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为什么不包括清史 清史稿为何没能列入二十五史

文|罗山

二十四史,最后一部是《明史》,都是官方认定的正史,大半是官方直接修订,剩下的也都是经过官方的认可。二十四史之后,1922年,民国大总统将一部新的著作列入正史,于是有了二十五史。大部分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认定,这新加入的一部,一定是《清史稿》。实则不然,这新加入的一部是《新元史》,作者是参与《清史稿》编修的清廷遗老柯劭忞。那么,《清史稿》为何没能列入二十五史?

从名称不难发现,别的正史,盖棺论定,命名为某书某史。而《清史稿》偏偏带了一个“稿”字,意思是修史工作并未完成。《清史稿》经袁世凯批准,由赵尔巽为总担纲,因其未经总阅修订即匆忙付梓刊行,故曰“史稿”。清修《明史》之前,黄宗羲的弟子万斯同有《明史稿》,并且遵照黄宗羲的吩咐,前往北京入明史馆参与官方修史,在明史馆辛勤工作19年。最终形成的官修《明史》,被后世认为大多以万斯同的《明史稿》 为基础。《清史稿》序言中也说:“盖此稿并非视为成书也”,只是仿照《明史稿》例,称为《清史稿》。参与该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员,前后有300多人,编纂时间历达15年,字数比二十四史中任何一部都多。但是这部史书,在学界评价实在不高,书中史实性错误很常见,但最为民国学人诟病的乃是其政治观点。

二十四史为什么不包括清史 清史稿为何没能列入二十五史(1)

中国自古传统,讲究隔代修史。历朝历代组织编修前朝史的时候,往往是国力已经恢复,行有余力之时。此时,前朝的政治影响力早就不复存在,修史就是盖棺论定的政治工作,标志着本朝已经可以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上,俯瞰前朝的功过是非,进行点评臧否。在这种情况下,官修正史对前朝的评价往往都是褒扬为主,对前朝忠烈,哪怕是与本朝对抗者,也多是赞扬其忠贞。这是一种对正统拥有绝对控制力之后的自信宣示。即使是明清易代之后清朝修明史,对前明的忠烈也是褒扬为主,并且从江南征招大批拒不认同清朝的前明遗老。可《清史稿》开修的时候,中国处在什么地位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