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1)

文/紫依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第三集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这个人物听说在原著中是没有的,她就是盛明兰的姨娘,卫小娘的妹妹,也就是卫姨妈。

她的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算是整部剧里对明兰最掏心窝对待的直系亲人了。自从卫小娘死后,明兰在这世上有血缘关系的人,只剩下盛紘老爹,以及这个卫姨妈了。

虽然卫氏是穷门小户,家里都快穷的揭不开锅了,但仍然是有骨气的;不同于忍气吞声的卫小娘,这位卫姨妈一看就是个狠角色。她不但伶牙俐齿,而且警惕性高,最主要是一片丹心向着明兰。

所谓话糙理不糙,她作为一个乡下人,进到盛府这样的高门里,丝毫不露怯,有理有据有节,让人真真佩服。

如果当初是她替卫小娘嫁进来,也许明兰的结局就会大不一样。

讲究说话的艺术,不会一味隐忍

卫姨妈第一次出场,就是卫小娘难产而死,她代表卫家的娘家人来盛府处理丧事。

自己的姐姐为了生计所迫被卖进高门里,没享多久的清福,年纪轻轻的反而就难产去世了,卫姨妈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可是她能怎么样?死无对证,人微言轻。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护着姐姐唯一留下的孩子明兰,替她谋个好去处。

像这种爹不疼,娘不在的孩子,要是没人替她张罗,未来如何,还真让人不敢放心。可是卫姨妈又没有那样的底气去要求,去质问。所以,她做了一番反操作,成功达到目的。

  • 1.以退为进

她虽然觉得卫小娘死的蹊跷,但最担心的还是明兰没人照顾。

所以,她提出带明兰回去,显然是以退为进。

因为盛家不可能让卫家把明兰带走,那多没面子啊,说出去被人笑话。

那既然不能带回去,你们就得好好照顾啊,不能敷衍。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2)

  • 2.驳斥刘妈妈说她想讹钱

刘妈妈以为姨妈是冲着钱来的,这才会提出这种奇怪的要求。

然后她立马驳斥,说居然有人怀疑我是打秋风来的。这句话堵得刘妈妈当场没话讲,王大娘子不知所措,赶紧叫来纮郎主持大局。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3)

  • 3.话里话外表示,当初卫家送人做小妾的为难之处

她首先表明,我们都读过书,若不是家里父亲去世的早,七八个人等着吃饭,也不会将卫小娘嫁人做妾。所以,我不是要钱。

其次又突然间说了一嘴:偌大的盛家,居然沦落到6岁的娃娃上街找郎中。我知道这事儿蹊跷。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4)

这么一说,盛家人顿时就急了,万一没安抚好,卫家人闹上公堂,那岂不是成了笑话。

其实她不是要追究,而是想提醒:你们一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你们欠我们情,替我好好补偿在世的明兰就好。

讲完这些话,她立马就撤,因为她的意思表达到了,这就足够了。

第一次亮相,卫姨妈的表现简直令人刮目相看,完全懂得进退;也知道话该怎么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防人。

为什么卫姨妈的态度敢这样嚣张,说话大声,我分析有3个原因:

第一:卫小娘的死盛家是过错方

卫姨妈很清楚自己人微言轻,但是作为姐姐唯一的家人,还是要替姐姐讨回公道的。在卫小娘的事情上盛家是过错方,卫姨妈占着理自然可以强势一点。

第二:卫小娘不是正宗妾室、只不过是奴婢

在宋朝的时候,妾室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的高。妾室在家中就像是奴婢一样,没有什么地位。卫小娘虽然是妾室,是盛家的奴婢,可是卫姨妈却不是这个家的奴婢。

卫姨妈作为一个自由人,过来看望自己的姐姐,和盛纮他们也是处在平等地位的。拥有同样地位的人,自然不用对着对方卑躬屈膝。

第三:卫姨妈在家中也是正房

因为出身的缘故,所以卫姨妈嫁给了一个农民。虽然日子过得很贫穷,但是也是当家主母。按照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名,她也算得上是一个农民,在古代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她作为访客来到盛家,其实与大娘子的地位是差不多的。所以,她也没有必要守相应的规矩。

为什么卫姨妈和卫小娘完全不同的作派?

卫家的家道是突然中落,此前卫小娘作为大姐,想必是有条件读书写字,学绣花作诗,还投得一手好壶。如果不是家庭突生变故,她也是一位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的,肯定是能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做当家主母的。

只可惜,好景不长,父亲去世得早,家里还有七八张口等着吃饭。作为大姐的她,适龄且条件不错,她才刚刚体会到人情冷暖,就必须迫于生计草草地嫁人为妾,完全不懂世间险恶。这也是她不争的最大原因。

一个大家闺秀,不能做主母,而是做小娘;背后还没有娘家撑着,主君又不是很喜爱,她原本的家庭地位就不高,何时敢挺直腰杆说话?

