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不是扬州八怪之一(二百多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提起郑板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会想到他的名言“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其实郑板桥也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间有关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传奇故事,长久以来广为传颂。7月10日,央视“百家讲坛”将播出学者、画家、作家荣宏君先生主讲的十六集《翰墨风骨郑板桥》。
开播前夕,特请荣宏君为读者分享郑板桥的几个小故事。
郑板桥1693年出生于江苏兴化,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工诗词,善书画,更以擅画兰、竹著称。著名学者、书画大家、文物鉴定家启功先生一生敬仰郑板桥的翰墨、人品,在《我心目中的郑板桥》一文里由衷地称赞:“二百数十年来,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郑板桥除了绘画扬名于世之外,同时他还是乾隆时期少有的清官。他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所以他居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在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歉之年,不顾他人阻挠,开仓放赈,但他也因此得罪上司,被迫解甲归田。潍县老百姓深念郑板桥的恩德,离潍之时,百姓不约而至,遮道挽留。
就十分看重郑板桥这种为民请命、两袖清风的可贵品格,他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等各种场合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诗词。 2012年12月29日、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革命老区考察扶贫工作时,就引用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一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
还非常喜欢郑板桥的另外一首《竹石》诗,甚至还挥笔改写过这首诗,以表达当年上山下乡、深入基层的感受,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
“古人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将之改几个字,作为我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做人上,尤其是郑板桥做官以后清正廉洁,有担当,有风骨,一直把做官为民这个信条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政绩显著,被收入《清史稿》中。所以郑板桥的人生价值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艺术本身。
郑板桥四十岁中举,过了几年又考中了进士。名气是眼看着越来越大,字画也是越来越值钱。一天,当年盐城小酒馆的老板收拾旧账本,突然翻出一张纸条,这纸条就是郑板桥用乱石铺街体写成的“欠酒二两”的一个欠条,当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来得及销毁。看着这张欠条,酒馆老板如获至宝,他马上请人把这张欠条装裱好,把原来酒馆的名字撤下来,就用“欠酒二两”当作新招牌。
因为郑板桥在家乡的名气太大了,据说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板桥真迹,这酒馆的生意原先是不咸不淡,没想到这郑板桥的墨迹一挂出来,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
郑板桥一生中写过很多咏茶品茶的诗词名句,流传最广的一副对联,说尽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据说郑板桥辞官后,有一年,他到镇江的金山寺游玩,寺里的方丈看到他衣衫破旧,其貌不扬,就有些瞧不起他,但听他谈吐不凡,又不敢轻易慢待,所以就不冷不热地说道:“坐”,又顺手指了指茶几上的茶杯说:“茶”。板桥环顾四周,发现禅房里挂了不少名家字画,他仔细欣赏并一一点评这些作品。金山寺方丈是一位书画鉴赏家,平常自认为学富五车,没想到,眼前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者竟然满腹经纶。方丈心想,这个人可能大有来头。于是,就双手合十问道:
“请问先生贵姓,何方人士?”
板桥随口回答:
“免贵姓郑,扬州府兴化人氏。”
“这位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呀?”他的态度开始改变,一边热情地对郑板桥说:“请坐”,一边吩咐小和尚:“泡茶”。
方丈说完,又向板桥身前凑了凑问道:“请问先生大名?
板桥回答:“兴化郑板桥”。
“哎呀!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先生!”方丈再次欠身施礼,连说:“贫僧有眼不识泰山,请上座,请上座。”又重新吩咐小和尚:“泡好茶,泡好茶。”
郑板桥欣赏了寺庙里的名家字画,又品尝了一顿丰盛的斋饭,眼看天色已晚,就准备起身告辞。方丈连忙赔着笑脸小心翼翼说道:“寒寺还没有郑先生的大作呢,希望先生能够赐下墨宝留念!”
郑板桥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就让准备笔墨。他回想这大半天以来,方丈对待自己的态度那是一变再变,尤其是他前后说的几句话,如果抄写下来,不就是一副绝妙好联吗?所以板桥就以此为题,挥笔写成这样一副对联:
坐 请坐 请上座;
茶 泡茶 泡好茶。
从“欠酒二两”的旷达,到“泡好茶”的诙谐,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郑板桥是一个热爱生活、满怀真趣的人。真气、真意和真趣,构成了郑板桥光明磊落又敦厚善良的品性,郑板桥将这三种特点融于一身,就有了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狂放不羁和机智幽默,与普通百姓的追求相契合,而且这些故事深入人心,传播很广,这也使郑板桥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郑板桥 墨竹图
郑板桥是集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家,他在书画创作上敢于叛逆,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在艺术追求上,他更是体现出超越常人的胆识和创造力,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这就是:
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兰竹图》)。
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一代文化怪杰,七十三岁的郑板桥在兴化老家拥绿园中走完了他的一生。说到郑板桥的去世,在这里还要做一个补充说明。目前有关郑板桥的生卒年,包括《辞海》和《辞源》还有各类的年谱和传记都注明郑板桥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郑板桥家族《昭阳郑氏谱》,族谱里十分详细地记载了郑板桥出生于康熙癸酉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乾隆乙酉年十二月十二日未时,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郑板桥应当是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6年1月22日。由此来看,《辞海》和《辞源》等工具书所记载的板桥出生年月没有问题,但是卒年却少写了一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推断,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传统甲子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之间出现了误差造成的。
郑板桥是中国二百多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目前有关郑板桥的研究方兴未艾,他的家乡兴化、扬州建有故居和扬州八怪纪念馆,他曾经工作过的范县和潍坊也都相继建立了纪念馆。从事有关郑板桥艺术和思想的研究,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郑板桥的故事还将继续精彩地传讲下去。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荣宏君
监制:尹文胜
编辑:杨萌
流程编辑:吴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