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车最后靠窗口(坐公交车苦李)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桥堍前面就是文中所说的临时停靠站 摄影 苦李
假日晨间,河边散步。一对看上去比我略微年长的夫妇领着个四五岁的女孩,向我打听:“去某某广场,到哪里坐公交车?”
土生土长的我,为没有听说过该广场而惭愧。
很快知道,他们的目的地,不是什么广场,而是附近的一个公园。
我当即表示:“一点点路,没有必要乘车。”
一个中年妇女路过,也附和。
“可是,我孙女一定要坐公交车去!”爷爷挺无奈。
“她非坐公交车不可!”一旁的奶奶强调。
“那只有去那边乘7路车了。”中年妇女提议。
“对。你们顺着这条路走,到第二座桥时,在桥堍右拐,就会看见路边竖着一块站牌,就在那里乘车。”我说得比较详细。
那其实只是一个临时停靠点。旁边一条道路新近改造,公交站就暂时移到那里,十分简易,不那么明显。
祖孙仨按照我说的路线,慢慢离去。
“只坐一站哦!”身后的中年妇女温馨提醒。
据那爷爷说,此番他和老伴是从邻县过来探亲。小地方,两个站点相距不足五百米,两位老人不熟悉此地,很容易坐过站。
祖孙仨在高处的水泥路缓行。我走在下边临河的塑胶步道。两条路平行,中间隔着一个斜坡,是绿化带。我有意识放慢脚步,跟他们齐头并进。快到小区门口时,我拾级而上,来到水泥路。
我抬手,向前指点:“喏,就在那儿右拐,走三四十米就是站牌,有7路车和15路车停靠。记住,你们坐7路车。”
爷爷奶奶再次感谢。
“孙女既然这么喜欢公交车,这两天放假,你们可以陪她好好地坐一回,不为去哪里,就为坐公交车。”我忍不住建议,虽然不明白小姑娘为什么这么执着。
“平常都是自家小汽车接送,孙女厌烦了,今天一定要我们带她坐公交车。”爷爷释疑。
原来是这样。儿子和媳妇工作繁忙,现代生活快节奏,年轻的父母大约从来没有时间和耐心陪女儿慢条斯理坐一回公交车。
我小时候,县城很少有轿车,更不可能有私家车。当年,我们把轿车称为“小包车”。难得看见一辆轿车驶过,顿时肃然起敬,认为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里面一定坐着某个大干部。儿时的我们,做梦都不敢想,有朝一日坐“小包车”。更别说拥有私家车了。
说起来,一九八〇年夏天,在上海,我坐过一回轿车。是黑色小轿车,载了舅舅和女朋友,还有我和一个表妹,总共四人,从人民广场出发,到位于西郊的动物园,怎一个快字了得。但那次属于特例,不能算的。那是舅舅在刚结识不久的女友面前掼派头。
我们曾经习惯挤公交车。是的,不是“坐”,是“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去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读高中,公交车那个挤啊,有时半个人在车门外——实在没法往里塞了。有过几次,索性步行,也省了车票钱。
最近有个同事告诉我:去幼儿园接儿子,见老爸又开汽车来,小家伙就有点不开心;哪天他骑自行车前往,小家伙就心情不错。他儿子未必出于环保,大约前者司空见惯,了无生趣,后者偶一为之,有新鲜感。
现在的小孩,每天乘小汽车,都厌烦了,一定要坐公交车,换一种口味,全新的体验。那公交车也不用拼死拼活的“挤”,而是舒舒服服的“坐”。他们跟我少年时,也就相差四十年。四十年,恍如隔世。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