只不过,她教导的明兰,会投壶,懂隐忍,明事理。直到她快咽气了,都要吊着一口气,教会明兰两件事:

一是要懂得知恩图报、一个外男,不管不顾地,掺和到盛府的家事,当街策马替她去寻郎中,这个恩必须要报。咱们没多少钱,至少把唯一值钱的东西——我亲手绣的那对护膝送给人家。

二是要记得,凡事不要强出头。从今天起,不再叫她阿娘,改称小娘。要是有机会,一定要投靠祖母过日子。

而且此前,她也做过精准判断,大娘子根本不舍得把如兰送给祖母,林小娘的墨兰祖母更不可能选。本来就是盛纮宠妾灭妻,要是祖母再选墨兰,岂不是更加助长林小娘一个妾室的嚣张气焰。所以,祖母应该最后会选择明兰。哪怕她还在世,明兰被选也是迟早的事情。

人生的大道理,几乎是卫小娘言传身教的,而“凡事活着为大”,更是她用生命得出的教训。

反观卫姨妈,她小小年纪就眼看着姐姐为救家里人而出嫁。而后弟弟妹妹又靠着当时卖了姐姐的钱过活,苦苦挣扎多年,这才熬出了头。所以,她更加懂得如何看人脸色讨生活。

因为家道中落,所以,卫姨妈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读书,文化水平尚可。剧中她的台词也几乎都比较大白话,在谋略这方面,也比不上明兰,全靠明兰一人拿主意。

只是她好歹也是嫁个普通农户,做了当家主母。因此,她到了盛家也没什么好露怯了。

总的来说,卫小娘不是不懂得怎么保护自己,不懂得怎么争,而是她不屑于争。因为她觉得作为大家闺秀,以及在盛府那样的环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低调过活最好;

可是卫姨妈就不同,她不懂高门大户里这些弯弯绕绕,但她懂得,不能白白受委屈。有了冤情就一定要洗刷清楚,不可轻信她人,要懂得保护自己。

心细如发,从细处发现端倪

卫姨妈从小蝶坚持自己没有偷这件事情,看出当年自己的姐姐死得蹊跷。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5)

盛家荆棘丛一般,盛明兰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里头,卫姨妈担心明兰这不知道哪天就让人给害了,这才心急火燎得来找她。一来她就神神秘秘地把小蝶的这件事情告诉她。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如果没有她的坚持,明兰根本报不了仇。

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小蝶这句话会让人看出有猫腻呢?

如果说小蝶没有偷过东西,屋里却被搜出了赃物,这件事情一定是别人买通卫小娘院子里的人干的。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6)

那么是谁买通的?又为什么要栽赃?一定是心里有鬼。

所以,她这次来明显比之前要紧张许多,不但抱着包袱不肯松手,连吃饭的碗筷都要用银针试过,确认没毒了才肯放心。

还真别说卫姨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她一来林小娘就慌张了,马上派心腹周娘子过来打探消息,想试探卫姨妈都知道了些什么。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7)

原本明兰还对卫姨妈的猜测将信将疑,可当她看到鬼鬼祟祟又心虚的周娘子时,心里就有了个大概的答案。想来卫小娘当年的难产事故,和林小娘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卫姨妈开始配合明兰演了一出好戏:先是漏夜外出,再是跟着找到当年的那个医生,拉着医生和小蝶一对口供,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知否明兰和盛家的结局(知否当初要是卫姨妈嫁到盛家)(8)

为了探究真相,为了能够用委婉的方法报复林小娘母女,明兰下了好大一盘棋。而卫姨妈甚至为了配合明兰,独自居住在玉清观的后山。这一住,就是大半年不止。

如果没有卫姨妈这么豁得出去,不但留在玉清观打探消息,配合布局,而且此前还为了比林小娘提前逮住关键证人——当年的郎中,更是直接守在城门口,人一出现,直接截胡到汴京。大家都无缘真相。

这魄力,这决心,是无人可比的。

卫姨妈这是“拋夫弃子”,也要替自己姐姐讨回一个公道啊!

就冲她这份心意和行动,我也要为卫姨妈手动点赞。

如果当初卫小娘发现小蝶被冤枉,不是单纯拿出自己唯一值钱的银手镯做补偿之后,就毫无戒备心地生活;而是拿出卫姨妈这百分之一的警惕性和决心,稍微留心一下,就能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而不会对林小娘突如其来的示好,全盘接受,没有丝毫怀疑。

只有一句“一大早就吃这个,有些太过奢靡”,可是该吃还是吃啊。

作为一个生养过的人,怀孕的时候还每天光吃不动,能行吗?

明兰年纪小不懂事,“阿娘,你看我跟爹爹说了有用吧”,以为是自己告状起的好效果;可就连卫小娘也浑然不觉,实在是不应该。

结语

卫姨妈虽然没有卫小娘懂得道理多,但至少她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更知道说话的艺术,懂得些许谋划。所以,如果当初是卫姨妈嫁到盛府,也许明兰有着一个弟弟不说,光在盛府里就是个不同的光景。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我是紫依,一个80后职场宝妈,爱看剧,欢迎关注我,分享深度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