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苏联作为发展导师,苏联取得的成就,是无数革命前辈先赴后继奋斗的动力。了解苏联的经济发展历史,对理解建国初各项经济政策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共3552字,阅读需要12分钟)

1922-1927

社会主义发展探索阶段

1898年,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创建了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

1922年底,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1)

十月革命后1917至此1923年,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俄国主要任务是,恢复战争创伤、土地分配,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艰辛探索。

当时苏联关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两派意见。

一个是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国际派,认为需在全球范围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必须向外输出共产国际思想,引导各国一起完成革命,然后形成凝聚力,一起迈向共产主义。

这也是党内托派的起源。

另一派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国内工业派,面对内忧外患,搞输出革命需要大量经费,不符合苏联的利益。应该专注于本国的发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业化、恢复国防实力,防止国内、外反动势力。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2)

1924年,斯大林接过了继续探索巩固新生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当时,苏联也进行许多市场经济模式的尝试。但因军事威胁、主观因素没有实现。

斯大林的梦想就是工业化,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完全掌舵苏联后,他开始为梦想窒息。

他曾在一次讲话中阐述了工业化的重要性: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要么我们做到这一点,要么我们被人打倒。

最终为了加快工业、国防发展,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共选择了重工业优先的计划经济,确定了全国各地建设5000多个重工企业的目标。

1928-1954

斯大林计划体制工业化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目标就是工业化。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3)

为了积累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通过国家对农业的管控,将劳动剩余转嫁给工业,同时降低工业建设成本,食品配给制成为当时一大特色。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4)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加速工业化,把苏联变成强大的超级大国,并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职业学校和大学。

此时,恰逢欧美经济大萧条,大量工厂倒闭,这为苏联大规模、高效、低价引入工业需要的机器、设备提供了可能。

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农产品出口,换回了大量工业化建设需要的机器设备,钢铁厂、水电站、拖拉机厂、汽车厂……开始在苏联建设。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5)

斯大林用自己的强人个性,为当时的苏联打下深刻的烙印。

1929年农业集体化的决议,斯大林坚决表态:一切反对集体化的人,都是共产主义的敌人。

1932年,斯大林更是要求,即使只保留一穗小麦不交给国家,也将处以死刑或10年监禁。

靠着从农业挤出的剩余,1931年全世界工业设备出口中,苏联吃下了三分之一,1932年全世界工业设备出口中,苏联吃下了一半。

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强,生产积极性不高,后期加上天灾人祸,生产资料短缺,出现了严重饥荒,饿死了不少人。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6)

为了实现工业化强国的理想,斯大林创建了秘密警察等暴力机构,保证国家机器的冷酷运转,确保令行禁止。

当时,工业任务无法完成任务,就会遭受惩罚、流放、苦力,西伯利亚监狱成为一代人的恐惧记忆。

但如果超额完成任务,就会成为英雄,福利待遇更是优厚。

有力的奖惩模式,提高了效率,提高升了主观能动性,加快了工业化速度,但专权霸道的管理方式,让苏联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终提升不多,劳动剩余都被钢铁洪流卷走。

1929—1937年,苏联工业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向前发展,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 倍,而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0.3%。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7)

通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举世公认的工业强国。而苏联的成功,也给中国的发展增加一条借鉴之路。

正是靠着前期的工业底子,苏联在对抗法西斯德国时,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输出钢铁洪流,确保战争的胜利。

1955-1964

赫鲁晓夫“改革”

战后苏联经济重新回到和平建设轨道。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恢复到战前规模。

在这一阶段末期,苏联巩固了作为超级大国的国际影响力。

随后,冷战开始,军事工业综合体的生产结构丧失改革的机会,苏联陷入军备竞赛泥淖,更明显地表现出具有严格计划性的动员性质。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8)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逐渐掌握了苏联党、政、军大权,并展开了对斯大林尖锐的批判,否定斯大林时期党和国家的成就。

虽然毁灭了旧的制度,但赫鲁晓夫并没有能力建造一套新的发展制度,导致经济发展原有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出现了新的困难。

