健思对“梁金不和”的传言相当不满,斥为“无稽之谈”,说那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
1994年,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梁羽生作了一个发言,他说:“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
金庸没有料到,当年批评他的人如今会给他这样高的评价。会后,他俩一起吃饭聊天,还在一起下棋——到老他们仍是难得的好朋友。
梁羽生1986年6月退休,次年9月移居澳大利亚悉尼。
2004年,梁羽生迎来八十寿辰,记者专访他,问他和金庸的关系,他回答:“我现在每次回香港,金庸都会做东请客,他到悉尼来,我也总是会去看他。现在我的家乡广西正在建一座梁羽生公园,你知道‘梁羽生公园’这几个字是谁题的吗?是金庸。”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去世后,金庸非常难过,他写了一篇文章悼念老友:“春节刚过,传来噩耗,梁羽生兄在澳洲悉尼病逝。在刚得到他病逝消息的前两天,我妻子乐怡和他夫人通了电话,他夫人还把电话交到梁兄手里,我们说了几句话。梁兄的声音很响亮,显得精神不错,他说:‘金庸,是小查吗?好,好,你到悉尼来我家吃饭,吃饭后我们下两盘棋。你不要让我,我输好了,没有关系……身体还好,还好……好,你也保重,保重……’没想到他很快就走了。我本来打算春节后去澳洲一次,跟他下两盘棋,再送他几套棋书,想不到天人永隔,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和言语了……”金庸的这个电话是梁羽生接的最后一个电话。
金庸谈及两人的友谊:“我撰写小说,拟订回目时常得文统兄指教,而他指教时常悄悄而言,不想旁人听到。有一次,他轻轻地说:你在‘三剑楼随笔’中提到的‘秦王破阵乐’,这个秦王不是指秦始皇,而是指唐太宗。指点很轻声,怕人听到。现在我公开写出来,好教人知道:梁羽生指教过金庸,而金庸欣然受教。”他说,梁羽生人品非常好,不计较,对输赢不执着。在金庸看来,梁羽生的每一部小说都有“侠笺”。他说:“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中,宁可无武不可缺侠,只要有侠气,不懂武功都没有关系。’
梁羽生的弟子杨健思回忆,梁羽生的著作都是在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2006年12月,梁羽生特意回香港参加天地图书公司的纪念活动,意外中风。金庸知道后,第一时间到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看望梁羽生。金庸去的时候,没有见到梁羽生的家人,只和梁羽生见面交谈。走的时候,金庸不放心,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内容大意是梁羽生在香港是在旅途中,如遇到什么困难,要告诉他,他一定帮忙——金庸是怕和梁羽生说过后,梁忘记了,留下字条是为了让梁的家人看见。可见金庸对梁羽生多么关心。
金庸与古龙的“江湖之交”
台湾坊间有一种传说:“古龙”是冲着“金庸”去的,“古”对“金(今)”,“龙”对“庸”。
古龙,本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1938年6月7日出生于香港。14岁时随家人漂洋过海,定居台湾。高中时,熊耀华的父亲熊鹏声因外遇抛弃妻儿,熊耀华便离家出走,成为一名叛逆少年。
18岁那年的冬天,熊耀华踯躅在台北市和平东路的街上,被无边的寒冷与寂寞包围着。还好遇到一位古道热肠的朋友,向他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在朋友的帮助下,熊耀华在浦城街上获得了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住处,还在台湾师范大学找到一份临时的工作。四年里,他白天替人誊刻蜡纸、编辑刊物,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夜晚到淡江大学的夜间英语科学习。大学毕业后不久,熊耀华在台北美军顾问团里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那一段日子,他常听别人开玩笑说:“别怕挨饿,大不了去写武侠小说。”当时台湾的租书业鼎盛,武侠小说的市场需求量极大。熊耀华想,我何不试试写武侠小说,说不定可以赚些外快。熊耀华的父亲年轻时曾写过武侠小说,他的书房里有不少武侠作品,熊耀华便是在那时受到启蒙。1959年,熊耀华开始以“古龙”为笔名写武侠小说,没多久,他的试验性的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出版了。
接着,古龙又发表了《孤星传》《护花铃》等十余部小说。当时,台湾武侠小说界以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为尊,“三剑客”在出版界呼风唤雨,结盟开办武侠作家沙龙,古龙便混了进去。在了解了古龙的造诣及文笔后,“三剑客”由于常年稿约不断,难以一一应付,便邀请古龙为他们捉刀代笔。古龙便顶替上阵,并趁机向“三剑客”请教学习。“三剑客”中的诸葛青云,可以说是古龙的入门老师。
从1963年起,古龙接连发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六部长篇,超过百万字,质量也明显提升,遂跃登为武侠小说“四大天王”之一。被坊间传为美谈的是,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报》向古龙邀稿《绝代双骄》,自此,古龙与金庸结识。
1967年年初,古龙的《楚留香传奇》破茧而出,此书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体,自立门派,树立起“新派掌门人”的标杆。那年5月,金庸因故离开香港,前往欧洲长期居住。金庸临行前要选择一位优秀的武侠小说作家代替他填补在《明报》副刊中那个本来刊登《倚天屠龙记》的版位。他看了《楚留香传奇》之后选中了古龙,吩咐副总编辑潘粤生去台湾商洽此事。潘粤生不认识古龙,便邀《快报》总编辑邝荫泉一同到了台北,约古龙到饭店吃饭。潘粤生诚恳地向古龙道明了来意,古龙当然同意,立即答允下来。邝荫泉听说选择古龙是金庸的主意,认为金庸一定法眼无差,便趁此机会邀请古龙也替《快报》写一篇武侠小说,古龙也答应了。自此以后,古龙的武侠小说同时在香港两家畅销的报纸上刊登,读者反响非常好,印成单行本后大为风行。古龙为《明报》写的武侠小说便是《流星·蝴蝶·剑》。邵逸夫看中了这本小说,向古龙买下改编电影的版权,由倪匡任编剧,楚原任导演,拍成电影于1976年在香港上映。该片十分轰动,创造了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高峰,也缔造了古龙的电影时代。
这个时期,金庸每到台湾,就会邀古龙一起吃饭、喝酒,聊武侠,说电影。两人还经常互通电话,隔着海峡诉说寂寞,有时从午后一直聊到天黑。
1972年,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行将结束,他写信向古龙约稿,请他长期为《明报》撰写武侠小说。知名武侠小说研究者陈墨说,古龙的朋友于东楼曾告诉他,古龙接到金庸来信时,于东楼正好在场。那时古龙风头正盛,来函很多,根本来不及细看。当时他正准备洗澡,就漫不经心地把一封香港来信递给于东楼,让于将信拆开。于东楼拆开一看,竟然是金庸的约稿信,急忙把信给古龙看。古龙读完金庸的信,简直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半天不说一句话。此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在《明报》连载时,获得空前成功。
1985年9月21日,48岁的古龙留下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言后去世。金庸心中哀痛,留下祭奠古龙的手迹:“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宕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
一代剑侠三英豪,如今他们都去世了。或许,在天上,他们会持笔煮酒“华山论剑”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