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春景配图(超然台作的姊妹篇)

望江南·暮春

宋代: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苏轼蝶恋花春景配图(超然台作的姊妹篇)(1)

今译

春光已经老去,不知春衣几时制成。一弯曲水水波轻漾,蕉叶状的酒杯曲水流觞,我们在舞雩台上吹着软风,风吹起我们身上轻快的衣装。我们饮酒作诗,歌颂这眼前的祥和安康。

微雨刚过,田野里尽是春耕的农人。你看这暮春的田园风光,百舌鸟不啼叫了,桃李的芳菲也已落尽,那催春的鹁鸪鸟,也早已飞入深深的桑林。现在这所有的春色,就是你芜菁花的了。

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暮春三月作此词,与诗人另一首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称为姊妹篇,超然台作稍前,暮春作稍后。两首望江南,刻画出熙宁九年的密州,两种不同的春景。

苏轼蝶恋花春景配图(超然台作的姊妹篇)(2)

赏析

起笔“春已老,春服几时成”,与苏轼另一首《望江南》首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形成互点,点明时节上的差别。春光已老去,不知春衣何时制成,这里的“春服几时成”不是实实在在的问句,而是为了点出论语里春服既成、风乎舞雩的和沐之感。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这两句把暮春时节的特点和感受描绘的入骨三分,尤其是风软纻罗轻句,读到此句,能令你的读诗感受瞬间升华。春光明媚的田园,我们坐在舞雩台上,吹来的风是软的,身上的春衣是轻的,剥去了一个冬天的束缚,没有比这更让人轻快的了。读之使人悦然。

上阙最后一句“酣咏乐升平”,初读略显陈腐,因为苏轼向来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要么抨击新法所带来的民不聊生,要么表现贬谪时的与民同乐,而专门歌颂太平盛世的句子着实不多。但细细品味该句,其实有两层意思,一个重点是在“乐”字上,细细体会,你能想象到的画面就是论语里的那句:暮春者,春服既成,风乎舞雩,咏而归。苏轼不仅在与民同乐,也是在与先贤同乐,再加上暮春时节所感受到的轻软安和,诗人的心头怎能不乐。还有一层意思是,此时苏轼已在密州任知州近两年,在他的治下,密州从一个土地贫瘠、干旱频仍、民穷盗猖的地方逐渐变得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于是他自己也感到欣慰和自得,这或许就是酣咏乐升平的实际意义。

词转下阙,“微雨过,何处不催耕”,弄人在田地里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身位一州长官,见到这样的景象自是欣喜。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这里诗人的所见所感,全都扣住了暮春的特点,百舌鸟到了晚春桃李花谢的时节便不再啼鸣,桃李芳菲也不再盛开,只有灌木丛中那催春的鹁鸪鸟,还偶尔发出催促的鸣叫。“春色属芜菁”,这句化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百亩庭中半是苔,桃李净尽菜花开”,芜菁就俗称大头菜,到了桃李尽谢的时候,一切的春光,就看你芜菁花的了。这里作者劝勉人们,春色已老,姿容尚在,桃李净尽菜花开的春光也值得细细观赏。

苏轼蝶恋花春景配图(超然台作的姊妹篇)(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