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西部地区(山东腰部无弱市)
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潍坊市政府官网
“廊道经济”正在成为山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纽带。
1904年,胶济铁路从青岛一路延伸到济南,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加上1994年建成通车的济青高速助推,胶济线成为山东最早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走廊。
因为横贯山东,这条经济带还有另一个名字——“山东经济之腰”。从地图上看,同处于山东“腰部”的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座城市,至今在全省扮演重要角色。
图片来源:山东省政府官网
2021年,山东GDP总量突破8万亿,增幅近万亿。处于胶济线两端的青岛和济南,GDP总量均超万亿,持续领跑全省。潍坊和淄博也有不俗的实力,2021年两地以9.7%和9.4%的经济增速,分居省内一二位。
不包括胶济线旁边分散到其他地市的邹平等县市,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市GDP总量36779.88亿元,占比整个山东的44.2%,人口体量3336.5万人,占据全省的32.9%。
在山东谋划的“三圈”一体化中,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带是贯通三大都市圈“主干线”。对于山东来说,想要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占据更关键的位次,挺起“腰杆”至关重要。
支点潍坊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15568
GDP7010.6亿元,居全省第四,增速9.7%,居全省第一。
这是2021年潍坊在山东的经济坐标。放在全国来讲,7000亿元的体量,也与大连、厦门、沈阳、昆明等城市处在同一个层级。
回顾2021年年初,潍坊提出,“咬定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30强、加速迈入国内二线城市行列”。
瞄准这一目标,潍坊展现了非同一般的速度。从增量上看,2020年潍坊GDP为5872.2亿元,2021年突破7000亿,直接跳过了6000亿,增量高达1138.4亿,在省内仅次于济青。
潍坊被称为山东最大的网红城市,除了风筝之都,其下辖县级市寿光,也被称为中国蔬菜之都,每年都有数百万吨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作为全国唯一的“以农业为特色”的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潍坊用全国0.59%的耕地、0.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农产品出口额……
不过,潍坊真正的“经济命脉”不是风筝,也不是农业,而是强劲的制造业。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83家,位居山东第一位。
数据显示,2021年其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双过万亿”,分别为10797.5亿元、10929.1亿元。对比省会济南(规上工业营收8335.8亿元)来看,潍坊算得上是一个低调的实力派。
当然,与济南、青岛等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的复合职能不同,潍坊可能要更多地承担产业高地功能,实体经济才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
眼下,随着2021年,烟台、潍坊正式坐定“万亿城市后备军”,也使得山东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将万亿城市的版图扩大至4个,与粤苏比肩。
“腰眼”淄博
图片来源:淄博市政府官网
乘势而起的不只是潍坊。同处济南、青岛之间的淄博经济增速也高达9.4%,位居全省第二位。
2021年,淄博实现GDP4200.6亿元,增量达527亿元。而就在三年前(2019年),淄博的GDP增速仅为3.5%,在山东16个地市中位列倒数第二。
究其原因,作为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淄博包括陶瓷在内的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70%。然而随着优质资源枯竭、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淄博转型压力巨大。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2020年经济学家常修泽曾到淄博实地考察,在他看来,如果把“胶济线”上的青岛、济南、淄博、潍坊,比喻为“山东之腰”的话,淄博则像是其中一个“腰眼”。
常修泽指出,淄博的经济与东北等老工业城市有某些类似之处,存在严重的“结构病”,这是历史造成的“痼疾”,如何创新提质,实现“凤凰涅槃”,是淄博市产业升级的“命门”。
显然,淄博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曾指出,淄博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在产业领域。这是淄博解码破局必须回答的第一道考题。
落实到行动上,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化的主阵地,淄博在三年内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减少到6个,化工企业从1135家减少到524家。建陶产能由8.27亿平方米压减至2.46亿平方米、压减产能70.2%。
从目前的的数据来看,淄博似乎已经度过了转型期。2021年前11月,淄博规上工业营收、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31.1%、99.2%,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营收利润率超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今年2月,淄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GDP年均增长7%左右,总量突破7000亿元。
同时,基本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传统产业和“四强”产业脱胎换骨,新经济和未来产业挑起大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
经济走廊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99639
从数据上看,山东的“腰”越来越挺了。
2021年济南、淄博、潍坊、青岛GDP合计为36779.88亿元,占全省的44.3%,相较2019年提升1.4个百分点。
从2010年至2020年,四城人口增量分别为109万人、17.4万人、30万人和135.7万人,占全省增量的比重超过50%。
“尽管如此,山东依然面临十分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看来,山东作为一个整体,近些年跟江苏、广东的差距(至少从绝对值上)没有缩小。
从数据来看。“十三五”期间,山东跟广东的差距从2万亿元扩大至接近4万亿元,跟江苏的差距也从不到2万亿扩大至约3万亿元。
2021年,广东、江苏GDP分别为124369.67亿元、116364.2亿元,而山东为83095.9亿元,江苏距离广东越来越近,山东距离江苏却“越跑越远”。
从山东省内区域经济分析,胶东地区最富,鲁中地区居中,鲁西鲁北次之,鲁南最穷。从鲁南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再到推出省会、胶东、鲁南三大都市圈规划,山东对于推动山东半岛经济整体升级分外迫切。
董彦岭指出,在资源不断向头部城市和城市群集中的背景下,山东还是要在“三圈一体化”上寻求突破。作为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区域内城市对人口、产业等要素的吸引力。
上个月发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济青两市为中心,构建1小时通勤圈,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以交通走廊起步,通过产业合作,协同创新,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走廊,这样的故事并非没有先例,这当中最富盛名的当属脱胎于京沪高铁的京沪廊道。
据山东媒体报道,正是受益于京沪高铁,枣庄的锂电和高端机床产业享受到来自上海、杭州的“溢出效应”。在产业链上与长三角的高效协同,促进了枣庄的发展。
还有目前正在打造的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协同创新走廊,其核心也是从“1.0版”通江达海的交通走廊到“2.0版”梯度分工的产业走廊,再到“3.0版”无缝衔接的创新走廊。这无疑是山东打造经济走廊时可复制的样本。
“(济南-青岛通道)将是一条很重要的发展主线,也是山东三大经济圈贯通的基干线”,如董彦岭所言,未来在这个横向通道基础上,还会连线成网,沿线城市也将享受红利。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