该阶段的特点是经济政策发生原则上的转变,宣布实行生产资料的生产、消费品生产的增长速度相接近的路线。

化学工业受到格外重视,这对消费领域和农业经济(化肥)具有积极的影响。尝试提高农业经济,开始发展住宅建设。

重工业继续发展,进行了氢弹试验。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国家在铁和煤等资源的开采位居世界第一。航天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9)

然而,为保持冷战军事优势,积累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这一时期的经济出现了许多正确的创举和方案,但是缺乏加以支撑的资源,工程项目拖延多年或长期不能完工。

苏联虽然在工业方面和美国不相上下,但粗犷发展消耗资源更多,与苏联国家利益至上、重工业优先不同,随着二战世界期间大量企业家、科学家、资本涌入美国,其在民用领域发展,大大领先苏联。

50年代中期,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战前水平,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间的经济联系更为复杂。苏联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事无巨细,反而限制生产力发展。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10)

赫鲁晓夫认为,部门管理体制机构庞杂、环节过多、管理和科技人员远离生产实际,各部门间为了自己的利益高筑行业壁垒,地区经济难以综合发展,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1957年,苏联决定扩大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权力,把管理的重心从中央移向地方。这样一来,苏联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部门管理体制,被地区管理体制所代替,由中央各部直接管辖不到5%。

此改革为解决部门割据,调动地方积极性,但既没触及企业改革,更没有触及所有制关系,只是将管理权限调整,反而削弱了中央的管理,出现了“地方主义”倾向,从“部门壁垒”变成了“地方壁垒”,导致工业增长率下降,造成了一定混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克服改组带来矛盾,采取了一些加强集中措施。如合并国民经济委员会,在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建立一些集中管理、协调机构,收回一些权力等。

经济管理方式从部委管理体制过渡到国民经济委员会,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党的机构按照工业和农业被分割。出现了“唯意志论”决定的现象。

“玉米晓夫”也就这个时期成为赫鲁晓夫响亮的名头。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11)

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时期,曾经历为了让人民吃饱饭,苏联进行了“春小麦”“冬小麦”的热烈讨论,最终斯大林选择支持“春小麦更胜一筹”的观点,导致小麦大范围减产。

而来自农村的赫鲁晓夫,任职乌克兰期间,就在农业上取得了不错成绩。1949年他结合乌克兰农民玉米种植经验,创新出“方形穴播法”,一次性扩种了200万公顷,大获丰收。赢得了“农学家”的美名。

在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在访问美国期间,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作用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他首先在自家院里、其他农场进行了小范围试验,结果涨势喜人,实际上这些玉米都得到了特殊的关照,但这给了赫鲁晓夫自信,他觉得苏联也能通过玉米实现农牧业增收,斯大林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

在1953年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的情况下,赫鲁晓夫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12)

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失败了。

为了完成赫鲁晓夫年增长十八万公斤肉的目标,底下的官员把几乎所有的动物包括奶牛、母猪等全部宰杀来凑数。

赫鲁晓夫盲目增长玉米种植,导致苏联畜牧业也受到严重损失。

同时,1954-1958年间,苏联共计开垦土地4 000万公顷,约占苏联全部耕地面积的1/5,实施农业大规模开垦荒地运动在初期见效。

1956年获得丰收,1957年遇到寒流收成不佳,1958年获得丰收,当年垦荒区所收获的谷物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

苏联何时开始工业化(回看苏联工业化如何起步)(13)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垦荒区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人们无法长期定居,而开垦破坏了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垦荒运动难以为继。

因为赫鲁晓夫多个失败的政策,使得苏联老百姓生活贫穷,军方和一些高层对于他也是有非常多的怨言。

加上赫鲁晓夫越来越独裁,为后期被赶下台埋下伏笔。

如果总结赫鲁晓夫的失败,只能感叹“方法的成功不等于成功的方法”。他种玉米、效仿斯大林独裁,都想用曾经成功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反而刻舟求剑、得不偿愿。


预告:赫鲁晓夫后,苏联经济如何走向,下一章看1958-1978世界经济发展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